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組成“智囊團” 助力泛血管領域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
中新網上海6月15日電 (記者 許婧)經過6個(ge) 月緊鑼密鼓建設,上海理工大學東(dong) 方泛血管器械創新學院14日成立戰略谘詢委員會(hui) 以及學術、學位委員會(hui)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海軍(jun) 軍(jun) 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建民教授,南通大學教育部·江蘇省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主任顧曉鬆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國家人體(ti) 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迎軍(jun) 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房建成院士,東(dong) 華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院士等專(zhuan) 家將作為(wei) 首批戰略智囊團成員,合力推動學院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
上海理工大學東(dong) 方泛血管器械創新學院首批專(zhuan) 家委員聘任儀(yi) 式暨戰略研討會(hui) 14日在滬舉(ju) 行,來自校企醫監研等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齊聚上理工,圍繞東(dong) 方泛血管器械創新學院戰略布局、發展規劃等展開深入研討,以期為(wei) 國家和上海醫療衛生事業(ye) 培養(yang) 出更多的“跨界”創新人才,以產(chan) 學研用全鏈條發展模式推動更多的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醫療技術領域的實際產(chan) 品。
上海理工大學東(dong) 方泛血管器械創新學院是由上海理工大學聯合葛均波院士團隊和劉建民教授團隊,於(yu) 2022年末在上海理工大學成立的獨立二級學院。學院自2023年起開始獨立招生,全方位打造研究生教育改革“特區”,培養(yang) 高層次泛血管器械與(yu) 治療技術創新人才。
上海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淩宇表示,醫療裝備行業(ye) 已成為(wei) 全球發展最快的產(chan) 業(ye) 之一,是新時代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的焦點領域,也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東(dong) 方泛血管器械創新學院在6個(ge) 月的時間裏,從(cong) 組建學院創始團隊到成立學術、學位委員會(hui) ,到啟動組建第一批雙PI(負責人)交叉學科創新團隊,再到申報國家創新中心,學院旨在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全麵構建“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醫工交叉創新新格局。
葛均波指出,東(dong) 方泛血管器械創新學院旨在開展醫工融合研究領域創新性研究,培育泛血管器械的卓越人才。學院秉承“醫學的創新,醫生是源頭,工程師是骨幹,最終為(wei) 了造福患者”的器械創新理念,希望通過高質量醫工交叉項目,構建產(chan) 學研用貫通的協同創新體(ti) 係,加快泛血管領域的創新與(yu) 轉化,助力上海乃至全國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馬延斌提到,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是上海理工大學的緊密合作夥(huo) 伴,雙方在醫工交叉、平台建設、人才培養(yang) 、智庫建設等各個(ge) 領域互相依托、互相支持。相信東(dong) 方泛血管創新學院將會(hui) 繼續秉承創新理念,為(wei) 醫工交叉、產(chan) 教融合及創新醫療器械的轉化打造出不一樣的天地,也將會(hui) 成為(wei) 上海市、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醫工創新發展的典範。
劉建民詳細介紹了東(dong) 方泛血管創新學院的成立背景和學院2023年的主要工作目標及計劃。他說,學院將不斷推動“校企醫監研”緊密結合,為(wei) 臨(lin) 床診療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支撐,通過科技創新為(wei) 人民謀健康。學院將在介入材料、生物固體(ti) 力學、生物流體(ti) 力學、生物量子力學、人工智能與(yu) 大數據、泛血管複雜係統、醫療器械監管科學、介入能量技術等領域組建交叉學科創新團隊,以期凝聚更多熱愛創新、勇於(yu) 創新的青年人才,不斷探索泛血管創新孵化體(ti) 係及路徑,推動中國泛血管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