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雲南元謀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 護好金沙江畔的“大菜園”

發布時間:2023-07-04 15:23:00來源: 人民日報

  雲(yun) 南元謀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

  護好金沙江畔的“大菜園”(美麗(li) 中國·關(guan) 注生態型灌區①)

  本報記者 李茂穎 葉傳(chuan) 增 沈靖然

  編者按:水利是農(nong) 業(ye) 的命脈,大中型灌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近期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近日,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名單,雲(yun) 南元謀縣等10個(ge) 試點縣區入選。

  即日起,本版推出“美麗(li) 中國·關(guan) 注生態型灌區”係列報道,聚焦相關(guan) 灌區在科技節水、現代化改造、生態保護等方麵的實踐,展現我國不同區域、不同自然條件下的灌區發展之路。

  在雲(yun)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丙間灌片,綠油油的田間,各式節水灌溉設施正在有序工作。一條條埋在田裏的滴灌管道猶如“毛細血管”,將水肥精準送達農(nong) 作物根部。

  元謀縣位於(yu) 金沙江流域幹熱河穀地帶,是我國“南菜北運”和“冬早蔬菜”生產(chan) 的重要基地。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成為(wei) 當地基本縣情。自2014年被列入全國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試點縣以來,元謀以大型灌區建設為(wei) 載體(ti) ,以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為(wei) 依托,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近日,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名單,元謀縣等10個(ge) 試點縣區入選。

  缺水嚴(yan) 峻,水網相連形成穩定水源

  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21.4攝氏度,素有“天然溫室”之稱……這些都是元謀縣發展農(nong) 業(ye) 的自然稟賦,但其中,還有個(ge) 最大的變量——水。多年數據統計顯示,元謀年均降雨量638毫米,年均蒸發量3640.5毫米,缺灌率達44.83%,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高效節水灌溉需求強烈。

  如何保障灌溉用水?順著山路一路向上,記者在元謀灌區的水源地之一麻柳水庫找到了答案。

  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元謀縣便在各個(ge) 灌區布局水庫建設,東(dong) 片灌區現有丙間、麻柳、猛連、丙巷河4座中型水庫,其中麻柳水庫靠東(dong) 山大溝引龍川江蓄水,與(yu) 丙間水庫聯合調度使用。

  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為(wei) 元謀灌區的水源提供了有力保障。“水庫之間水網相連,根據不同水庫的庫容情況及灌區用水量情況,我們(men) 製訂了詳盡的供水計劃和預案,科學分配水資源。”元謀縣水務局局長吳元順說。

  龍川江連通上遊楚雄州青山嘴水庫,今年上半年以來,元謀縣3次從(cong) 上遊申請調水用於(yu) 保障生活用水和生產(chan) 用水,累計調水4530萬(wan) 立方米補充元謀灌區。

  順著山路向下的引水溝渠,如今早已閑置。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粗壯的封閉式藍色輸水管道直通田間。

  2016年,元謀縣開始立項建設元謀大型灌區丙間灌片11.4萬(wan) 畝(mu)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引入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wei) 合作企業(ye) ,從(cong) 麻柳水庫、丙間水庫取水,通過35公裏的主管、800公裏的幹支管直達田間地頭,將水庫的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11.4萬(wan) 畝(mu) 土地上,服務4個(ge) 鄉(xiang) 鎮、16個(ge) 村、1.33萬(wan) 戶、6.67萬(wan) 人。同時,設置管網智能終端水表機4530套,農(nong) 戶刷卡即可用水,可根據自家需求鋪設輔管、毛管和滴管進行農(nong) 作物灌溉。

  用水精準,節水灌溉省錢更省心

  打開田地旁的智能水表,插上水卡,水從(cong) 滴管裏流出。種了20多年地的元謀縣黃瓜園鎮領莊村村民張金祿,對這種灌溉方式讚不絕口。

  “以前灌溉靠溝渠,水庫定期放水,我們(men) 得排隊取水、守著放水,種地要跟著放水的節奏走。”張金祿家種了10畝(mu) 番茄,2018年,他自購了滴灌設備接上灌溉管網,用田間“自來水”進行灌溉,供水不穩定的問題迎刃而解。

