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發布
中新社廣州7月5日電(記者 王堅)廣東(dong) 省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yu) 5日正式聯合發布《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下稱《公報》)。該公報指出,2022年大灣區各種氣象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5.12億(yi) 元(人民幣,下同),造成4人死亡。
《公報》由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聯合編製。《公報》指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總體(ti) 氣候特征是:高溫日數多強度強,開汛偏早,5月暴雨極端,冷空氣總體(ti) 偏弱,氣象幹旱影響較輕。
《公報》顯示,2022年大灣區平均氣溫22.7℃,較常年總體(ti) 正常,但階段性冷熱明顯;年平均高溫日數30.8天,較常年偏多11.4天,為(wei) 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多;年平均降水量2049.1毫米,較常年基本正常,但2月和11月偏多3倍左右;3月24日開汛,較常年偏早18天,5月出現了極端的暴雨過程。
此外,2022年大灣區初台偏晚,全年共有6個(ge) 台風影響,其中2個(ge) 登陸;雷電次數較2021年減少;灰霾日數繼續穩定在較低水平。
《公報》指出,2022年大灣區各種氣象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5.12億(yi) 元,造成4人死亡。
廣東(dong) 省氣象局介紹,2018年以來,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認真履行職能,深化發展合作,聯合發布年度《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為(wei) 公眾(zhong) 和社會(hui) 各界提供大灣區氣候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對保護生命安全、賦能生產(chan) 發展、促進生活富裕、守護生態良好等方麵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