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就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聚焦民生關(guan) 切 提升督促整治非法采礦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質效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就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二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引導各級檢察機關(guan) 繼續加大辦案力度,提升辦案質效。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guan) 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最高檢在2022年發布過一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礦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此次又發布該領域的典型案例,出於(yu) 何種考慮?
胡衛列:非法開采礦產(chan) 資源不僅(jin) 會(hui) 造成國家資源損失,還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甚至引發地質災害風險和安全生產(chan) 隱患,危害群眾(zhong) 生命健康安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對加強礦產(chan) 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加強對非法采礦的整治作出批示,全國檢察機關(guan)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依法能動履職,辦理了一批黨(dang) 委政府高度關(guan) 注、代表委員關(guan) 心關(guan) 切、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硬骨頭”案件,得到社會(hui) 各界的肯定。
去年我們(men) 發布了一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礦的典型案例,對全國檢察機關(guan) 辦理該領域案件起到了引導作用。今年我們(men) 決(jue) 定再發布一批典型案例,主要考慮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因素:一是該領域中央高度關(guan) 注,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利益密切相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要持續發力,把該領域的案件辦理作為(wei) 一個(ge) 重點,再發布一批典型案例就是清晰地釋放這個(ge) 信號。二是去年該批案例發布後,我們(men) 又辦理了一大批該領域的案件,辦案方式、辦案效果都有新的變化,通過再發布一批典型案例,可以把這些新的變化和辦案經驗及時傳(chuan) 導到各地。三是該領域違法行為(wei) 持續時間長,社會(hui) 危害大,案件辦理難度大,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不僅(jin) 加大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而且旨在與(yu) 刑事檢察以及相關(guan) 行政職能部門加強協作配合,通過共同履職形成對該領域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震懾態勢。
記者:從(cong) 這批典型案例看,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辦案工作有什麽(me) 特點?
胡衛列:一是非法采礦行為(wei) 類型多,表現形式多,違法行為(wei) 較為(wei) 隱蔽,案件線索不易被發現。非法開采礦產(chan) 資源主要表現為(wei) 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以探代采、超期開采等,違法形式多樣、交叉,不僅(jin) 破壞礦產(chan) 等自然資源、嚴(yan) 重破壞生態環境,也造成國家礦產(chan) 資源稅收等國有財產(chan) 流失,對社會(hui) 危害極大。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也涉及對多種非法采礦行為(wei) 的督促整治。如江西省萍鄉(xiang) 市檢察機關(guan) 督促整治非法采礦行政公益訴訟案,就是針對行政機關(guan) 對違法行為(wei) 人超出批準範圍開采礦產(chan) 資源的行為(wei) 怠於(yu) 履職,檢察機關(guan) 通過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guan) 依法履職。二是係列案效果較好。非法采礦領域案件常常牽涉較廣,時間跨度大,違法行為(wei) 人數多且構成刑事犯罪,不少案件還涉及黑惡勢力,案件線索大部分來源於(yu) 刑事案件,一個(ge) 案件往往涉及很多被告。檢察機關(guan)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需要對係列案件合並辦理。通過係列案的辦理,采用多種監督方式,充分發揮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不同的職能優(you) 勢,並且與(yu) 刑事檢察部門、公安機關(guan)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等形成打擊非法采礦的合力,充分體(ti) 現檢察融合履職作用。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檢察機關(guan) 辦理的胡某某等人非法采砂係列案,不僅(jin) 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方式讓違法行為(wei) 人承擔了非法采礦造成的生態環境功能損失費用,而且針對違法行為(wei) 人的違法行為(wei) 對自然資源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助推全區開展非法采礦專(zhuan) 項整治,並推動防城港市人大將《禁止開采海砂的決(jue) 定》納入立法計劃。三是辦理的非法采砂案件較多。就目前我們(men) 掌握的情況看,近年來檢察機關(guan) 辦理的非法采礦領域案件中非法采砂案例占比較大,約占46%,說明這一類違法行為(wei) 存在相當的普遍性,這批案例中也有體(ti) 現。如安徽省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彭某某等人非法采砂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四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占比較大。從(cong) 數據看,該領域刑附民公益訴訟案件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這與(yu) 非法采礦領域案件的特點有關(guan) ,該領域案件多涉及刑事犯罪,案件線索多為(wei) 公安機關(guan) 或刑事檢察部門移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占比較大也符合實際情況,我們(men) 這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占比為(wei) 30%。
