不能隨便打招呼了?刷掌支付要平衡便捷與安全
原標題:實現便捷與(yu) 安全的平衡
近日,微信刷掌支付正式上線,引來廣泛關(guan) 注和討論。從(cong) 密碼支付、指紋支付到刷臉支付、刷掌支付,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在不斷融入百姓生活,便捷性更高的同時也在追求著更高的安全性。
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金融素質提升,人們(men) 對智能支付方式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和人臉識別、指紋識別一樣,“刷掌”同屬於(yu) 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不過此前,刷掌技術還處在測試階段,並沒有大範圍的落地。此次北京地鐵大興(xing) 機場上線新功能,實現了刷掌支付在公共交通場景應用的重大突破。網友們(men) 紛紛調侃,“有些手,刷著刷著錢就沒了”“以後不能隨便抬手打招呼了”……
之所以說更便捷,是因為(wei) 刷掌支付極大地簡化了用戶操作。相比於(yu) 二維碼標識固化、觸達步驟繁瑣的缺陷,刷臉支付在公共場合掃描人臉的“尷尬”,刷掌支付擁有更高的識別率和個(ge) 性化等特征,作為(wei) 非接觸式、非侵入性的生物識別方式,從(cong) 而讓新科技能夠對老人更友好、對各類身體(ti) 不便者更加無障礙。比如,刷掌過閘乘客伸手即可進出站,即便遇到忘帶實體(ti) 卡、手機沒電等特殊情況也能乘坐地鐵。
而安全性更高,是因為(wei) 刷掌支付在精準度上更高一些。微信刷掌采用了目前先進的“掌紋+掌靜脈”識別技術,區別於(yu) 指紋識別讀取指腹的表皮紋路,掌紋讀取的則是掌心血管紋路,能夠避免暴露在外以及複製偽(wei) 造。此外,當前外出戴口罩成為(wei) 普遍行為(wei) ,因此“刷掌”比“刷臉”更方便,也更有助於(yu) 降低病毒傳(chuan) 播的風險。
科技向善,支付為(wei) 民。根據官方介紹,微信的刷掌支付已經實現了對不同環境光線的適應,也能夠應對不同年齡段的掌紋生理差異,麵對不同用戶的不同伸手習(xi) 慣也可以快速識別。除交通場景外,微信刷掌還在逐步應用於(yu) 辦公、校園、健身、零售、餐飲等領域,針對不同行業(ye) 的具體(ti) 場景需求,探索更多創新高效的數字化方案。
前景向好,但實際應用過程中仍須保證安全,潛藏隱患不容忽視。由於(yu) 互聯網的虛擬化、金融服務的數字化、參與(yu) 主體(ti) 的多樣化,當前金融科技風險呈現蔓延速度快、隱蔽性強、潛伏期長等特點。過度的便捷往往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監管部門也一直對堅守安全底線、防範技術風險有著明確要求。因此,無論是支付機構還是金融機構,在應用生物識別技術時,都應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以最嚴(yan) 格的標準審慎對待,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創新,處理好安全與(yu) 發展的關(guan) 係。
生物識別是國際支付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全球普遍關(guan) 注,因此也呼喚更為(wei) 全麵的法律框架和技術標準。相關(guan) 部門應加快出台並不斷完善生物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規範,推動各類參與(yu) 主體(ti) 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共築支付安全防線。消費者要客觀理性地看待技術創新和應用,增強識別和防範詐騙的意識和能力,並妥善保護好個(ge) 人敏感信息,降低信息和隱私泄露風險。(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姚 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