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線感受改革新變化:身邊的“智慧”國企啥模樣?
走進礦山、油田、電廠、車間一線,感受改革給老國企帶來的新變化——
身邊的“智慧”國企啥模樣?
從(cong) 能源、電力、通信到裝備、糧食、運輸,中國的國有企業(ye) 多分布於(yu) 涉及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ye) ,一舉(ju) 一動關(guan) 注度高、牽動麵廣。
近日,本報記者跟隨國務院國資委“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采訪活動,走進礦山、油田、電廠、車間一線,近距離感受傳(chuan) 統國企因改革煥發活力,變得更高效更智能。
傳(chuan) 統礦山智慧開采
在青山環抱中前行,繞過最後一道彎,一座巨大的黑色冶金礦山撲入眼簾,這便是亞(ya) 洲最大的單體(ti) 鐵礦——位於(yu) 遼寧省本溪市的本鋼集團南芬露天礦。
從(cong) 看台往下瞅,一輛輛礦車機械正來來往往有序作業(ye) ,這裏的生產(chan) 幾乎全年不間斷。南芬露天礦,占地總麵積20.91平方公裏,現保有儲(chu) 量約10億(yi) 噸,礦石年產(chan) 能1200萬(wan) 噸,本鋼集團51%以上的鐵礦石都是出自這裏。
傳(chuan) 統礦山有怎樣的新發展?2021年,鞍鋼重組本鋼,係列改革舉(ju) 措在兩(liang) 家老牌大型鋼鐵企業(ye) 上上下下推開,“以改革促發展,礦山實現了質的轉變。”本鋼礦業(ye) 南芬露天礦礦長李彬說。
讓很多礦上老員工感觸頗深的是:改革以問題為(wei) 導向。比如,礦區作業(ye) 的關(guan) 鍵環節之一爆破工藝得到實質提升,通過推廣間隔器應用、優(you) 化孔網參數、實施混合裝藥技術等,每項每年降低成本從(cong) 近百萬(wan) 元到500萬(wan) 元不等。去年,南芬露天礦產(chan) 量、經營指標均創下曆史最佳業(ye) 績,勞動生產(chan) 率同比提高16%。
“目前我們(men) 正在研發大汽車無人駕駛、鉤機遠程操控等項目,礦山進入智慧開采新階段。”李彬說。
今天,本鋼還擁有東(dong) 北地區最大容積的4747立方米高爐和國內(nei) 首條最大寬幅2300mm熱連軋生產(chan) 線;與(yu) 韓國浦項合資組建的本鋼浦項冷軋廠,工藝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本鋼板材三冷軋廠能夠提供國內(nei) 最寬幅、最高強度汽車用冷軋板和最高強度汽車用熱鍍鋅板。行業(ye) 影響力、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在改革發展中不斷提升。
郭鵬是本鋼板材熱連軋廠三熱軋生產(chan) 作業(ye) 區一級技師,“鞍鋼重組本鋼一年多來,我們(men) 基層職工最大的感受是一個(ge) ‘變’字。”他說,以前有的工人總圍著班組長轉,因為(wei) 他們(men) 手裏有分配權,現在工人都圍著活轉,幹得多就掙得多。通過改革,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職工有了更大平台,去年作業(ye) 區一線職工申報合理化建議90餘(yu) 條。
提質增效是改革成果的直接體(ti) 現。麵對極其嚴(yan) 峻的市場形勢,本鋼去年完成利潤總額10.2億(yi) 元,銷售利潤率跑贏行業(ye) 。今年一季度,本鋼生產(chan) 經營實現“開門紅”。“這樣的工作成績是在年後鋼材市場不及預期、企業(ye) 盈利空間壓縮的形勢下取得的,體(ti) 現了重組改革後新本鋼抗風險能力的顯著提升。”本鋼集團董事長楊維說。
海上油田無人化少人化
從(cong) 天津港一路向東(dong) 航行,海、天、霧連成茫茫一片,隻有零星往來的船隻標注著地平線的位置。繼續駛向深海,在渤海灣的碧波之上,一座座鋼鐵“巨無霸”——海上石油生產(chan) 平台穩穩矗立。
這裏是中國渤海油田。記者登上了其中一座“巨無霸”——中國海油秦皇島32-6智能油田的生產(chan) 平台,這也是中國首個(ge) 海上智能油田。
“智能”在哪兒(er) ?2個(ge) 足球場大小的油田生產(chan) 平台上安裝了數百個(ge) 智能攝像頭,24小時實時獲取生產(chan) 數據,用於(yu) 預警診斷、主動優(you) 化和輔助決(jue) 策;管理平台實現油藏、注采和設備設施的智能化、遠程操控管理;油田可由無人機執行海洋巡邏、海纜巡檢、低空運輸任務,從(cong) 而實現海上油田無人化少人化……
這一切,讓1992年開始出海的老海油人趙德喜十分感慨:“我們(men) 當初是漁船打井,背著牙膏和香皂出海,難以想象今天的一切。”趙德喜現在擔任秦皇島32-6作業(ye) 公司總經理,他見證了中國海洋石油工業(ye) 30多年來的發展,也親(qin) 曆了近年來改革催生的“化學反應”。
