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年“打卡”上海地標 用腳“丈量”中國式現代化
中新社上海7月5日電 題:國際青年“打卡”上海地標 用腳“丈量”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 謝夢圓
“往前回溯五代,我的祖先是福建人,但我是他們(men) 之後家族裏第一個(ge) 學中文的。”泰國留學生劉秀春(Chamnantan Supakchon)初來上海2個(ge) 月,對上海的繁榮印象深刻,“我覺得學了漢語未來會(hui) 有更多發展機會(hui) ,這次也想通過活動了解中國做得好的地方以及為(wei) 什麽(me) 能做好。”
4日至5日,“新發展理念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青年參訪對話活動在滬舉(ju) 辦。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ge) 國家的17位青年走進上海,“打卡”多個(ge) 知名地標,體(ti) 驗這座城市的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以及中國的發展與(yu) 成就。
去哪裏可以讓青年們(men) 快速直觀感知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
“首站設立在上海自貿區,先呈現中國在經濟領域做出的努力,並從(cong) 曆史角度來解讀。這裏最能夠代表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並且能夠體(ti) 現出相應政策的變化,為(wei) 整個(ge) 參訪做鋪墊。”上海大學國際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陳老師告訴記者,自己在設計參訪路線時花了不少心思,“晚上安排他們(men) 夜遊浦江,讓人用眼睛直觀感受體(ti) 現上海曆史的浦東(dong) 和代表上海未來的浦東(dong) ,體(ti) 會(hui) 到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改革開放的結果。”
“在這裏,我們(men) 回顧了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曆程,看到了中國政府對自貿區發展的重視和支持。”甘肅政法大學俄羅斯籍教授奧莉婭(Pronkina Olga)表示,自己來中國14年了,始終關(guan) 注中國教育、經濟等領域的發展,“上海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值得中國其他自貿區以及世界各國的國際貿易區來借鑒學習(xi) 。”
而後,青年們(men) 來到了上海城市規劃館,該館以“城市、人、環境、發展”為(wei) 主題,展示城市形態發展變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希望大家能夠看到,上海作為(wei) 城市本身是按照怎樣的規劃一步步走來,並且將如何走下去,這對他們(men)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上海實踐很有益。”陳老師解釋道。
“作為(wei) 當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亮點,但肯定也會(hui) 遇到難題。”上海城市規劃館裏,來自西班牙的短視頻博主蘇諾伊(Noel Sirerol Gonzalez)認真觀察著眼前的世博園區模型,時不時用中文詢問關(guan) 於(yu) 上海城市建設規劃和建築曆史的問題,“我很想了解現在上海麵臨(lin) 的挑戰,以及接下來上海為(wei) 變成更好的城市會(hui) 作出哪些努力,這是很有意思並且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說曆史變遷和宏觀規劃對於(yu) 個(ge) 體(ti) 而言尚且存在“距離感”,那麽(me) 基層治理就更顯親(qin) 切。陳老師說:“我們(men) 想讓國際青年看看,長寧區虹橋街道作為(wei) 上海一個(ge) 小小的社區街道,是怎樣進行管理的,是怎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是怎樣把政策落實到位的,讓他們(men) 了解百姓的生活。”
參訪過虹橋街道,國際傳(chuan) 播機構“東(dong) 聲”(Dongsheng News)阿根廷籍研究員萊昂德羅·卡薩雷特(Leandro Casarete)對中國基層治理的獨特性表示肯定,認為(wei) 應當被更多地研究和分享,“我發現中國不是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人民之間做取舍,而是統籌各個(ge) 領域,整合不同群體(ti) 的利益和目標。”
“中國正不斷走向世界中心,我們(men) 需要獲得各國的了解,那就請外國朋友過來親(qin) 眼看看,用腳丈量去感受中國到底是什麽(me) 樣子的。”陳老師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