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溯城市記憶 初探重慶開埠遺址公園
中新網重慶6月1日電 (劉心羽)坐擁百年文物,麵朝嘉陵江景,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在曆時3年建設後,於(yu) 5月31日迎來對外測試。
近年來,重慶市持續推進以“兩(liang) 江四岸”為(wei) 主軸的城市有機更新,重塑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重慶開埠遺址公園為(wei) 重慶市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在重慶市南濱路馬鞍山依山臨(lin) 江而建,鄰近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龍門皓月、城市獨特交通工具“長江索道”,是觀光旅遊、休閑娛樂(le) 的全新打卡地,由重慶市地產(chan) 集團全資子公司重慶渝地遠見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承建。
據介紹,約130年前,重慶市南濱路沿線曾是外國商號聚集區。其中,該區域的立德樂(le) 洋行舊址群原為(wei) 英國商人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le) 於(yu) 1896年開辦工廠時的別墅、倉(cang) 庫及附屬用房,是重慶開埠曆史的代表性遺存。
曆經百年風雨,立德樂(le) 洋行舊址群長期空置、年久失修,存在嚴(yan) 重安全隱患。重慶開埠遺址公園以立德樂(le) 洋行舊址群為(wei) 基礎,對曆史文物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順應山地地形複綠建築廢墟,形成以曆史文物建築為(wei) 中心的建築簇群。
“為(wei) 最大程度還原建築原貌,我們(men) 在修繕前邀請知名攝影藝術家拍攝建築原始照片1000多張,為(wei) 修繕設計提供基礎依據。”重慶渝地遠見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琪康介紹,公園堅持保護優(you) 先、合理活化利用、挖掘文物多重價(jia) 值。在修繕過程中,項目請教30餘(yu) 位曆史專(zhuan) 家,翻閱近百本重慶開埠曆史書(shu) 籍,反複推敲修繕方案細節,堅持使用傳(chuan) 統工藝,跨越350公裏精選修繕材料,對比數百種材質,對百處建築細節進行精細化修複,再現龍紋卷草綠釉磚雕、冰裂紋鎏金窗欞等精致細節。
公園打造的重慶開埠曆史陳列館原為(wei) 立德樂(le) 洋行倉(cang) 庫舊址,在保留當時建築風貌基礎上,從(cong) 全球廣泛征集開埠時期的文獻、照片、老物件等300餘(yu) 件藏品,融合新舊、中西元素,製作開埠曆史多媒體(ti) 影片、手工微縮模型、立體(ti) 動態郵票等藝術裝置貫穿展廳,用投影、觸屏等打造展示櫥窗,開辟互動展區,提供交互式、沉浸式打卡體(ti) 驗,用藝術化、科技化手段更新內(nei) 部空間,讓觀眾(zhong) 重溯城市記憶,感受重慶開埠百年來曆史嬗變。
本次對外測試的另一展館——立德樂(le) 洋行舊址原為(wei) 立德樂(le) 洋行主樓舊址,保留原有中西建築融合風貌,以立德樂(le) 夫婦來渝經商、生活為(wei) 線索,展陳開埠時期日常生活老物件,體(ti) 現當時中西商貿情況和風土民俗情景。館內(nei) 設有“重溯·重塑·重述”築園故事展,講述開埠遺址公園規劃、建設過程和匠心故事。
記者在該館看到,一麵牆上陳列著數十種建築色彩顏料。黃琪康介紹,為(wei) 最大程度還原建築外立麵本色,項目還聘請美術協會(hui) 、四川美術學院專(zhuan) 家進行數百次顏色複原測試,並征集10餘(yu) 位老工藝匠人,手作灰塑門匾、灰塑白菜,再現傳(chuan) 統非遺工藝。
記者了解到,重慶開埠遺址公園正以陳列館藏品和公園IP形象為(wei) 基礎,引入潮流設計理念開發文創品牌“開物”,推出聯名文創產(chan) 品、3D冰淇淋等,挖掘城市曆史、藏品元素,積極打造兼具文化內(nei) 涵和時代審美的城市文創名片,打造重慶文旅消費新地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