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世界工廠”邁向“智造強國”
中國:從(cong) “世界工廠”邁向“智造強國”(國際論道)
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完成商業(ye) 首飛;神州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一季度汽車出口量達107萬(wan) 輛,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近期,中國在製造業(ye) 領域取得的一係列亮眼成績,引發外媒廣泛關(guan) 注。有外媒評價(jia) ,這一連串新聞表明,中國是“第二次工業(ye) 化的弄潮兒(er) ”。
“開始第二波工業(ye) 化浪潮”
英國《每日電訊報》專(zhuan) 欄文章近日刊文稱,在第一波工業(ye) 化浪潮中,中國主要為(wei) 發達國家生產(chan) 廉價(jia) 製成品。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二波浪潮中,中國瞄準尖端、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文章說,C919成功實現商業(ye) 首航,中國有了可以與(yu) 波音和空客競爭(zheng) 的國產(chan) 大飛機;中國市場上,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ya) 迪的銷量已超過德國大眾(zhong) 集團,並開始向世界市場進軍(jun) ;中國近期還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月的計劃。
“這一切加起來,能夠得出清晰結論,中國已經開始第二波工業(ye) 化浪潮,正在進軍(jun) 航空航天等西方擁有領先地位的領域。”英國《每日電訊報》稱。
今年以來,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勢頭不減,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高技術製造業(ye) 持續較快增長,有力支撐著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中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就,成為(wei) 各大外媒關(guan) 注焦點。
《日本經濟新聞》注意到,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5%。從(cong) 主要品類的產(chan) 量看,汽車同比增長17.3%,其中,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增長超過四成,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巴基斯坦《國民報》日前刊發巴基斯坦國際關(guan) 係與(yu) 媒體(ti) 研究所所長亞(ya) 希爾·哈比卜·汗的署名評論文章稱,C919完成商業(ye) 首飛以及中國航空工業(ye) 的發展進步,為(wei) 推動實現《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目標作出重要貢獻。C919的研發投運表明中國致力於(yu) 改革創新,在製造業(ye) 中積極應用先進技術。
“中國工業(ye) 技術持續向前大步邁進,工業(ye) 質量大幅提高。”美國《商業(ye) 內(nei) 幕》網站援引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企業(ye) 在太陽能組件、鋰電池生產(chan) 、風力渦輪機等方麵的生產(chan) 能力十分可觀。中國電動汽車在續航裏程、動力傳(chuan) 動係統效率及智能化等方麵的競爭(zheng) 力也在不斷增強。這是產(chan) 業(ye) 政策、高效供應鏈、尖端技術等共同促進的結果。
“從(cong) ‘中國製造’升級為(wei) ‘中國創造’”
“中國這個(ge) ‘亞(ya) 洲巨人’的工業(ye) 邏輯正在發生這樣的轉變:從(cong) ‘中國製造’升級為(wei) ‘中國創造’。”阿根廷《號角報》網站日前刊文稱,中國工業(ye) 邏輯轉變速度之快的最主要跡象出現在航天領域。中國的探測器已經到達月球背麵。最近,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將3名航天員送上了中國空間站。此外,在半導體(ti) 、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也在迅速進步。這些動向背後,是中國積極推動製造業(ye) 提質升級的努力。目前,包括大眾(zhong) 汽車在內(nei) 的許多外國企業(ye) 都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同時,一些中國企業(ye) 也開始在海外設立創新中心。
中共二十大報告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ye) 化作為(wei)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一項重要目標,並提出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智造”“中國創造”成為(wei) 外媒報道中國製造業(ye) 發展的高頻詞。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刊文稱,中國決(jue) 心推動“製造”向“智造”轉變,加快重點製造領域的數字化與(yu) 智能化發展,硬科技產(chan) 業(ye) 獲得政策性扶持,展現了中國政府著重發展實體(ti) 經濟的堅決(jue) 意誌和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努力。為(wei) 此,中國將加大力度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展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英國《每日電訊報》的文章稱,中國具有全球領先的超大規模單一市場,能夠不斷改進產(chan) 品,降低成本,然後將工業(ye) 產(chan) 品帶到世界其他地方。具有創新、低碳、綠色基因的高科技產(chan) 品,正在成為(wei) 中國出口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ge) 月,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高科技產(chan) 品合計出口3534.8億(yi) 元,同比增長72%。
“‘中國智造’正快速發展,高科技設備和零件都在快速國產(chan) 化。”歐洲工具和模具製造網發表文章稱,中國將從(cong) “世界工廠”發展成“智造強國”。一些相關(guan) 學科和研究的發展尤其迅速,中國製造業(ye) 的升級還將繼續。
“中國仍將是全球製造樞紐”
中國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工業(ye) 中類、666個(ge) 工業(ye) 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加速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邁進。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全部工業(ye) 增加值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占GDP比重達到33.2%;其中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為(wei) 27.7%,製造業(ye) 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國際輿論認為(wei) ,中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方麵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國奧緯谘詢董事合夥(huo) 人貝哲民所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仍將是全球製造樞紐。”
“全球供應鏈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既非易事,也不現實。”印度Mint新聞網指出,過去數十年,中國以其精心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完備的工業(ye) 供應鏈條滿足了全球製造商。多年來,中國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攀升,製造業(ye) 生產(chan) 已經邁向更高端的設備和工業(ye) 品。中國擁有龐大的製造業(ye) ,能夠為(wei) 最終產(chan) 品提供大部分零部件。這意味著,將中國製造商從(cong) 競爭(zheng) 中剔除,亞(ya) 洲其他製造業(ye) 國家會(hui) 感到頭疼。對美國企業(ye) 來說,這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wei) 一個(ge) 問題。“外資企業(ye) 搭上了中國平穩供應鏈的便車,外國企業(ye) 繼續在中國投資並不奇怪”。
美國《彭博商業(ye) 周刊》評價(jia) 說,中國公司在技術產(chan) 品和商業(ye) 模式方麵正引領全球趨勢,特別是在超級計算機、智慧交通、數字支付等領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觀察,近年來,日係車企加大了在中國的電動化、智能化投資。例如:豐(feng) 田計劃把中國工廠的電動車產(chan) 能提高,並與(yu) 中國車企成立合資公司;日產(chan) 也在武漢建設生產(chan) 電動車的生產(chan) 基地;廣汽本田收購了本田中國的工廠並且擴大廣州工廠的電動車產(chan) 能。這是因為(wei) ,中國有完整的供應鏈和素質優(you) 良的技術工人,中國製造的中高端產(chan) 品性價(jia) 比非常有競爭(zheng) 力。東(dong) 亞(ya) 地區目前是全球製造業(ye) 網絡的核心,中日之間的產(chan) 業(ye) 分工與(yu) 合作讓兩(liang) 國產(chan) 業(ye) 鏈之間的融合度日益提高。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李嘉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