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克服“新人職場不適症”需要強化校企有機銜接

發布時間:2023-05-25 15:4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畢業(ye) 季,許多初入社會(hui) 的畢業(ye) 生,會(hui) 麵對諸多“第一次”,租房、上班、與(yu) 同事交往……很多人會(hui) 感到一些“不適應”。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4名職場新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初入社會(hui) ,57.9%的受訪職場新人感覺在學校所學與(yu) 實際工作需求不匹配,71.7%的受訪職場新人期待用人單位加強職前培訓。受訪的職場新人中,即將入職的占30.2%,已入職的占69.8%。(5月24日《中國青年報》)

  從(cong) 調查的情況看,高校畢業(ye) 生希望高校加強職業(ye) 規劃培訓(62.4%)、社交技能培訓(57.0%)、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54.2%)等方麵的指導和支持。如此高的群體(ti) 訴求,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不少高校對職業(ye) 規劃工作重視不夠,還存在著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近年來,雖然有不少大學生也在校園內(nei) 接受相應的求職和就業(ye) 類培訓,可是在實踐方麵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少大學畢業(ye) 生到臨(lin) 近畢業(ye) 時才有了較為(wei) 明晰的職業(ye) 規劃,一旦由校園進入職場,就難免會(hui) 經曆不適應期。

  比如上述調查結果顯示,87.6%的受訪職場新人經曆過尷尬期,他們(men) 需要用人單位提供幫助,讓他們(men) 盡快度過這個(ge) “煎熬期”。雖然每個(ge) 新入職的人員都會(hui) 有“不適期”,不過適應期的長短關(guan) 係到新入職人員的職業(ye) 認同度,以及對崗位本身的接受度。外界認可度和自我接受度高,新入職人員的穩定性則相對較高,就不容易出現頻頻跳槽的情況。這既有利於(yu) 讓用人單位找到相對穩定可靠的員工,又有利於(yu) 新入職人員長期穩定就業(ye) 。

  然而,一些新入職的大學畢業(ye) 生,因為(wei) 無法適應公司要求,不少人要麽(me) 無法安心在既有的崗位上工作,要麽(me) 因事前沒有做好職場規劃和準備,進入職場後顯得手足無措。工作環境與(yu) 預期不符、同事間競爭(zheng) 壓力大、工作與(yu) 興(xing) 趣相左等因素,成為(wei) 不少初上崗位的畢業(ye) 生對職場感到不適應的主要因素。讓大學畢業(ye) 生早日實現從(cong) 學生向社會(hui) 人的轉變,減少職場不適症帶來的困擾與(yu) 隱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這應當成為(wei) 高等教育與(yu) 社會(hui) 有機銜接的一個(ge) 係統性工程,一方麵高校應當將學生的職業(ye) 規劃教育提前,應當進入高校的第一天就開始,而不是等到畢業(ye) 時才進行。現在國內(nei) 有不少高校,把職業(ye) 規劃教育提前到大一就進行謀劃,就是一項值得肯定的舉(ju) 措。與(yu) 此同時,高校還應做好校企對接工作,協助學生在實習(xi) 期內(nei) 選擇符合自身職業(ye) 規劃的崗位,讓大學畢業(ye) 生在實習(xi) 期內(nei) 接受到實踐鍛煉,使實習(xi) 成為(wei) 由校園到職場轉型的適應期,幫助他們(men) 畢業(ye) 後順利適應崗位工作。

  另一方麵,用人單位也要做好對“職場小白”的關(guan) 心幫助,在強化新入職人員的技能培訓的基礎上,營造“老帶新”“傳(chuan) 幫帶”的企業(ye) 環境和氛圍,協助他們(men) 度過職業(ye) 尷尬期和困難期,並由此增強新人對企業(ye) 文化的認同與(yu) 接受,達到以情留人的目的。

  此外,新入職的大學生也需要利用寒暑假等空閑時間,多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公司實習(xi) 、積累社會(hui) 經曆,鍛煉處事的獨立性,提升交際能力,讓不適變適應。家長也應給予適當的支持,讓大學生們(men) 早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為(wei) 以後的獨立生活作鋪墊,為(wei) 孩子早日成熟創造條件。

  堂吉偉(wei) 德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