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時代,孩子應與網絡保持什麽樣的距離
你的娃是不是也這樣:對魔方感興(xing) 趣,動手操作一遍後,就去“小紅書(shu) ”找攻略了;上完一堂生物課,便去“B站”搜各種古生物視頻介紹,說出來的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冷知識,家長心裏直呼“他啥時候學的”;甚至家長搞不清楚的軟件應用,孩子早就“門兒(er) 清”了,動輒給家長指導幾下……
不少家長感慨,以前更多是思考怎麽(me) 讓孩子不要沉迷網絡,強調保護、減少青少年上網時間,而現在,網絡已經無處不在,生活繳費、學習(xi) 提升,我們(men) 對它已經離不開了。然而,網上內(nei) 容泥沙俱下,我們(men) 的孩子,和網絡應用究竟應該保持什麽(me) 樣的距離?
這距離的遠近,和親(qin) 子高質量相處的時長密切相關(guan) 。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心理與(yu) 行為(wei) 實驗室、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未成年人藍皮書(shu) :中國未成年人數字生活與(yu) 網絡保護研究報告(2021-2022)》顯示,家庭環境會(hui) 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上網動機強度,父母對子女越了解、親(qin) 子互動越頻繁、親(qin) 子關(guan) 係越親(qin) 近,未成年人會(hui) 越少依賴網絡使用來滿足心理需要,上網動機減弱。當孩子親(qin) 子相處的心理需要無法在家庭場景中得到滿足時,上網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項。放下手機,傾(qing) 聽孩子的心聲,關(guan) 心關(guan) 愛,有空時和孩子一起烘焙、一起運動,一起探索自然奧秘、一起走進圖書(shu) 海洋,在憂愁孩子用網過久之前,家長應先反思自己的陪伴是不是到位了、走心了、真誠了。
這距離的遠近,和“青少年模式”下網絡應用提供的內(nei) 容質量密切相關(guan) 。
打開各種App,提醒“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已經是很常見的彈窗。國內(nei) 各大短視頻平台在2019年前後紛紛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其對使用時長、使用時段、使用功能進行了嚴(yan) 格限製,對預防青少年短視頻沉迷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使用功能上的限製,避免了青少年短視頻濫用,保護青少年隱私與(yu) 權益。內(nei) 容篩選也有效避免了不良信息對青少年世界觀、價(jia) 值觀的錯誤引導。比如,一些平台通過分析青少年喜歡觀看的視頻類型TOP榜、青少年喜歡觀看的熱門視頻等數據,完善青少年模式的內(nei) 容池,細分類目增加,優(you) 選教育、科普、樂(le) 器、運動等多個(ge) 領域中寓教於(yu) 樂(le) 的優(you) 質內(nei) 容,同時增加視頻合集推薦功能,優(you) 化青少年模式的內(nei) 容體(ti) 驗。但同時,青少年模式內(nei) 容池的建設要更注重科學化、多元化,要通過分層避免青少年模式內(nei) 容池低幼化,未成年人在發展中需要見到生活中不同的東(dong) 西,就像我們(men) 飲食要吃五穀雜糧一樣,要把有意思和有意義(yi) 結合起來,做出更積極向上的主流內(nei) 容,更好地優(you) 化青少年保護模式。
這距離的遠近,和全社會(hui) 對青少年的關(guan) 愛息息相關(guan) 。
最高人民法院曾在快手推出《看見中國少年法庭》特別直播活動,圍繞網絡上“免費送手機”“免費送遊戲皮膚”等青少年可能會(hui) 掉入的網絡陷阱,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更清晰地辨別網絡是非。在未成年人信息安全保護方麵,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央視《法治在線》也曾在快手發起“守護少年的你”活動,邀請法學專(zhuan) 家學者、檢察官、司法社工等與(yu) 記者講述真實案例,以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向未成年人及大眾(zhong) 普及未成年人信息安全等法律知識,舉(ju) 社會(hui) 各界之力守護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家庭、學校、社會(hui) ,都在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更有溫度的關(guan) 懷角度、更完善的內(nei) 容供給,滿足未成年人學習(xi) 、成長需求,推動越來越多的網絡應用成為(wei) 未成年人拓寬視野、發展興(xing) 趣、學習(xi) 知識的社區平台。
可喜的是,調研發現,目前,超過50%的青少年比較排斥不遵守社會(hui) 規範、違反社會(hui) 公平、有歧視行為(wei) 的短視頻內(nei) 容,可見青少年對於(yu) 短視頻內(nei) 容已越來越有辨別能力,當然,不同年齡青少年的辨別能力也有一定差異。今天,家庭、學校、社會(hui) 應該在信任與(yu) 支持青少年的前提下,對青少年進行保護和引導,同時共創、共建、共享、更好地發展網絡應用的青少年模式,這也是對於(yu) 青少年權利和主體(ti) 性的一種尊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