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眾誌成城 爭分奪秒——重慶萬州抗洪救災一線見聞

發布時間:2023-07-07 15:21:00來源: 人民日報

  重慶萬(wan) 州,五橋河。

  橋下,渾水翻滾著傾(qing) 瀉而下;橋上,清淤車輛排成了長龍。“洪水當時已經淹沒了橋上的欄杆。”萬(wan) 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傅山祥在腰部的位置比畫著,全身上下滿是泥,嗓音早已沙啞。

  7月4日淩晨,萬(wan) 州區暴雨如注,15個(ge) 鎮鄉(xiang) 降大暴雨,最大雨量達261.2毫米,不少地方河水上漲、山洪突發、道路中斷、群眾(zhong) 受困。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萬(wan) 州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展開抗洪救災,各級領導幹部壓實責任、衝(chong) 鋒在前,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

  齊心協力,轉移群眾(zhong)

  五橋河北岸,有一塊“曆史最高水位”的標誌:海拔高度219米,高於(yu) 河床12米。7月4日,這一水位高度被打破。

  4日淩晨,五橋街道辦拉響了警報。摸黑頂著暴雨,街道辦和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緊急轉移群眾(zhong) ——這是一片依山而建、臨(lin) 河而居、人口稠密的百年老街區,下方就是滾滾江水。

  “張奶奶,不要怕。把鑰匙從(cong) 上麵門縫遞給我!”五橋街道黨(dang) 政辦工作人員周東(dong) 在78歲的張聲蘭(lan) 老人房外拍著門大喊。清晨6時許,洪水不斷上漲,周東(dong) 把手塞進卷簾門上窄窄的縫隙,才夠到了老人遞來的鑰匙。

  緊接著,周東(dong) 一頭紮入洪水中,摸索卷簾門底部的鎖眼。可泥沙太多,周東(dong) 無法睜開眼,數次潛入水中卻依然無果。眼看洪水就要將門淹沒、漫入房中,長龍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程啟華扛著一把斧頭趕來了。

  “張奶奶,躲開點!”周東(dong) 接過斧頭,向卷簾門劈下去。程啟華則用力撕扯劈開的鐵皮,打開了一個(ge) 洞口。兩(liang) 人鑽進去,將張聲蘭(lan) 從(cong) 屋裏救了出來。驚心動魄,前後用了20分鍾。

  4日,從(cong) 清晨4時啟動應急響應到早晨8時,應急救援人員、公安民警、五橋街道和社區黨(dang) 員幹部、誌願者共500餘(yu) 人,安全轉移群眾(zhong) 4500餘(yu) 人,救援被困群眾(zhong) 112人。

  山區鄉(xiang) 鎮人口散居,救援壓力大。

  4日淩晨3時30分到早晨8時30分,長嶺鎮響灘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周萬(wan) 忠與(yu) 社區幹部們(men) 走遍了轄區內(nei) 河道兩(liang) 岸、山體(ti) 邊坡等重點區域。

  走到318國道旁的一處山體(ti) ,周萬(wan) 忠發現泥土有鬆動的跡象,而沿路靠山的自建房較多。“馬上疏散!”他當機立斷,指揮社區幹部分頭入戶疏散群眾(zhong) 。不到10分鍾,危險山體(ti) 旁的4戶10餘(yu) 名群眾(zhong) 有序疏散。就在群眾(zhong) 轉移後不到3分鍾,山體(ti) 開始滑坡,造成一棟自建房倒塌。“如果不是周書(shu) 記他們(men) 來,後果不堪設想。”居民們(men) 說。

  “我們(men) 困在蘆家壩工業(ye) 區,家裏有79歲的老人”“我們(men) 企業(ye) 進水了,還有工人困在裏麵”……一個(ge) 個(ge) 求助電話,就是一道道救援指令。武警重慶總隊船艇支隊三大隊、萬(wan) 州區消防救援支隊、萬(wan) 州區綜合應急救援隊、萬(wan) 州藍天救援隊等多支救援隊伍迅速趕赴現場,救援轉移了1200多名群眾(zhong) 。

  衝(chong) 鋒在前,救援搶險

  “有個(ge) 娃兒(er) 被衝(chong) 跑了!”4日早晨8時許,聽到呼喊聲,正在食品廠搶救物資的老黨(dang) 員陳善明扔下東(dong) 西,衝(chong) 出門外:隻見洪水洶湧而下,卷走一名小孩,一名武警戰士已經下水救援,但也無法成功。

  陳善明縱身一躍,紮進洪流,朝兩(liang) 人遊去。陳善明一把抓住孩子的手,另一隻手奮力向前劃,終於(yu) 艱難上了岸——短短十來米,陳善明足足遊了10分鍾。武警戰士緊隨其後,也安全上岸。大家舒了一口氣,又投入搶險救援中。

  回到家中,陳善明感覺腳上疼痛,這才發現一隻腳已經扭傷(shang) 。“沒想那麽(me) 多,前麵的洪水更深,晚了就來不及了!”陳善明說。

  像陳善明這樣的平凡英雄不斷湧現,大家眾(zhong) 誌成城與(yu) 洪水抗爭(zheng) 。

  暴雨中,白羊鎮清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魏光明淩晨4時趕到地勢低窪的茨坪村,挨家挨戶查看,見90歲的向家玉房子一樓被淹,老人被困在陽台上,魏光明便跳進齊腰深的水中,用身體(ti) 撞開大門,將老人背至安全區域;長嶺鎮有退役軍(jun) 人主動聯係社區,投入救援工作,“我是退役軍(jun) 人,這個(ge) 時候我不上誰上!”……

  積極行動,有序安置

  在萬(wan) 州的鎮街鄉(xiang) 村,基層幹部和誌願者們(men) 日夜奔忙,安置受災人員,保障群眾(zhong) 生活。

  暴雨當晚,“區紅十字會(hui) 抗洪清淤臨(lin) 時群”在半小時內(nei) 召集到20名誌願者,將100餘(yu) 箱物資搬運裝車,連夜送往長灘鎮受災群眾(zhong) 手中。接到區總工會(hui) 通知,中建三局萬(wan) 達高速公路項目部誌願者立即攜帶被子、泡麵等生活物資趕到受災社區。

  6日早晨7時,73歲的老黨(dang) 員李德炳趕到五橋老街,幫忙鏟淤泥、掃道路,一直幹到下午6時,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留下片片汗漬。離開時,他說:“明天還來!”

  508省道走普路有一段被亂(luan) 石阻斷,萬(wan) 州區公路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奮戰13小時,清理了1000多立方米淤泥和石塊。5日淩晨3時,公路搶通。

  截至6日晚8時,萬(wan) 州區共避險轉移群眾(zhong) 25270人,救援群眾(zhong) 28390人,出動幹部及誌願者5827人次。萬(wan) 州區大部分受災區域交通、水電已經恢複,生產(chan) 生活正逐步恢複。

  天氣預報顯示,7月7日至8日還有新一輪降雨,萬(wan) 州幹部群眾(zhong) 嚴(yan) 陣以待。“洪水高,我們(men) 誌氣更高,大家一條心——不怕!”五橋街道群眾(zhong) 李德銀說。(人民日報記者 薑 峰 劉新吾)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