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研判經濟形勢 為何強調兩個“關鍵期”?
(經濟觀察)中國高層研判經濟形勢 為(wei) 何強調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期”?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6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會(hui) 議指出,中國正處在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期”。
其一,經濟恢複的關(guan) 鍵期。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明顯,一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4.5%,預計二季度增速將快於(yu) 一季度。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投出“信任票”。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高枕無憂。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仍對中國發展帶來諸多影響。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中新社記者說,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yu) “弱複蘇”階段,經濟內(nei) 生動力和社會(hui) 有效需求還需嗬護補強,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特別是應充分估計三季度、四季度經濟增長可能麵臨(lin) 的不確定性。
考慮到目前中國宏觀經濟修複的形態、節奏與(yu) 力度,各方普遍認為(wei) ,社會(hui) 有效需求還需宏觀政策繼續嗬護與(yu) 刺激,宏觀政策的協同性、組合性、針對性、有效性仍有提升空間。
2023年“進度條”過半之時,官方釋出明確信號: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穩住經濟恢複“下半場”。
此前,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已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ge) 方麵,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hui) 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台、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chu) 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
本次座談會(hui) 上提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圍繞穩增長、穩就業(ye) 、防風險等,及時出台、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
“及時”“抓緊”“加強”“最大限度”......在這些頗具緊迫感的表述背後,中國正加快出台和有序實施更有力的一攬子政策措施。
龐溟認為(wei) ,當前中國逆周期政策穩信心、穩增長、擴內(nei) 需效果較明顯,經濟邊際改善和穩定恢複態勢仍未改變,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目標大概率可以實現。
其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期。
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之時,亦是轉型“窗口”打開之際,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被提上日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原磊指出,世界上任何一個(ge) 發達的經濟體(ti) ,無一例外都擁有一個(ge) 龐大且高效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眼下,全球價(jia) 值鏈加速調整,大國競爭(zheng) 日益激烈,哪個(ge) 國家具備更有競爭(zheng) 力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哪個(ge) 國家就會(hui) 在競爭(zheng) 中占據優(you) 勢。
此外,在多重挑戰交織背景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也是確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糧食、能源、資源供應的需要。
但越是關(guan) 鍵,越應有序。在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按下“加速鍵”同時,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仍是中國製造業(ye) 主體(ti) ,且具有較強國際競爭(zheng) 力,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不能被簡單貼上“低端落後”標簽,一“退”了之。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對此撰文稱,要引導和支持量大麵廣的傳(chuan) 統行業(ye) 企業(ye) 與(yu) 時俱進,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改造升級,不斷提升市場競爭(zheng) 力。對於(yu) 升級困難但又具備轉型條件的,要因地製宜、因勢利導及時推動其轉型發展,通過轉型與(yu) 升級共同發力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打造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卻也不能貪大求洋、盲目發展。鄭柵潔表示,要堅持穩中求進,在謀劃發展戰略、集聚高端要素、優(you) 化市場環境、培育產(chan) 業(ye) 生態等方麵持續發力,借助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對重大戰略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要抓緊謀篇布局,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