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深刻內涵
作者:亓 光(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礦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麵謀劃科技創新工作,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和世界大勢與(yu) 時代潮流出發,作出了一係列關(guan) 於(yu)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ju) 措和基本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隻有遵循科技創新的基本規律,彰顯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本質要求,整體(ti)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建設,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真正成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1.科技自主創新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本遵循
科學技術與(yu) 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係是馬克思主義(yi) 學說的基本思想之一,居於(yu) 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揭示了科學技術在社會(hui) 生產(chan) 中的巨大作用,認為(wei) “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另一種生產(chan) 力”“風、水、蒸汽、電大規模地從(cong) 屬於(yu) 直接的生產(chan) 過程,使自然力變成社會(hui) 勞動的因素”;闡明了科學技術轉變為(wei) 生產(chan) 力的曆史趨勢及在生產(chan) 力中地位的特殊重要性,認為(wei) 生產(chan) 能力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必定成為(wei) 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最有力的手段。尤為(wei) 重要的是,馬克思明確指出,科技創新不會(hui) 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物質生產(chan) 領域,而將成為(wei) 決(jue) 定社會(hui) 生活發展方向的影響因素。
真正的科技創新必須堅持自主創新。曆史證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men)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逐步找到了科技自主創新之道,既遵循科技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共同特征,又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特征和具體(ti) 要求,作出了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持續彰顯科技創新的時代價(jia) 值和社會(hui) 意義(yi) ,不斷增強自主創新作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驅動因素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等重大判斷,我國科技事業(ye) 快速發展,科技創新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水平不斷提升,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全麵闡釋了科技自主創新的力量、格局、戰略等一係列關(guan) 鍵問題,為(wei) 準確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理論遵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zheng) ,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men) 在全球經濟競爭(zheng) 中就會(hui) 處於(yu) 下風”“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必須推動我國科技事業(ye) 加快發展,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準確把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述,理解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義(yi) ,就必須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科技在“追趕”和“超越”中曆史地推動著人類社會(hui) 向前發展;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競爭(zheng) 創先”“交替領先”的複雜關(guan) 係直接影響著世界力量對比,催生了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甚至決(jue) 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科技創新的基礎戰略是自主創新,隻有自主創新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wei) 第一生產(chan) 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永葆國家發展的創新動能;同時,還要處理好自立自強和開放創新的關(guan) 係,自立自強與(yu) 開放合作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起門搞“創新”不是自主創新而是閉門造車,作為(wei) 全球創新發展的一部分,我們(men) 要更好地學習(xi) 、吸收、借鑒全球科技成果,走開放創新之路,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nei) 在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在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中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既是一個(ge) 全新的命題,更是一項嶄新的事業(ye)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科技自立自強的水平越高,社會(hui) 發展的動力就越強勁,國家強盛和民族複興(xing) 的命運才會(hui) 真正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有效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曆程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可以發現,堅定自力更生的理想信念,樹立雄心壯誌,才能提升與(yu) 強者比拚的信心,進而奮起直追、潮頭搏浪,真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麵對當今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不斷湧現、變化迅猛的現狀,首先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隻有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自立自強才具有現實意義(yi) ;其次要強化國家戰略,隻有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形成支持全麵創新的基礎製度,才能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最後要推進全球科技治理、建設全球創新中心,隻有持續構建開放創新生態,才能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真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真正把握發展自主權。發展自主權直接關(guan) 係全球科技競爭(zheng) 的戰略主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主導國家發展命運的決(jue) 定性因素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和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牢牢把握發展自主權與(yu) 推進科技創新,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是有機統一的。一方麵,把握正確方向,樹立遠大誌向、立足自身實際、遵循發展規律、聚焦前沿領域,在努力趕超中逐步形成自主創新的優(you) 勢,逐步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點麵結合,實現整體(ti) 突破;另一方麵,深化科技治理體(ti) 製機製改革,將科技自主創新與(yu) 突破產(chan) 業(ye) 瓶頸有機統一,敢於(yu) 啃硬骨頭,敢於(yu) 涉險灘,進一步破除思想障礙,全麵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you) 勢資源,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guan) 的“揭榜掛帥”體(ti) 製機製,明確路線圖與(yu) 時間表。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不斷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直麵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任何國家都在尋找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men) 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zheng) 超越。”迎頭趕上,關(guan) 鍵在於(yu) 改變我國經濟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棄老路、走新路,就必須在自立中轉方式、換驅動,在自強中破除依賴性、突破各種阻力壓力。奮起直追,關(guan) 鍵在於(yu)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wei) 第一生產(chan) 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邁開步、大步走,就必須在自立中謀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yi) 的科技決(jue) 策,在自強中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力爭(zheng) 超越,關(guan) 鍵在於(yu) “努力實現關(guan) 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guan) 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就必須在科技競爭(zheng) 中做到速度更快、效果更持久,在自立中樹立敢為(wei) 天下先的誌向和信心,在自強中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3.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要強盛、要複興(xing) ,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必須將我國建設成為(wei) 世界科技強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積極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自主創新是我們(men)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關(guan) 鍵就是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這不但要全麵發力、多點突破,更要在關(guan) 鍵問題、重點領域上推進縱深發展。拿下這個(ge) “製高點”,取決(jue) 於(yu)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否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隻有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拿下這個(ge) “製高點”,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有沒有標誌性科技成就,在突破關(guan) 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時,要找到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you) 勢,實現從(cong) 跟跑向並跑、領跑的戰略性轉變,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拿下這個(ge) “製高點”,還需要解決(jue) 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複、低效的問題,在科技難題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基礎上,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提升放到重要位置上來,實現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的“雙輪驅動”。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事實證明,人才引領發展是基礎,科技領軍(jun) 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關(guan) 鍵主體(ti) 。當今世界,“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you) 勢”。占據人才優(you) 勢,必須建設世界人才中心,讓一流科學家、頂尖創新人才在中國找到發展機遇、建設創新平台、開展前沿研究、實現交流合作;占據人才優(you) 勢,應該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chu) 之”,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等為(wei) 支撐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立健全支持全麵創新的基礎製度,持續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占據人才優(you) 勢,要培養(yang) 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人才,實現人才自主培養(yang) 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guan) 鍵舉(ju) 措,要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yang) ,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團隊,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與(yu) 此同時,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還要將科技創新成果更加廣泛地運用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生活之中,真正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落腳在“強”。“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比如,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才能實現國家糧食安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工程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實現工程造福人類,既源於(yu) 美好生活需要,又歸於(yu) 美好生活之中;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生活方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