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助力經濟持續穩定向好 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增加2000億元

發布時間:2023-07-03 11:32: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記者杜燕飛)“三農(nong) ”、小微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再迎政策利好。人民銀行日前決(jue) 定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yi) 元,發揮精準滴灌作用,降低社會(hui) 融資成本,促進擴大就業(ye) ,支持經濟內(nei) 生動力恢複。

  具體(ti) 來看,支農(nong) 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分別增加額度400億(yi) 元、1200億(yi) 元、400億(yi) 元,調增後額度分別為(wei) 8000億(yi) 元、17600億(yi) 元、7400億(yi) 元。

  “人民銀行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yi) 元,一方麵將為(wei) 金融機構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另一方麵將降低金融機構資本成本,激勵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三農(nong) ’和小微企業(ye)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LPR下降、銀行息差縮窄的情況下,為(wei) 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有助於(yu) 銀行保持息差基本穩定,進而繼續推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郵儲(chu) 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人民網記者表示,央行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有助於(yu) 發揮貨幣政策結構性引導作用,通過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nong) ”和小微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更進一步來看,這有助於(yu) 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記者了解到,本次涉及的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屬於(yu) 長期性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結構性貨幣政策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nong) 、小微企業(ye) 、民營企業(ye) 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原銀保監會(hui) 發布的《關(guan) 於(yu) 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質量的通知》強調,形成與(yu) 實體(ti) 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體(ti) 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yun) 澤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場主體(ti) 提信心添活力。

  記者梳理,近年來,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下,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小微企業(ye) 貸款、涉農(nong) 貸款等保持了較快增速。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國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餘(yu) 額2.6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新高。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當前國內(nei) 經濟運行整體(ti) 回升向好,但內(nei) 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日前召開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hui) 2023年第二季度例會(hui) 指出,保持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穩定性,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繼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上述舉(ju) 措有助於(yu) 在保持總量流動性合理的同時,通過結構性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有力支持實體(ti) 經濟。”婁飛鵬表示,對於(yu) 金融機構來說,下一步需要充分利用政策空間,強化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為(wei) 經濟持續向好貢獻力量。

  董希淼認為(wei) ,從(cong) 貨幣政策看,應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和利率水平,並將流動性更加精準地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協調,實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chan) 業(ye) 政策和就業(ye) 政策等協同發力、綜合施策,進一步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有效融資需求。金融機構也要加強再貸款、再貼現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探索更加高效、精準的金融服務新模式,促進經濟持續回升。(人民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