渤海油田油氣勘探始於(yu) 1965年,是中國海洋石油工業(ye) 發源地。近年來,隨著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改革舉(ju) 措落到實處,“老油田”又展新貌。
據介紹,渤海油田自2010年油氣當量上產(chan) 3000萬(wan) 噸,已持續穩產(chan) 達13年,2021年成功建成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chan) 基地。當前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千億(yi) 方大氣田開發項目、墾利6-1億(yi) 噸級油田開發項目、渤海油田岸電項目、秦皇島32-6智能油田建設項目等重點工程建設正有序推進。
“以前我們(men) 的許多生產(chan) 舉(ju) 措是預防性的,如今是預知性的,智能油田提質降本增效作用明顯,未來確實可期。”趙德喜說,自2001年投產(chan) 以來,秦皇島32-6油田累計生產(chan) 原油突破4000萬(wan) 噸,未來增產(chan) 、穩產(chan) 、高產(chan) 仍有充足潛力。
“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成功投產(chan) ;先後發現渤中19-6、墾利6-1、渤中26-6等海上億(yi) 噸級油氣田;攻克優(you) 快鑽井、海上浮托安裝、超大型LNG儲(chu) 罐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近年來,中國海油佳訊頻傳(chuan) 。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國內(nei) 原油增產(chan) 量連續4年占全國總增量的60%以上,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插上科技翅膀。
火電廠告別“傻大黑粗”
屏幕上,各個(ge) 生產(chan) 指標、機組運行狀態一目了然;左右兩(liang) 邊各一個(ge) 控製台,隨時傳(chuan) 遞兩(liang) 個(ge) 火電機組的所有生產(chan) 指令,6名值班員就可以完成全廠的生產(chan) 調度任務——這是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沁陽發電分公司集中控製室的生產(chan) 情形。
從(cong) 數字化煤場精準堆取煤、鬥輪機無人值守、機器人巡檢,到煤質在線檢測係統對配煤摻燒進行評價(jia) ,指導燃燒使用,今天的數字化火電廠已不再是人們(men) 傳(chuan) 統印象中“傻大黑粗”的模樣。
沁陽發電成立於(yu) 2015年,兩(liang) 台百萬(wan) 機組先後於(yu) 2019年、2020年投入商業(ye) 運營。但投產(chan) 之初,企業(ye) 麵臨(lin) 虧(kui) 損局麵。
改革首先“問診把脈”:煤價(jia) 高企、調峰能力不足、生產(chan) 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成為(wei) 企業(ye) 虧(kui) 損的重要因素。怎麽(me) 辦?“堅持控降煤價(jia) 拚成本、市場營銷拚實力、應幹不包拚管理,真正以改革賦能撬動扭虧(kui) 脫困。”沁陽發電總經理喬(qiao) 永生說。
以煤價(jia) 來說,其水平高低幾乎決(jue) 定著企業(ye) 的盈虧(kui) 。沁陽發電每年燃煤采購量達330萬(wan) 噸,占總成本的75%以上。改革號令發出,讓員工意識到“再也不能四平八穩地跑煤了”。去年末,公司6個(ge) 人的長協煤攻堅團隊曆時2個(ge) 月,走訪山西、陝西多地燃煤供應商,最終實現2023年度長協煤超額全覆蓋。今年1-4月,沁陽發電入廠標煤單價(jia) 同比下降99.4元/噸,節約采購成本7282萬(wan) 元,創造多項曆史性突破。
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火電廠需要“高峰頂得上去”“低穀減得下來”,深度調峰成為(wei) 增加收益的重要突破口。沁陽發電電量營銷團隊反複研究穩控措施,生產(chan) 一線技術員工深入技術挖潛,克服“高胖”型鍋爐低負荷穩燃效果差的現狀,單機最低負荷由400MW下探至220MW。截至目前,調峰結算加出清達到5745萬(wan) 元,較去年同期升高82%。
今年前4月,沁陽發電累計盈利3638萬(wan) 元,同比減虧(kui) 1.04億(yi) 元,創3年同期盈利最高紀錄。
李 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