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 高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研討會(hui) 暨第二季啟動儀(yi) 式日前在京舉(ju) 行。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主持研討會(hui) ,並與(yu)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徐永軍(jun) ,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孫曉雲(yun)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hui) 議成員薛繼軍(jun) 等共同啟動《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第二季。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圍繞《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的創新經驗、內(nei) 容表達、傳(chuan) 播效果、社會(hui) 影響等發表真知灼見,為(wei) 讓“無聲之音,無形之象”的書(shu) 法藝術更貼近大眾(zhong) 出謀劃策。
《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第一季共6集,以中國書(shu) 法發展源流為(wei) 主線,聚焦呈現了中國書(shu) 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18組作品,綜合運用音樂(le) 、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形式和科技手段,讓書(shu) 者與(yu) 觀者在筆墨唱答之間相互致意,共赴一場“遊目騁懷”的心靈之約,讓書(shu) 法這門落筆無聲、發於(yu) 心訴於(yu) 眼的藝術迸發出更加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徐粵春評價(jia) 《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是一部滿載文化自信、充盈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節目在創新形式中傳(chuan) 承中國藝術、在傳(chuan) 習(xi) 技藝中凸顯中國道理、在培根鑄魂中弘揚中國精神,以嶄新的電視藝術形式為(wei) 古老碑帖注入時代活力,極大提升了大眾(zhong) 對書(shu) 法審美的新認識,開辟了創新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新模式。
西泠印社副社長、鄭州大學教授李剛田肯定了《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的原創意義(yi) 和在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傳(chuan) 播書(shu) 法知識、提高公眾(zhong) 書(shu) 法審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並從(cong) 主題內(nei) 容豐(feng) 富、表現方式靈活和選題類型多元等方麵對第二季的創作提出建議,通過突出作品和人物的相互融合,達到專(zhuan) 業(ye) 性和普及性、知識性和娛樂(le) 性兼備的良好效果。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邱振中分享了參與(yu) 節目過程的啟示,表示《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作為(wei) 書(shu) 法傳(chuan) 播的成功範例,把關(guan) 於(yu) 書(shu) 法的“常識”提高到一個(ge) 新的水準。節目內(nei) 容擴展到書(shu) 法周邊的知識,用直觀的畫麵和通俗的語言把當代書(shu) 法研究成果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提升了節目的學術品味和觀賞性,滿足了廣大書(shu) 法愛好者的期待。
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北京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葉培貴肯定《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體(ti) 現的科學性、綜合性和引導性,認為(wei) 節目充分揭示了書(shu) 法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和中華美學精神。期待第二季節目的推出,使更多觀眾(zhong) 從(cong) 欣賞走向實踐,更好理解中國書(shu) 法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力量。
上海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丁申陽表示,中國書(shu) 法蘊含了豐(feng) 富的文化性、藝術性、哲學性。《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立意高、效果佳、受眾(zhong) 麵廣,從(cong) 節目選題、專(zhuan) 家點評到舞台設計、故事講述都讓受眾(zhong) 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代表了當今正能量的學書(shu) 理念。在書(shu) 法教育中,隻有不斷傳(chuan) 遞正能量,傳(chuan) 統才能根植。希望未來有更多書(shu) 法題材的文化類節目持續推出,成為(wei) 普及書(shu) 法藝術的重要力量。
《中國書(shu) 法》雜誌社社長、主編朱培爾分析了《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在作品遴選和節目環節設置中體(ti) 現的專(zhuan) 業(ye) 與(yu) 匠心,表示節目推動了群眾(zhong) 參與(yu) 書(shu) 法活動的熱情,為(wei) 各地書(shu) 法展覽、書(shu) 法交流和書(shu) 法教育等活動帶來一股新風。
中國藝術研究院書(shu) 法院副院長楊濤建議,《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不僅(jin) 考慮節目的曆史線索、知識含量、經典代表等學術性,更考慮廣大觀眾(zhong) 的接受度和興(xing) 趣點,從(cong) 書(shu) 法“技”的角度升華到對中國文化精神“道”的層麵的理解,講好中國故事,激發觀眾(zhong) 的愛國熱情和勵誌昂揚的熱忱。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書(shu) 法學院學術院長陳忠康認為(wei) ,十幾億(yi) 中國人都是書(shu) 法的潛在參與(yu) 者,《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對提高國民的文化藝術素質發揮了重大作用。建議新一季節目可從(cong) 審美觀念、形式語言、書(shu) 寫(xie) 技巧、風格類型、地域書(shu) 派等方麵開拓思路,吸引更多觀眾(zhong) 拿起毛筆、學習(xi) 書(shu) 法。
《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總導演王珊用“高山仰止、臨(lin) 深履薄”“字字新奇、信可樂(le) 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概括《中國書(shu) 法大會(hui) 》的節目立意、呈現形式和努力方向,力求能生動直接地展示中華美學精神。第二季節目將充分吸收和采納專(zhuan) 家學者提出的建議,在內(nei) 容選取、知識拓展和融合傳(chuan) 播方麵下大力氣,以創新表達讓書(shu) 法所蘊含的中國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