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戲曲之盛 關鍵在人

發布時間:2023-06-08 15:27:00來源: 人民日報

  偃師區豫劇團是前段時間去河南調研時發現的典型。王藝紅的故事讓我們(men) 動容。

  一位青年演員向我分享了這樣一個(ge) 細節:劇團在河南滑縣大呂莊村演豫劇《山妞》時,幾位老人從(cong) 相隔很遠的村子趕來看戲。他們(men) 說:“寧可今天腿跑腫,也要來看王藝紅!”在他們(men) 心中,偃師區豫劇團的戲“聽著可得勁兒(er) ”。

  戲曲是“角兒(er) ”的藝術,“角兒(er) ”可謂是戲曲的重要資源。毫無疑問,王藝紅的名字已經與(yu) 偃師區豫劇團緊緊連在一起,成為(wei) 金字招牌。一個(ge) 好演員帶動一個(ge) 劇團的發展,一個(ge) 劇團的成長又助推一個(ge) 地方劇種的繁榮。發揮“角兒(er) ”的集聚效應,讓名家、劇目、院團形成有向心力、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環,對基層戲曲院團的發展頗具啟示意義(yi) 。

  戲曲之盛,關(guan) 鍵在人。多年下鄉(xiang) 演出,行走在觀眾(zhong) 中,聽得到掌聲、看得見反饋,知道他們(men) 喜歡什麽(me) ,了解他們(men) 想看什麽(me) ,掌握著真正的“流量密碼”。豫劇擁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離不開像王藝紅這樣的戲曲人的不懈付出。帶動一個(ge) 團,培養(yang) 一批人,傾(qing) 注一片心,奉獻一輩子。作為(wei) 戲曲名家,王藝紅熱愛豫劇藝術,真心熱愛,有一種堅守的定力。

  好戲貼地而行,小劇團擁有了百姓的大舞台;演中磨戲、戲裏出人,涵養(yang) 著大劇種的真功夫。當更多名角名家“賦能”基層院團,基層院團也將有希望培養(yang) 出更多名角名家。這是一個(ge) 劇種乃至戲曲生生不息的底氣和活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