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防偷拍有必要,也要防“多疑症”

發布時間:2023-06-15 14:55: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豐(feng) 收

  四川成都的何先生發帖稱,自己在地鐵上被兩(liang) 名女子指責鞋麵裝攝像頭偷拍,後經過警方調查證明其未偷拍,但他認為(wei) 女子事後道歉並不誠懇,他不接受並打算起訴對方。目擊者介紹,被兩(liang) 名女子指責對方偷拍後,當事男子配合地鐵安全員和兩(liang) 名女子的要求,在地鐵上脫鞋檢查。

  “大叔被疑偷拍自證清白後仍被曝光”一事尚未畫上句號,緊接著又出現“男子乘地鐵被指鞋麵裝攝像頭偷拍後自證清白”。這兩(liang) 起事件都有一個(ge) 共同點是,涉事女子均認為(wei) 自己被偷拍,但事實證明相關(guan) 男子並未進行偷拍,被冤枉了;而涉事女子事後寫(xie) “小作文”曝光或道歉無誠意等,均引起社會(hui) 爭(zheng) 議。

  在智能手機時代,人人持有攝像頭。由於(yu) 現實中出現過某些喜歡偷拍他人隱私的“變態狂”,所以,女性在公共場合也隨之提高了防範意識。這本身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從(cong) 上述兩(liang) 個(ge) 案例看,這種防範意識似乎過頭了。將未偷拍自己的人懷疑為(wei) 偷拍者,要求無辜者自證清白或配合檢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傷(shang) 害了後者。

  人都是有尊嚴(yan) 要麵子的,當無辜者被人懷疑搞偷拍,在大庭廣眾(zhong) 之下被指責、被強迫檢查,無辜者的心情無疑是既委屈又憤怒,但沒有其他選擇,隻有配合檢查才能證明清白。當事實證明無辜者沒有偷拍他人,此前的指控不亞(ya) 於(yu) 一次公開淩辱。因此,如何維護無辜者的合法權益,也值得思考。

  就上述兩(liang) 個(ge) 例子而言,涉事女子的態度讓人很難接受。一個(ge) 是,大叔已經自證清白了,涉事女子仍然進行曝光。另一個(ge) 是,涉事的兩(liang) 名女子一個(ge) 道歉了但語氣不誠懇,另外一個(ge) 沒有道歉,也正因如此,何先生表示不接受並打算起訴對方。可見,事發後相關(guan) 責任方沒有采取正確的解決(jue) 方式,也會(hui) 導致事件繼續發酵。

  無辜者可以理解女性懷疑自己被偷拍時的心情,但涉事女性也要站在無辜者的立場,思考這種事情如何收場。比較理智的做法是,以最誠懇的態度向無辜者道歉,以取得對方原諒為(wei) 目標。如果認識不到的自己的錯誤,那麽(me) 就要做好應訴的準備。

  尤其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這種冤枉無辜者的“偷拍事件”發生。在手機無處不在的今天,一個(ge) 人拿著手機是正常使用還是偷拍他人,如果他人無法判斷就指責對方在偷拍,似乎是一種草率行為(wei) ,既容易傷(shang) 害無辜,也可能給自己惹來麻煩,讓出行之路不順。

  所以,女性在公共場所需要提防真正的偷拍行為(wei) ,而對他人正常使用手機、正常穿戴,則不宜過於(yu) 懷疑、多慮。

  以何先生為(wei) 例,他穿著一雙普通鞋,竟然被人懷疑鞋麵裝有攝像頭。不可否認,網上出現過專(zhuan) 門將攝像頭裝在鞋麵的“偷拍鞋”,涉事女子看到何先生的鞋子閃爍綠光,就認為(wei) 上麵有攝像頭,這種懷疑看上去有依據,但也要考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不能武斷地下結論。

  如何避免“攝像頭時代”的多疑與(yu) 誤解,以及誤解發生後如何化解矛盾,也是有關(guan) 專(zhuan) 家、有關(guan) 部門需要思考、破解的問題。懷疑他人偷拍也要有證據,而一旦冤枉他人,在道歉之外應該還有其他恢複無辜者名譽的措施。(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