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監管層年內發出上千份“罰單 ” 信披違規案例居首

發布時間:2023-06-15 14:45: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xi) 記者 毛藝融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you) 化,監管層累計對A股上市公司下發上千條處罰信息,劍指信息披露違規、財務造假、內(nei) 幕交易、關(guan) 聯交易等行為(wei)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4日,證監會(hui) 和滬深北交易所累計對662家A股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wei) ,發布上千條處罰信息(包含監管措施、行政處罰),處罰金額超過1.08億(yi) 元。其中,信息披露違規居首,涉及446份。

  中央財經大學會(hui) 計學院教授李曉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信披嚴(yan) 格監管和處罰有利於(yu) 威懾造假者、內(nei) 幕交易者、操縱股價(jia) 者,解決(jue) 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建立起透明有序的資本市場秩序,有利於(yu) 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監管緊盯信披違規

  下發446份處罰信息

  從(cong) 違規類型來看,信息披露違規居首,涉及446份,占年內(nei) 所有處罰信息的43%。處罰金額累計8140萬(wan) 元。

  從(cong) 具體(ti) 的處罰類型來看,包括警示、記入誠信檔案、責令改正、監管關(guan) 注函、問詢函等多種措施。目前,已有31家上市公司因重大事項信息披露不及時或違規被證監會(hui) 立案調查。

  從(cong) 前述446份信息披露違規行為(wei) 來看,包括財務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錯誤、定期報告披露超期限、重大事項信息披露不及時或違規、信息披露不規範、不準確、不合格等。

  從(cong) 實踐來看,盡管上市公司信披違規情節不一,處罰力度與(yu) 處罰金額也不同,但其帶來的影響牽涉多個(ge) 方麵。在李曉慧看來,因信披違規行為(wei) 導致公司股票股價(jia) 下跌,投資者遭受損失,將成為(wei) 投資者追究法律賠償(chang) 責任的導火索。

  為(wei) 何信披違規屢禁不止、信披違規占比高?究其原因,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麵,上市公司法律意識薄弱,試圖通過違規信披來粉飾業(ye) 績、甚至財務造假來欺騙市場,騙取市場的投資等;另一方麵,相關(guan) 責任人員缺乏責任意識,未勤勉履職甚至借此輸送利益,導致公司或者相關(guan) 人員收到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需要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構成犯罪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全麵注冊(ce) 製下

  進一步強化信披監管

  為(wei) 更好適應全麵注冊(ce) 製下新的監管形勢與(yu) 實踐需求,監管層對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2月1日,證監會(hui) 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就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答記者問時表示,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進一步壓實上市公司、股東(dong) 及相關(guan) 方信息披露責任。

  6月12日,滬深交易所就修訂上市公司信披工作評價(jia) 規則麵向公眾(zhong) 征求意見。其中,上交所為(wei) 更好落實分類監管原則,對D類公司暫停適用信息披露直通車業(ye) 務;深交所加大了負麵清單的否決(jue) 力度,並且明確蹭熱度或誇大熱點將予以扣分。

  在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盧鼎亮看來,當前司法及監管對違規信披行為(wei) 已形成完整責任體(ti) 係,長期以來信披違規違法成本過低的情況得到扭轉,“零容忍”立體(ti) 執法震懾顯著增強,市場生態明顯好轉。除了強化信披違規者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也加強了信披違規者的民事賠償(chang) 責任。

  同時,盧鼎亮建議,投資者可以利用集體(ti) 訴訟的方式來對信息披露人違規信披、虛假陳述導致的損害發起民事訴訟,充分維護自身權利。

  李曉慧補充說,需要從(cong) 資本市場屬性、上市公司行為(wei) 、投資者需求、監管加強治理等多方麵考慮,尤其是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信披監管的認識。(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