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看“青春之城”如何服務青年成長

發布時間:2023-07-03 11:32:00來源: 光明日報

  重慶市沙坪壩區是科教文衛大區,全區在校師生超過30萬(wan) 人,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沙坪壩依托這一特殊的“人口紅利”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打造全方位服務青年就學就業(ye) 、創新創業(ye) 的“青春之城”。青年人才持續聚集,激發了城市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打造學業(ye) 就業(ye) 創業(ye) 服務閉環

  王樂(le) 祥今年剛從(cong) 重慶大學建築環境專(zhuan) 業(ye) 博士畢業(ye) ,但他參與(yu) 創辦的“新知博士團”已經成功轉化了6項高校科研成果。“新知博士團”發布的12000多條科普視頻,總瀏覽量和播放量也已經超過了20億(yi) 次。“‘新知博士團’成立還不到兩(liang) 年,是一支由100多名博士組成的網絡科普隊伍。我們(men) 能夠發展得這麽(me) 快這麽(me) 好,主要還是受益於(yu) 從(cong) 校園到產(chan) 業(ye) 園的無縫鏈接。”王樂(le) 祥說。

  沙坪壩轄區有重慶大學、陸軍(jun) 軍(jun) 醫大學等16所高校。區裏發掘利用優(you) 質教育資源,圍繞創新平台提質、創新主體(ti) 集聚、創新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優(you) 化建設環大學創新生態圈,著力打造學業(ye) 就業(ye) 創業(ye) 服務閉環。自2019年以來,全區已累計投入5億(yi) 元,建成創新平台62個(ge) ,入駐項目團隊1455個(ge) ,去年實現年產(chan) 值超過40億(yi) 元。

  “新知博士團”的成員分布在全國各個(ge) 省區市,專(zhuan) 業(ye) 幾乎涵蓋了所有學科。這個(ge) 特殊的團隊,也受到了注冊(ce) 地沙坪壩的特別關(guan) 注。區科技局協調在“未來科技園”為(wei) “新知博士團”提供了辦公空間,還輔導他們(men) 成功申報了重慶市新媒體(ti) 科普基地。

  據沙坪壩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區裏正通過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計劃”和“青年崗位倍增計劃”、開展“師兄師姐幫扶就業(ye) ”等10大項目、推出“職等你來”就業(ye) 服務包等打通“校地企”協同育人渠道,目前已布局10個(ge) 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實訓中心和青年服務港灣,計劃兩(liang) 年內(nei) 建成300個(ge) 大學生見習(xi) 基地,新增就業(ye) 崗位5.3萬(wan) 個(ge) ,努力實現從(cong) 校園到產(chan) 業(ye) 園的無縫鏈接。

  為(wei) “雙城”戰略集聚青年創新人才

  大學畢業(ye) 後在成都創業(ye) 的徐立,2020年又帶著資金和項目來到了沙坪壩。每個(ge) 月都要在成渝兩(liang) 地往返數次的他,現在是名副其實的“雙城青年”。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啟動後,徐立就一直在尋找“雙城”發展的機會(hui) 。恰逢沙坪壩組織到成都招商,雙方“一拍即合”。“他們(men) 一周來了3次,根據我們(men) 的需求落實了辦公場地、人才公寓,還幫助對接了重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徹底打消了我們(men) 的疑慮。”徐立說。

  去年5月,團四川省委、團市委共同發起建設環成渝青年協同創新中心,重慶選在沙坪壩作為(wei) 試點,成都選在成華區作為(wei) 試點,由徐立擔任該中心的運營負責人。中心實體(ti) 平台位於(yu) 沙坪壩區天陳路5號樓11層,占地麵積1200平方米,為(wei) 來渝、在渝的青年辦公提供免費場地,同時還有政策宣講、路演活動、專(zhuan) 家指導等服務,打造培育青年企業(ye) 、強化產(chan) 業(ye) 對接、引導項目落地的線下線上孵化平台。在一年的時間裏,依托該中心,已有約4000萬(wan) 元的成交額。

  “除了環大學創新生態圈,我們(men) 還統籌推進了青鳳科創城、1491未來設計創意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基本形成了一穀一帶多點的創新版圖。”沙坪壩區科技局副局長李軍(jun) 說,到2025年,全區計劃新增創新空間20萬(wan) 平方米,創新企業(ye) 超過3000家。在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過程中,沙坪壩引導青年人才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實現青年高質量發展與(yu) 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青年與(yu) 城市共同成就。

  建設青年“四宜之城”

  2018年通過人才引進舉(ju) 家落戶沙坪壩的馬文生,現在是一家企業(ye) 的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來渝6年,馬文生帶領技術團隊開發了35個(ge) 新產(chan) 品,獲得了50項專(zhuan) 利,解決(jue) 了好幾個(ge) “卡脖子”技術難題。他所在企業(ye) 的產(chan) 品實現了進口替代,80%的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第一。“沙坪壩全鏈條全方位的配套,讓我們(men) 可以全身心投入創新創業(ye) 。”馬文生說。

  整合政策、融合陣地、聚合工作、聯合服務,沙坪壩緊扣宜學、宜業(ye) 、宜創、宜居的“四宜之城”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全方位構建育人、留人、養(yang) 人、成就人的青年成長發展環境。通過創建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區,學前教育普惠率近90%,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資源覆蓋麵超過80%;通過完善青年多層次住房保障體(ti) 係,全區已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00套、青年人才公寓500套,通過迭代升級青年發展政策體(ti) 係,製定實施了“沙磁菁英”“青春築夢”等4項人才計劃,組建了3支創投基金,累計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貸”等青年創業(ye) 擔保貸款2500餘(yu) 萬(wan) 元。

  “我們(men) 還根據年輕人的喜好,打造了3個(ge) 青年友好街區和56個(ge) 青年發展型社區,培育了‘奇遇集市’‘後浪廣場’等消費新業(ye) 態和‘青年文化公園’‘紅岩城市書(shu) 房’等105個(ge) 青年社交場景,組建了‘青春合唱團’等223個(ge) 社群和‘青春有約’等婚戀服務品牌,用全過程的優(you) 質公共服務和公益服務讓青年人才‘後顧無憂’。”沙坪壩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沙坪壩將努力打造青年向往的“青春之城”,匯聚激發城市發展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