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滿18歲 兒女雙全
中新社武漢7月5日電(記者 馬芙蓉)世界第一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5日迎來18歲生日。
“按照平均壽命二十二三歲來看,‘淘淘’已進入中年向老年過渡階段。”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介紹,通過進食、行為(wei) 、社群關(guan) 係、血液生理等指標判斷,“淘淘”目前還非常健康。
近年來,“淘淘”多次繁殖後代,實現了“兒(er) 女雙全”。如今,其兒(er) 子“漢寶”3歲1個(ge) 月大,女兒(er) “小久久”剛過完一周歲生日。“監測發現,‘淘淘’繁殖能力也還比較強,有望在今年或明年再當‘爸爸’。”郝玉江說。
長江江豚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特有淡水鯨豚類動物。據2022年科考結果顯示,其種群數量1249頭。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長江江豚種群數量首次實現止跌回升。
針對長江江豚保護,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探索建立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yang) 繁育三大保護策略。
目前,中國已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建立8個(ge) 豚類自然保護區、3個(ge) 遷地保護群體(ti) ,其中生活在遷地保護區的江豚約160頭。今年4月底,科研人員首次將4頭生活在保護區的江豚野化放歸,如今4頭江豚已融入長江,對促進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數量回升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人工繁育方麵,中科院水生所構建了人工環境下成熟的飼養(yang) 繁殖技術體(ti) 係。當前,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飼養(yang) 著11頭長江江豚,其中4頭是在人工環境下繁育並存活。
“隨著長江大保護工作推進,長江江豚保護策略全麵實施,以及全民保護意識不斷提升,長江江豚保護已經進入新階段。”在郝玉江看來,繼續加強長江自然生態環境修複,促進自然種群恢複;改善遷地保護種群遺傳(chuan) 多樣性;發展人工采精授精技術,優(you) 化人工飼養(yang) 群體(ti) 結構和數量,將是今後長江江豚保護的努力方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