  從(cong) 挖渠引水的大水漫灌到插卡用水的精準灌溉,不僅(jin) 方便了田間管理,還節約了灌溉成本。“采取滴灌後,整體(ti) 用水量減少一半左右,我一次充值1000元,灌溉10畝(mu) 地能用上一個(ge) 半月。”張金祿算了筆賬,以番茄滴灌施肥為(wei) 例,不同生長周期的用水量、肥量都不同,定植後用水量每畝(mu) 約20立方米,苗期和開花期每次灌水每畝(mu) 6立方米,對應每畝(mu) 加肥約3公斤,“每個(ge) 生產(chan) 環節的用水、用肥都能精準控製,水肥一體(ti) 化灌溉,產(chan) 量也跟著上來了。”

  記者了解到,灌區的農(nong) 民幾乎每家都配備了水肥一體(ti) 化設施,肥料直接作用到作物根部,相比大水大肥的傳(chuan) 統模式,不僅(jin) 減少了肥料用量,還節省了人工成本。

  除了種植戶,一些大型農(nong) 業(ye) 企業(ye) 也用上了先進的水肥一體(ti) 化節水灌溉設備。在興(xing) 元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的育種基地內(nei) ,多個(ge) 大型罐體(ti) 排列整齊,之間由管道連接,工程師殷瑞澤正通過集成屏幕調試這套大型水肥一體(ti) 化設施。

  “設備的過濾係統可以去除灌溉水中的懸浮物、微生物有機物、礦物離子等雜質,智能水肥係統可以根據環境數據和作物需水需肥規律製定灌溉施肥製度,屏幕上輕輕一點,就能實現對不同作物的水肥精確配比和輸送,智能又高效。”殷瑞澤說。

  “11.4萬(wan) 畝(mu)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成後,項目區內(nei) 全年省水量達到2158萬(wan) 立方米,每畝(mu) 同比節肥25%到30%。管道輸水較過去溝渠放水平均節省工時30%,種植番茄、黃瓜等品種更是達到省工70%。項目區畝(mu) 均增產(chan) 率達26.6%,增收率17.4%,畝(mu) 均增收5000元以上。”吳元順介紹。

  管水高效,減少灌區設備管理成本

  據了解,11.4萬(wan) 畝(mu)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總投資3.08億(yi) 元,其中政府投資1.2億(yi) 元、大禹節水投資1.47億(yi) 元、群眾(zhong) 自籌4070萬(wan) 元。通過引入龍頭節水企業(ye) 牽頭的社會(hui) 資本與(yu) 農(nong) 民用水合作組織共建專(zhuan) 業(ye) 項目公司,以“使用者付費+政府補助”為(wei) 回報機製,形成“立體(ti) 動態水價(jia) ”,引入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建設運營。

  “我們(men) 成立了用水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將項目區1.33萬(wan) 用水戶全部吸收為(wei) 社員。合作社出資2725.96萬(wan) 元參與(yu) 項目建設及運營管護,用水戶通過股份認購後入社,社員按每年最低4.95%的收益率獲得回報。”在元謀縣大型灌區用水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李建雲(yun) 看來,這種方式讓群眾(zhong) 成為(wei) 項目的受益人,形成政府、企業(ye) 、群眾(zhong) 三方共建共管的良好局麵。

  李建雲(yun) 發現村民們(men) 的節水意識也在逐漸增強。過去的漫灌基本是按畝(mu) 收水費,村民節水意識不強,刷卡用水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家的用水意識,按需用水、節約用水的觀念在現代化灌區建設的過程中逐漸樹立。

  現代化灌區既要建好也要管好。“不同水表有不同編號,各個(ge) 水表的累計用水量和消費金額在小程序上一目了然。農(nong) 民也能通過這個(ge) 小程序輕鬆記錄每日的灌溉量,給水卡充值。”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元謀片區運維經理張毅說。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隻要24個(ge) 人就能實現11.4萬(wan) 畝(mu) 項目的高效運行。

  吳元順介紹,在建成丙間灌片11.4萬(wan) 畝(mu)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基礎上,全縣又實施了平田、物茂灌片8.6萬(wan) 畝(mu) 灌溉項目,總投資3.6億(yi) 元,已於(yu) 2022年6月開工建設,計劃在2024年6月底建成並投入運營。屆時,元謀現代化灌區建設將再上新台階。(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