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推動電影市場回暖
電影市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已經拉開序幕。燈塔專(zhuan) 業(ye) 版數據顯示,目前,2023年暑期檔國內(nei) 總票房突破15億(yi) 元,已有80多部影片陸續定檔,有望推動電影市場回暖提速。
佳片雲(yun) 集類型豐(feng) 富
暑期檔是全年電影市場的核心檔期之一。回顧過去幾年,暑期檔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22年暑期檔票房超過90億(yi) 元,2019年暑期檔票房達176億(yi) 元,2018年暑期檔票房為(wei) 138.24億(yi) 元,2017年暑期檔票房為(wei) 163億(yi) 元。曆年暑期檔,湧現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藥神》《戰狼2》等爆款佳作,國產(chan) 電影頭部效應不斷顯現。
暑期檔也是全年內(nei) 容供給最豐(feng) 富的檔期之一。燈塔專(zhuan) 業(ye) 版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2023年暑期檔已經有83部影片定檔。大片雲(yun) 集,類型豐(feng) 富,涵蓋了喜劇、古裝、青春、懸疑、犯罪、動作、科幻、動畫等多種題材,能夠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zhong) 需求。其中,《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蜘蛛俠(xia) :縱橫宇宙》《速度與(yu) 激情10》分列票房前三名,均是好萊塢同步分賬片。
今年暑期檔將有更多外國影片和國產(chan) 影片同台競技。進口片是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和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國內(nei) 每年都會(hui) 引進超過100部以上的進口片,占全年總票房比重30%以上。據悉,為(wei) 進一步助力我國電影行業(ye) 迅速回暖,國家電影局大力推進外國優(you) 秀電影的引進發行工作,今年將會(hui) 有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的影片被大量引進,值得期待,6月初已有多部好萊塢大片與(yu) 北美同步上映。
觀眾(zhong) 對國產(chan) 電影的期待持續攀升。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近幾年國內(nei) 電影產(chan) 業(ye) 快速進步,拍攝手法、製作技術等全麵升級,與(yu) 同類型進口影片展開了有力競爭(zheng) 。端午節後,國產(chan) 片將進入觀影高峰期。其中,喜劇作為(wei) 近年來普遍受到觀眾(zhong) 喜愛的電影類型,因契合暑期檔觀影氛圍,具備一定競爭(zheng) 優(you) 勢。喜劇電影《超能一家人》目前位居暑期檔想看指數榜首,展現出國產(chan) 喜劇片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將唐詩之美呈現在大銀幕上,展現大唐群星交匯的傳(chuan) 奇故事。懸疑電影《消失的她》在光影和色彩方麵尋求創新,體(ti) 現了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目前,《消失的她》預售票房已突破500萬(wan) 元,領跑端午檔預售票房榜,有望在暑期檔取得佳績。
總體(ti) 而言,2023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呈現多元化趨勢。在市場供給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有望實現質量顯著提升。
中小成本影片亟待破局
今年暑期檔既有備受關(guan) 注的大片,也有很多中小成本的影片值得期待。相比於(yu) 鎖定春節檔、國慶檔的大製作而言,在暑期檔中,中小成本影片更容易產(chan) 生黑馬,給觀眾(zhong) 製造驚喜。
不過,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係副教授杜慶春看來,目前中小成本影片表現乏力,仍然是電影市場的短板。有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因為(wei) 演員陣容不強、宣傳(chuan) 經費不足等因素而被市場忽視。近期比較成功的小成本影片《宇宙探索編輯部》票房突破6000萬(wan) 元,很大程度得益於(yu) 科幻題材觀影群體(ti) 的養(yang) 成,以及與(yu) 《流浪地球2》宣發聯動賦能。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大勇分析,支持中小成本電影發展,需要合理分配行業(ye) 資源,加大對該類電影扶持力度。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要鼓勵行業(ye) 內(nei) 外積極從(cong) 事電影宣發,影院也可以參與(yu) 營銷,讓出品和院線兩(liang) 頭的橋梁搭建起來,通過影院終端帶動觀眾(zhong) 觀影需求。
此外,中小成本電影最重要的是具備真實、鮮活的好故事。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特聘產(chan) 業(ye) 研究專(zhuan) 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認為(wei) ,中國電影市場的基礎是優(you) 質的,市場潛力巨大、觀眾(zhong) 需求旺盛。應進一步吸引新的觀影群,擴大觀眾(zhong) 麵。博納影業(ye) 集團董事長於(yu) 冬表示,電影市場需要更豐(feng) 富的內(nei) 容與(yu) 題材。
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wei) ,目前一些現實題材中小成本影片溫暖有餘(yu) 、銳度不足。最近一段時間,大家茶餘(yu) 飯後談論的話題都是劇集,比如《人世間》《狂飆》《漫長的季節》等作品,很重要的原因在於(yu) 這類劇集有銳度、有深度。這些題材恰好也是中小成本電影努力的方向。同時,中小成本電影的“影院性”表現不足,尹鴻認為(wei) ,中小成本影片從(cong) 形式、題材、敘事到表演,都需要有更高追求,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其他產(chan) 品替代不了的“影院性”。
讓“周末觀影”恢複活力
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影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截至6月11日,2023年國產(chan) 電影票房產(chan) 出超160億(yi) 元,其中破億(yi) 元的影片16部,票房占比92%。從(cong) 主旋律劇情到爆笑喜劇再到科幻大片,上半年電影整體(ti) 上映數量多,種類豐(feng) 富,極大滿足了觀眾(zhong) 的觀影需求。與(yu) 2022年相比,電影市場明顯複蘇。
不過,相比競爭(zheng) 激烈的重要檔期,日常觀影需求並沒有充分釋放。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我國電影業(ye) 亟需擺脫對“節假日效應”的依賴。實際上,一年中有40多個(ge) 周末,做好“周末檔”,讓更多有實力的影片在周末定檔,將成為(wei) 拉動電影市場持續增長的關(guan) 鍵。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黨(dang) 委委員、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蓓表示,要帶動市場、擴大消費,僅(jin) 從(cong) 創作端出發加強供給是不夠的,還要以創新模式提高發行放映端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一是貼近觀眾(zhong) 消費習(xi) 慣,探索預約放映、影院直播等創新模式,提供菜單式、定製化的放映服務;二是推動供需匹配、循環暢通,培育細分市場,比如針對科幻、動漫、懸疑等不同題材的興(xing) 趣群體(ti) ,組織分線發行與(yu) 個(ge) 性化放映;三是深入挖掘“銀發族”“Z世代”等人群呼聲高、關(guan) 注度高的題材,結合節氣習(xi) 俗、場景消費、節展活動做好主題宣發,讓“周末觀影”恢複活力。(記者薑天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