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未成年人看短視頻 為何不愛用青少年模式

發布時間:2023-07-13 15: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設置青少年模式是保護未成年人的一項重要措施,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並不算高。《未成年人短視頻使用與(yu) 學習(xi) 研究報告》顯示,僅(jin) 四成受訪青少年在使用短視頻時設置了青少年模式,不想被限製是不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的主因。

  僅(jin) 四成受訪青少年設置了青少年模式

  調查發現,隻有40.5%的受訪青少年在使用短視頻時設置了青少年模式,35.2%的受訪青少年從(cong) 未設置過。

  比較發現,農(nong) 村學生設置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比城市學生高近6個(ge) 百分點,而一直沒設置的比例,城市學生高出農(nong) 村學生5個(ge) 百分點;小學生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最高(55.7%),高中生一直沒設置的比例最高(45.4%)。

  學習(xi) 負擔輕的未成年人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而在一直沒設置青少年模式的比例上,學習(xi) 負擔很重的未成年人最高,為(wei) 45.0%,比學習(xi) 負擔很輕的未成年人高將近20個(ge) 百分點。

  親(qin) 子關(guan) 係很好的未成年人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最高,為(wei) 48.1%,親(qin) 子關(guan) 係不太好的比例為(wei) 20.7%。值得注意的是,親(qin) 子關(guan) 係很不好的未成年人中,設置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有所回升,一直沒設置的比例有所下降。

  設置過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中,超七成表示滿意

  數據顯示,設置過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超七成(71.8%)對青少年模式滿意,其中三成多表示很滿意(33.8%)。

  比較發現,農(nong) 村未成年人滿意度比城市未成年人高7個(ge) 百分點;高中生的滿意度最低(30.9%),小學生滿意度最高(52.4%);學習(xi) 負擔輕的學生對青少年模式滿意度更高(91.9%),而學習(xi) 負擔很重的未成年人感到滿意的比例相對較低,為(wei) 65.0%;親(qin) 子關(guan) 係很好的未成年人對青少年模式的滿意度最高(76.5%),其次是關(guan) 係較好的未成年人(68.5%),而親(qin) 子關(guan) 係一般的未成年人滿意度最低(55.2%),親(qin) 子關(guan) 係不好的未成年人滿意度有所回升,關(guan) 係不太好、很不好的未成年人表示滿意的比例均在六成以上。

  調查顯示,超半數(51.6%)未成年人認可青少年模式的作用。比較發現,農(nong) 村未成年人和小學生認為(wei) 青少年模式有用的比例相對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成左右的初中生(8.1%)和高中生(10.9%)認為(wei) 青少年模式根本沒用。

  同時,學習(xi) 負擔很重的未成年人認為(wei) 有用的比例(44.8%)明顯低於(yu) 學習(xi) 負擔很輕的未成年人(71.1%);親(qin) 子關(guan) 係很好的未成年人認為(wei) 青少年模式沒用的比例(13.7%)明顯低於(yu) 親(qin) 子關(guan) 係不太好的未成年人(44.5%),而親(qin) 子關(guan) 係很不好的未成年人,認為(wei) 有用和沒用的比例均較高,這或許是因為(wei) 特別不好的親(qin) 子關(guan) 係會(hui) 使未成年人在家長的高壓下順服或逆反,因此會(hui) 出現數據上的反彈。

  36.1%受訪未成年人不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不想被限製是主因

  調查中,36.1%的未成年人不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對於(yu) 不願意的原因,不想被限製(71.5%)獲選率遠超過其他選項,此外,有三四成的未成年人表示用處不大(49.4%)、內(nei) 容單調(41.0%)、功能太少(36.2%),也有一成未成年人表示即使開啟青少年模式也能看到不良信息(10.6%)。

  比較發現,農(nong) 村學生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58.9%)比城市學生高近10個(ge) 百分點;小學生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最高(80.7%),比初中生高近17個(ge) 百分點,比高中生高近27個(ge) 百分點。

  從(cong) 學習(xi) 負擔和親(qin) 子關(guan) 係來看,學習(xi) 負擔輕的未成年人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親(qin) 子關(guan) 係很好的未成年人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最高(72.8%),比親(qin) 子關(guan) 係不太好的未成年人高33個(ge) 百分點。同樣,親(qin) 子關(guan) 係很不好時願意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比例有所回彈。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孫宏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