記者:檢察機關(guan) 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是如何履職的,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胡衛列:檢察機關(guan) 通過辦案,督促行政機關(guan) 依法履行職責,追究違法采礦行為(wei) 主體(ti) 民事侵權責任,關(guan) 注受損生態的修複,把保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作為(wei) 我們(men) 辦案的首要目標。
一是堅持依法能動履職,推進訴源治理。非法采礦違法行為(wei) 的侵害對象往往跨流域、跨地域,不僅(jin) 限於(yu) 一地。檢察機關(guan) 在辦案中,一方麵注重機製建設。如充分運用跨區域檢察協作機製,通過建立線索移送、異地調查取證、案件聯合會(hui) 商等協作機製,實現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另一方麵突出檢察一體(ti) 化的優(you) 勢,最大限度發揮各級檢察機關(guan) 的職能作用。縱向上下聯動,通過督辦、參辦、提辦、領辦、交辦等多種方式有效破解重大複雜案件辦理中的難題的同時,橫向融合履職,通過與(yu) 刑事檢察部門等內(nei) 設機構的密切配合,確保了案件辦理的效果。
二是凝聚公益保護各方合力,堵塞監管漏洞。由於(yu) 非法采礦領域涉及的監管部門較多,涉及到自然資源、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態環境等多個(ge) 行政部門,就目前的法律、行政規章相關(guan) 規定來看,各行政主管部門職責存在模糊交叉的地帶,因此行政監管出現盲區的情況較為(wei) 常見。檢察機關(guan) 通過辦案促使行政機關(guan) 厘清職責,各自依法履職同時加強協作,形成保護礦產(chan) 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合力。如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督促治理洪水沉積砂及災毀地複耕行政公益訴訟案,通過公益訴訟履職,促進有關(guan) 職能部門從(cong) “缺位不管”到“補位都管”,探索建立了具有示範效應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缺乏監管主體(ti) 時的所有者補位管理機製,並積極推動將災毀地保護納入了地方立法規劃。
三是借助科技外腦,拓寬線索來源和證據搜集渠道。非法采礦行為(wei) 具有作案隱蔽、破壞範圍大、損害結果嚴(yan) 重等特點,線索發現和證據搜集是辦案的關(guan) 鍵。檢察機關(guan) 主動借力借智,加大科技辦案能力,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助力實現高效、精準、深入監督。如浙江省嵊州市院堅持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研發非法采礦監督模型,把數字應用貫穿於(yu) 線索搜集、分析研判、調查取證等全過程,破解了非法采礦違法行為(wei) 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大的難題。
四是堅持修複性司法理念,將保護公益放在首位。非法開采礦產(chan) 資源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同時修複難度也很大。檢察機關(guan) 積極修複受損生態,高度關(guan) 注受損公益的恢複,督促責任主體(ti) 采取多種方式及時履行修複義(yi) 務。如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高某某等人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為(wei) 確保賠償(chang) 金額用於(yu) 生態修複,會(hui) 同法院、生態環境部門、財政部門對生態損害賠償(chang) 資金進行管理,確保生態環境資金專(zhuan) 款專(zhuan) 用,使修複工作順利進行。
記者:非法采礦領域問題多、辦案任務重,下一步,檢察機關(guan) 將采取哪些措施繼續推動該領域的辦案工作?
胡衛列:2022年是檢察機關(guan) 的質量建設年,我們(men) 也一直高度關(guan) 注案件辦理質量。為(wei) 了規範非法采礦領域辦案流程,進一步提高辦案質效,我們(men) 起草了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案件辦案指引,經多方征求意見,數易其稿,將於(yu) 近期發布,把我們(men) 前期辦案取得的經驗用規範的方式固定下來,為(wei) 今後辦理該領域的案件提供引領。
同時,我們(men) 還要強化督促指導。由於(yu) 該領域案件辦理的難度較大,要進一步充分發揮檢察機關(guan) 上下一體(ti) 的優(you) 勢,在溝通協調,人員調配等方麵繼續加強。同時發揮上級院的資源優(you) 勢,在調查取證、線索發現等方麵更多地指導地方借助科技的力量和外腦,整合“益心為(wei) 公”檢察雲(yun) 平台誌願者等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到公益訴訟工作中去。
最後,我們(men) 還要結合辦案指引的發布,加強培訓和研究。引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實務培訓,結合辦案實踐的重點、難點,邀請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行政機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士及辦案經驗豐(feng) 富的檢察人員開展線上、線下授課,切實提升辦案人員的理論素質和專(zhuan) 業(ye) 能力。(最高檢網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