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戰國水井遺存 實證2400年前築井技術
中新社太原6月26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6日晚對外發布考古發掘報告稱,當地考古人員在陽泉市發現戰國時代水井遺存,實證2400年前築井技術。
2019年,在陽泉市洪城北路東(dong) 平坦堖村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項目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一口水井,經報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陽泉市文物管理中心聯合對該井進行搶救性發掘。
水井地處山西省陽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平坦堖村西部,在發掘期間,考古隊對水井周邊地區進行考古調查,未發現有其他遺存。水井內(nei) 出土數量較多的陶、骨、鐵、木等遺物。
水井分為(wei) 井口、井圈、井底三部分。井口平麵略呈圓形,井圈平麵呈九邊形,自上而下尚存38層,每一層皆用九根支護木榫卯相互銜接而成為(wei) 閉合一周的井圈,井底為(wei) 含卵石的砂層。
經過分析研究,考古人員認為(wei) 井內(nei) 出土遺物的年代約為(wei) 春秋晚期到西漢早期,也就是早在西漢早期該水井就應該已被全部填埋。經過對木質井圈的碳十四測年分析,考古人員推斷水井的開鑿、使用年代大體(ti) 在春秋晚期到西漢早期之間,水井主體(ti) 使用時間極有可能是戰國時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