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發布時間:2023-06-06 14:47: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振奮人心。我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首位載荷專(zhuan) 家桂海潮,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員隨身佩戴的輻射劑量儀(yi) ,其核心元件采用了西北工業(ye) 大學研發的探測器;在發射前,航天員順利完成了由北京理工大學科研團隊負責的兩(liang) 項科學實驗的在軌操作培訓及考核……源自高校的智慧和力量,為(wei) 科教興(xing) 國寫(xie) 下生動注腳。

  教育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教育強則國家強。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學習(xi) 時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強調“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wei) 新征程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cong) 學前教育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wei) 主體(ti) 的辦園體(ti) 係,到全國2895個(ge) 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從(cong) 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ti) 係、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到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明顯加快、高職院校三年擴招413.3萬(wan) 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wei) 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jue) 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我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ti) 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二十三位。

  教育是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ou) 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迫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目標任務,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尤應胸懷“國之大者”,為(wei)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凝心聚力。

  築牢理念,始終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科技是關(guan) 鍵,人才是基礎,教育是根本。回顧曆史,國家繁榮昌盛、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美好的背後,無不蘊藏著科技立國、教育立國的基本邏輯。今天,人才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必須深刻認識到,強國必先強教,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教育現代化的支撐。要堅持把優(you) 先發展教育事業(ye) 作為(wei) 推動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發展的重要先手棋,把教育置於(yu)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優(you) 先位置來謀劃和推進。

  實幹奮鬥,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必須深刻把握我國教育發展的曆史方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堅持係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ti) 製、保障機製改革,堅決(jue) 破除一切製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ti) 製機製弊端,全麵提高教育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才能實現從(cong) 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係統性躍升和質變。

  國勢之強由於(yu) 人,人材之成出於(yu) 學。如今,中小學已全部接入互聯網、教學條件全麵升級,職業(ye) 教育吸引力不斷提高,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等高校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培養(yang) 大量緊缺人才,教師綜合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和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日新月異……高質量教育體(ti) 係正加快形成。錨定目標、凝聚合力、久久為(wei) 功,我們(men) 一定能辦好教育強國事業(ye) ,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注入澎湃動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