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專家學者江蘇盱眙共話龍蝦產業高質發展

發布時間:2023-06-13 11: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6月12日電 (田敏 周瑩 徐珊珊)6月1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的係列活動——中國小龍蝦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在江蘇盱眙舉(ju) 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zhuan) 家學者齊聚淮河之濱,共探行業(ye) 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徑,為(wei) 中國龍蝦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稻蝦綜合種養(yang) 模式的發展實現了稻米和龍蝦“一水兩(liang) 用、一田雙收”,有效提高農(nong) 田利用率和產(chan) 出效益。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指出,要促進蝦稻種養(yang) 多學科融合發展,進一步創新稻蝦產(chan) 品加工、流通技術,通過體(ti) 製機製創新,優(you) 化稻蝦綜合種養(yang)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

  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e) 研究中心主任徐跑認為(wei) ,目前,龍蝦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仍需麵對種苗選育缺乏新品種,核心競爭(zheng) 力較弱;標準體(ti) 係不夠健全,部分標準層級偏低;精深加工規模不大,示範帶動能力不強;活蝦供應季節較短,庫蝦供應能力不足等問題。

  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是支撐和推動種業(ye) 發展的基石。全國水產(chan) 技術推廣總站產(chan) 業(ye) 發展處處長郝向舉(ju) 說,長期以來,龍蝦養(yang) 殖都麵臨(lin) 新品種選育慢、季節性供應難、逆向選擇等問題。“小龍蝦具有一雌多雄交配方式、懷卵量小、生長發育不同步、底棲等生物學特性,不利於(yu) 新品種選育和工廠化繁育。”

  早在2012年,江蘇省淡水水產(chan) 研究所就與(yu) 盱眙龍蝦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密切合作,開展小龍蝦品種改良工作。在今年的盱眙龍蝦節龍蝦開捕儀(yi) 式上,克氏原螯蝦“盱眙紅一號”新品種發布,該品種具備生長速度快、養(yang) 成規格大、性狀穩定等優(you) 勢。

  2022年,用於(yu) 加工的小龍蝦達121.68萬(wan) 噸,同比增長83.86%;規模以上小龍蝦加工企業(ye) 近200家,比2021年增加近40家……《中國小龍蝦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3)》在會(hui) 上公布。在盱眙龍蝦產(chan) 業(ye) 集團董事長張曉東(dong) 看來,推動小龍蝦精深加工,能夠使小龍蝦的附加價(jia) 值翻倍,龍蝦產(chan) 業(ye) 正向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加速轉型。

  “我們(men) 已建成盱眙龍蝦加工中心,建有1.6萬(wan) 平方米生產(chan) 廠房,布局2條現代化生產(chan) 線。我們(men) 將緊抓預製菜新風口,在基地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品銷售、節慶聯動等方麵,順勢而為(wei) 、趁勢而上。”張曉東(dong) 說。

  當天,盱眙等5個(ge) 中國小龍蝦主產(chan) 地簽訂特色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盱眙縣委書(shu) 記鄧勇表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盱眙始終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實體(ti) 化運營“三院一中心”,推動政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布盱眙龍蝦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體(ti) 係,搶占發展製高點;牽手行業(ye) 龍頭,讓龍蝦預製菜成為(wei) “舌尖上的眷戀”。(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