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報告兩例猴痘病例
中新社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6日報告兩(liang) 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為(wei) 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wei) 境外輸入病例的關(guan) 聯病例。目前,該兩(liang) 名患者正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通報稱,兩(liang) 名患者均是通過親(qin) 密接觸感染。發現病例後,北京市、區衛健疾控部門迅速開展流調溯源、醫療救治等工作。
該中心稱,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獸(shou) 共患病。猴痘的潛伏期通常是6天至13天,最長可達21天。感染者會(hui) 出現發熱、頭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症狀。隨後在麵部及身體(ti) 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並逐漸發展為(wei) 膿皰,持續一周左右時間,之後結痂,一旦所有結痂脫落,感染者不再具有傳(chuan) 染性。猴痘為(wei) 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目前國內(nei) 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和並發症治療。大多數情況下,猴痘症狀在2-4周內(nei) 自行消失。
自2022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全球共有111個(ge) 國家和地區報告了猴痘病例。2023年5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提醒猴痘病毒會(hui) 繼續給人類帶來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因而仍需要強勁、積極和可持續的應對。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表示,目前,猴痘對公眾(zhong) 的感染風險低,建議公眾(zhong) 積極了解猴痘預防知識,做好健康防護。
如何預防猴痘?該中心指出,要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性接觸、特別是男男性接觸具有較高的風險;避免在高發國家與(yu) 野生動物直接接觸。避免捕捉、宰殺、生食當地動物;要養(yang) 成良好的衛生習(xi) 慣。經常清潔和消毒,做好手衛生。若在國內(nei) 外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一般可選擇皮膚科,並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結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觸。(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