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 | 5.5%:國民經濟回升向好
7月17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在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介紹,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593034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ge) 百分點。
上半年,隨著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顯效發力,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國內(nei) 經濟持續恢複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如何看待上半年的經濟複蘇態勢?怎樣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多項指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延續恢複向好態勢,經濟增長整體(ti) 回升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5.5%,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經濟半年報的多項指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延續恢複向好態勢,經濟增長整體(ti) 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明顯快於(yu) 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於(yu) 一季度4.5%的經濟增速。在世界經濟複蘇乏力、通脹水平依然較高、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緊縮外溢效應突出的大背景下,達到5.5%的增速極其不易。
“在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增速明顯快於(yu) 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彰顯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付淩暉表示。
“總體(ti) 來看,中國經濟逐步向常態化運行軌道回歸。從(cong) 服務業(ye) 、工業(ye) 等具有先行意義(yi) 的指標來看,中國經濟正處於(yu) 加速轉型升級的軌道上,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
上半年,在一係列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促進實體(ti) 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國三次產(chan) 業(ye) 持續恢複,發展基礎得到鞏固: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保持穩定,夏糧生產(chan) 實現豐(feng) 收,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市場供應總體(ti) 充足;工業(ye) 生產(chan) 延續恢複態勢,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8%,快於(yu) 一季度0.8個(ge) 百分點;服務業(ye) 較快增長,上半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4%,快於(yu) 經濟增速,其中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ye) 、交通運輸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增速回升明顯。
隨著擴大內(nei) 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我國內(nei) 需潛力持續釋放,尤其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有明顯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李慧說。
上半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yu) 去年。投資持續增長,重點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有效發揮優(you) 化供給結構作用。上半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3.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ye) 投資分別增長7.2%和6%。
結構改善、動能優(you) 化,是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的一大亮點;產(chan) 業(ye) 結構、消費投資結構調整優(you) 化,正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ti) 現。
從(cong) 需求看,經濟增長由去年的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wei) 主,轉為(wei) 今年的以消費和投資拉動為(wei) 主。從(cong) 生產(chan) 看,經濟增長由去年以工業(ye) 推動為(wei) 主,轉為(wei) 服務業(ye) 和工業(ye) 共同推動,服務業(ye) 的貢獻大幅增加。上半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1%,高於(yu) 第二產(chan) 業(ye) 貢獻率;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ge) 百分點。
物價(jia) 、進出口等部分指標增速回落引發關(guan) 注。董煜表示,我國經濟還在恢複過程中,基礎尚不穩固,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一些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推動經濟持續向好還需保持定力,持續發力。
“下階段,要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推動經濟整體(ti) 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付淩暉說。
服務行業(ye) 實現較快增長,消費潛力逐步釋放
正值暑期旅遊高峰,“一票難求”是不少遊客的同感。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23.84億(yi) ,同比增長63.9%,國內(nei) 旅遊收入2.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5.9%。
隨著多部熱門電影上映,今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出現新一輪熱潮。截至目前,暑期檔總票房已突破90億(yi) 元。
服務業(ye) 是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突出亮點之一,火熱的暑期遊和暑期檔正是服務業(ye) 向好發展的縮影。上半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4%,明顯快於(yu) 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
接觸型服務業(ye) 較快增長。隨著居民外出購物、用餐、旅行增加,相關(guan) 服務業(ye) 加快恢複。上半年住宿和餐飲業(ye) ,批發和零售業(ye) ,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5%、6.6%和6.9%,均保持較快增長。
現代服務業(ye) 增勢較好。數字化發展持續深入,信息服務需求不斷擴大帶動相關(guan) 行業(ye) 增長。上半年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商務活動加快恢複,會(hui) 展、旅遊等服務需求增加,相關(guan) 服務業(ye) 也保持了較快增長,上半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0.1%。
服務業(ye) 發展的新動能增強。科技創新帶動加強,高技術服務業(ye) 發展較快,1-5月份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ye) 、高技術服務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4%、11.9%,上半年高技術服務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13.9%。
付淩暉分析,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為(wei) 服務業(ye) 發展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恢複創造了良好條件。人流物流等經濟活動趨於(yu) 活躍,對相關(guan) 服務業(ye) 的帶動增強,今年以來居民旅遊出行明顯增加,文化演出、電影票房增長都比較快。另外,服務業(ye) 創新發展明顯,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較快等,為(wei) 服務業(ye) 發展注入新動力。
“下階段居民文化旅遊、健身體(ti) 育等服務性消費需求加快釋放,研發設計、商務會(hui) 展等生產(chan) 性需求增多,將帶動服務業(ye) 保持較快增長,助力經濟穩定運行。從(cong) 服務業(ye) 商務活動指數來看,6月份服務業(ye) 商務活動指數為(wei) 52.8%,連續6個(ge) 月處於(yu) 景氣區間。”付淩暉說,服務業(ye) 恢複向好,有利於(yu) 促進生產(chan) 、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於(yu) 擴大就業(ye) 推動經濟穩定增長。下階段,隨著內(nei) 需潛力逐步釋放,市場信心增強,服務業(ye) 有望向好發展。
