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規範短視頻行業發展勢在必行
【光明時評】立法規範短視頻行業(ye) 發展勢在必行
近日,湖北省黃石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對湖北某谘詢有限公司發布的達人探店推廣短視頻未標明“廣告”的行為(wei) 作出責令改正並處罰款1萬(wan) 元的行政處罰。據悉,這是全國首起達人探店違法違規被處罰的案例。
對達人探店推廣短視頻未標明“廣告”的行為(wei) 作出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是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wei) 廣告。這一行文表達,明確了互聯網廣告發布方所應盡到的相應義(yi) 務。在短視頻成為(wei) 民眾(zhong) 日常生活休閑娛樂(le) 和信息獲取的重要媒介的當下,這樣的規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短視頻是當下各社交平台產(chan) 品運營的重點方向之一。具有免費特性的短視頻,能夠吸引互聯網用戶長時間在社交平台上逗留,相關(guan) 企業(ye) 也以此來實現產(chan) 品日活數和獲客數的不斷增長。正如俗語所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雖然短視頻產(chan) 品麵向用戶免費觀看,但平台方和短視頻製作群體(ti) 並不可能“無償(chang) 奉獻”。通過短視頻產(chan) 品實現營收,是短視頻行業(ye) 發展的必然選擇。
盡管短視頻變現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盡管當前短視頻行業(ye) 發展也較為(wei) 成熟,但將其放置於(yu) 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相關(guan) 法律法規製定跟進的社會(hui) 背景下,短視頻行業(ye) 仍是新產(chan) 業(ye) 新事物。在符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對短視頻行業(ye) 變現行為(wei) 予以合理規範,有助於(yu) 短視頻產(chan) 業(ye) 長遠發展。無論是《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的製定,還是市場監管部門作出首例判罰,都是行政執法針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主動作為(wei) ,也是警示短視頻產(chan) 業(ye) 不合理變現行為(wei) 的積極案例。
短視頻行業(ye) 之所以仍被視作新產(chan) 業(ye) 新事物,與(yu) 我們(men) 的社會(hui) 正處在全媒體(ti) 時代不無關(guan) 係。人人都可以通過社交平台記錄、表達和傳(chuan) 播,很多時候,網絡新聞熱點並不再由傳(chuan) 統新聞機構報道,而是開始綜合網友在“第一現場”的實時反饋。最直觀也最容易被傳(chuan) 播的由網友產(chan) 出的內(nei) 容載體(ti) ,正是短視頻。此時傳(chuan) 播的短視頻中,信息、觀點和廣告被雜糅,短視頻裏有製作者的判斷、觀點裏有製作者的推介。這是一種新的變化,但這種變化缺乏應有的管理法規的約束和製衡。
全媒體(ti) 時代,熱點短視頻內(nei) 容的真實性很難在第一時間被辨別,因而使得基於(yu) 社交平台產(chan) 出的所有類別短視頻等,在社交媒介環境中不及傳(chuan) 統新聞之“真”。失“真”意味著短視頻可以被添加誇大事實的內(nei) 容,那些打著真實探店旗號的探店短視頻,其真實性隻能依靠受眾(zhong) 用戶自行判斷。而用戶的判斷能力高低不一,這一差別的存在,也就讓短視頻變現行為(wei) 有了不當操作的空間。
此時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強製要求以體(ti) 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者服務,並附加購物鏈接等購買(mai) 方式的短視頻,在相應部分標明“廣告”字樣,對消費者予以明示。唯有在立法明文規定下、在強製約束中,方能建構起短視頻行業(ye) 具有足夠影響效力的新的價(jia) 值標準。樹立行業(ye) 規範、建構行業(ye) 倫(lun) 理約束,是能夠在法律法規之外促進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豐(feng) 富消費者權利救濟渠道的重要一環。
(光明日報 作者:陳 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