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李誌明: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意義重大

發布時間:2023-07-05 14:59:00來源: 經濟日報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業(ye) 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就業(ye) 總量持續增長,就業(ye) 結構調整優(you) 化,就業(ye) 質量顯著提升。同時,還要看到,與(yu)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相比,我國就業(ye) 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就業(ye) 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ti) 現,對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潛在經濟增長率、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yi) 。新時代新征程,要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促進人力資源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題中之義(yi) 。人民生活品質既包括能夠享受到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麵積、基本公共服務等,也包含生活品質持續改善後給人們(men) 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不僅(jin) 是增加收入、提升社會(hui)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主要依托。隻有不斷促進就業(ye) 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讓更多人通過勞動實現自身價(jia) 值,才能更好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是提升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必要條件。一般而言,潛在增長率是一國(或地區)一定時期內(nei) 在各種資源得到最優(you) 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經濟增長率,也是充分就業(ye) 情況下的經濟增長率。近年來,我國勞動力供求關(guan) 係呈現出新特點,勞動力供給總量有逐年減少趨勢,部分地區、部分領域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與(yu) 此同時,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轉移速度趨緩。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造成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通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將人口數量紅利轉化為(wei) 質量紅利,可以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cong) 供給側(ce) 促使潛在經濟增長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此外,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存在總需求不足製約經濟增長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有利於(yu) 優(you) 化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促進完善社會(hui) 保障,有助於(yu) 釋放國內(nei) 需求潛力,從(cong) 需求側(ce) 促進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提高。

  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guan) 鍵要以擴大內(nei) 需為(wei) 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從(cong) 經濟大循環看,就業(ye) 是溝通社會(hui) 需求和供給的橋梁,是連接生產(chan) 、交換、分配和消費的紐帶。從(cong) 需求端來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需要通過需求驅動暢通經濟循環,這有賴於(yu) 消費規模擴大和消費升級。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不僅(jin) 能夠幫助人們(men) 穩定收入預期、增強消費意願,還有助於(yu) 推動低收入群體(ti) 邁入中等收入群體(ti) 行列,釋放內(nei) 需潛力。從(cong) 供給端來看,當前需要通過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nei) 經濟循環,優(you) 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的適配性。以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優(you) 化配置勞動力資源,是促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途徑。

  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是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現在,我國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在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切實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形成中間大、兩(liang) 頭小的橄欖形分配結構。就業(ye) 是社會(hui) 成員獲得收入來源的主要手段。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能夠幫助就業(ye) 困難群體(ti) 和易返貧致貧人口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提高就業(ye) 質量,有效提高低收入群體(ti) 的收入水平,進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對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至關(guan) 重要。同時,也有利於(yu)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和比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促進社會(hui) 穩定和諧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李誌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