今年以來,各方麵積極恢複和擴大消費,消費潛力逐步釋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也明顯增強。上半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萬(wan) 億(yi) 元,達到2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2%,明顯快於(yu) 去年全年。從(cong) 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情況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yi) 增長8.4%,快於(yu) 上年同期5.9個(ge) 百分點。
“中國消費恢複態勢總體(ti) 比較平穩,基本符合預期,為(wei) 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蘊在參加“國是論壇:2023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hui) ”時表示,三年疫情並未改變中國居民消費升級趨勢,也不會(hui) 改變消費傾(qing) 向回升的長期趨勢,我國已經真正進入消費驅動型經濟增長的發展階段。
預期逐漸轉好需要過程,消費恢複也需要過程。王蘊認為(wei) ,對促進消費恢複和擴大消費要有耐心。“調研顯示,疫情對不同收入群體(ti) 消費的短期影響還難以完全消除,但各群體(ti) 普遍對中長期收入和消費水平持續提高有較強信心。”
從(cong) 全年來看,支撐消費增長的有利條件較多,消費有望繼續擴大。“下階段就業(ye) 形勢繼續改善,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於(yu) 帶動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銷售、綠色智能家電等促消費政策顯效,將有利於(yu) 擴大消費,促進經濟恢複向好。”付淩暉說。
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7月16日,第二架國產(chan) C919大型客機正式“入列”東(dong) 航機隊,更多旅客將有機會(hui) 乘坐國產(chan) 大飛機出行。
今年以來,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完成了商業(ye) 首飛,其商業(ye) 化運營和市場化量產(chan) 為(wei) 上下遊企業(ye) 帶來商機,拉動國內(nei) 航空工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全麵升級。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測算,如果按民機壽命周期10年計算,大飛機給中國帶來經濟增加值貢獻比為(wei) 1∶86,就業(ye) 貢獻比為(wei) 1∶9.6。
透過大飛機製造,我國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清晰可見。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新產(chan) 業(ye) 新產(chan) 品增勢良好。
上半年,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2.9%;半導體(ti) 器件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電子元器件及機電組建設備製造同比分別增長30.9%和46.5%;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2%。從(cong) 產(chan) 品來看,一些新材料、智能產(chan) 品增長比較快,上半年航空航天鋁材、工業(ye) 控製計算機及係統產(chan) 量分別增長23.3%、34.1%。
6月28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場順利完成吊裝任務,即將進入商業(ye) 運行。根據該海域的多年測風數據計算,單台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wan) 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wan) 戶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約標煤約2.2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wan) 噸。
創新驅動之外,我國綠色轉型成效明顯,與(yu) 經濟增長協同作用增強。從(cong) 上半年環境質量數據來看,整體(ti) 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保持較高水平;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中,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同比上升2.1%;從(cong) 綠色轉型方麵來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35%、54.5%。同時,能源利用效率繼續提升,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
綠色轉型加快,還體(ti) 現在投資增長的數據中。上半年,製造業(ye) 綠色轉型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製造等行業(ye)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清潔電力投資同比增長40.5%,其中太陽能發電投資增長84.4%,風力發電投資增長16%。
中國經濟未來將由恢複性增長逐漸轉向擴張性增長
近期,跨國公司高管密集到訪中國,外資項目加速落地:在成都,西門子新增固定資產(chan) 投資11億(yi) 元,建設工業(ye) 自動化產(chan) 品中國智造基地;在沈陽,華晨寶馬宣布將於(yu) 2026年起投產(chan) 純電動新世代車型,與(yu) 之配套的總投資100億(yi) 元的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已全麵動工……
今年前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48.1億(yi) 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18532家,同比增長38.3%。外資“加倉(cang) ”中國,得益於(yu) 中國超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豐(feng) 富的人才儲(chu) 備,也反映出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日前發布《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增加5%,達到創紀錄的1891億(yi) 美元。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ye) 和高科技行業(ye) ,投資大多來自歐洲的跨國企業(ye) 。麵對錯綜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國不斷增強創新引領作用,努力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一係列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舉(ju) 措讓越來越多外資企業(ye) 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前景。
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重要推動力量。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在曆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1%。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萬(wan) 億(yi) 元和10.34萬(wan) 億(yi) 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
在外貿承壓的態勢下,我國大力開拓新興(xing) 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培育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不斷匯聚外貿新動能。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接近兩(liang) 位數,占進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34.3%。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主要經濟體(ti) 為(wei) 抑製高通脹,收緊貨幣政策,加劇了全球需求的收縮。全球製造業(ye) PMI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位於(yu) 收縮區間,全球貿易低迷不可避免會(hui) 影響我國進出口增長。
“下階段,盡管外需收縮壓力持續,但我國外貿仍然有望頂住壓力,全麵實現促穩提質目標。”付淩暉說。
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方麵。董煜分析,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一係列經濟工作決(jue) 策部署正在落地見效,下半年經濟向好發展態勢會(hui) 總體(ti) 保持。
當前,中國經濟擺脫疫情影響後逐步進入到恢複性增長階段,隨著經濟運轉逐步向正常軌道回歸,未來將由恢複性增長逐漸轉向擴張性增長。多名經濟專(zhuan) 家認為(wei) ,雖然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並沒有改變,對中國經濟下半年走勢充滿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