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直播賣金融產品 銀行和消費者都應更審慎

發布時間:2023-07-18 16:5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萬(wan) 物皆可直播的主角仍在增加,這一次進入直播間的是銀行信用卡、貸款等金融產(chan) 品。

  隻要點擊屏幕下方的小風車,填完幾行信息,就能申請信用卡,根據短信提示確認是否進入麵簽環節。以一家國有銀行為(wei) 例,該行信用卡中心的短視頻賬號擁有97.9萬(wan) 粉絲(si) ,其直播動態的曆史記錄顯示,5月16日至7月14日,該賬號開啟直播超過40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直播間內(nei) 介紹的信用卡申請的條件隻有兩(liang) 個(ge) ,年滿18周歲以及有穩定收入來源。但主播們(men) 也會(hui) 同時提醒,線上提交申請不代表通過資質審核,最終激活信用卡仍需要通過麵簽。

  事實上,多家銀行通過直播、社交平台等新型網絡渠道營銷金融產(chan) 品已經引發市場和監管部門關(guan) 注。7月4日,原銀保監會(hui) 風險處置局向各家銀行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網絡直播銷售情況調研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擬開展書(shu) 麵調研。《通知》設置了七大問題,調研內(nei) 容主要關(guan) 注銀行2021年以來的網絡直播銷售情況和過往的投訴糾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馬思超說:“金融產(chan) 品和其他產(chan) 品不同,買(mai) 賣雙方是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一旦涉及信用貸款或是理財產(chan) 品,消費者承擔的風險會(hui) 更大。”

  直播背後的信貸需求不足

  這不是直播間裏第一次出現與(yu) 金融相關(guan) 的內(nei) 容。馬思超記得,2020年,就有一些銀行開展網絡直播,當時以科普金融知識、介紹銀行各項業(ye) 務等為(wei) 主,有關(guan) 信用卡、貸款、理財等產(chan) 品的銷售還較少出現。

  山東(dong) 濰坊農(nong) 商銀行當時就把金融服務信息搬進了直播間,該行副行長劉瑞彬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說,傳(chuan) 統的“掃街”發傳(chuan) 單等業(ye) 務拓展模式相對成本高、成效有限,疫情期間高頻使用的視頻直播,也催生了屬於(yu) 銀行業(ye) 的視頻服務模式。

  在馬思超看來,采用直播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為(wei) 傳(chuan) 統銀行吸引流量、增強與(yu) 客戶互動,但能不能在直播間賣貸款等金融產(chan) 品,仍是個(ge) 需要探討的問題。他以貸款產(chan) 品為(wei) 例說,現階段,直播間或許能作為(wei) 導流的入口,讓客戶更方便地上傳(chuan) 最基本的信息,“但進一步的貸款獲批,仍舊需要按照傳(chuan) 統的線下審核流程”。

  對於(yu) 最近出現在短視頻平台裏的貸款業(ye) 務直播,不少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背後是信貸需求不足所致。

  “可以說,銀行的貸款額度是足夠的,但市場相較以往不夠熱情。”馬思超注意到,今年6月以來,多家銀行效仿電商平台開展618大促活動,活動內(nei) 容包括發放利息優(you) 惠券、邀請多人團購等,“消費貸成為(wei) 不少商業(ye) 銀行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發力點,主要方法就是降低貸款利率。”

  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迎來下調。當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e) 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LPR為(wei) :1年期LPR為(wei) 3.55%,下調10個(ge) 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wei) 4.20%,同樣下調10個(ge) 基點。這之後,部分銀行也跟進下調了信用貸款利率,其中就包括消費貸。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消費貸利率持續走低,一方麵,受市場競爭(zheng) 影響,國內(nei) 消費信心和消費貸需求處於(yu) 恢複階段,疊加銀行積極推動消費貸業(ye) 務發展,同業(ye) 競爭(zheng) 激烈。另一方麵,近年來,為(wei) 應對內(nei) 外複雜經濟環境,宏觀政策偏積極,市場利率中樞持續下移。

  “銀行目前麵臨(lin) 的情況是存貸利差快速收窄,一方麵資產(chan) 端的貸款利率在下降,但另一方麵,負債(zhai) 端尤其是存款利率的下調相對剛性,淨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王韌告訴記者,他最近調研幾家銀行時也發現,在淨利潤收縮的情況下,銀行麵臨(lin) 的經營壓力較大,“這也導致一些地方性銀行會(hui) 選擇用直播的方式,加大貸款類產(chan) 品的推廣。”

  金融產(chan) 品直播需審慎

  實際上,不管是2020年的金融科普直播,還是如今的金融產(chan) 品直播,防範風險一直是監管部門關(guan) 注的要點。原銀保監會(hui) 於(yu) 2020年發布的《關(guan) 於(yu) 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guan) 風險的提示》就提到“金融實況轉播營銷主體(ti) 混亂(luan) ,或者存在欺詐風險隱患”“在實時營銷活動中存在誤導銷售的風險”等情形。

  “一些金融產(chan) 品直播介紹的是一個(ge) 很低的利率,但並非所有消費者都可以申請到,有的貸款產(chan) 品還被介紹為(wei) 能夠遠程到賬。”馬思超說,這種信息披露不充分很容易導致一種誤導性消費。

  記者注意到,一些主播在介紹貸款產(chan) 品時會(hui) 強調“新客10天免息”,當網友提問具體(ti) 額度和利率時,他們(men) 會(hui) 回複“具體(ti) 的最低利率和最高額度還要看最終的審核與(yu) 評估結果”。

  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在申請人獲得信貸方麵,直播渠道與(yu) 其他渠道並無二樣,但因為(wei) 每個(ge) 人的征信情況不同、需求也不同,所以最終的額度和利率會(hui) 有所差異,這也增加了產(chan) 生相應投訴的可能。

  “一些看直播的受眾(zhong) ,可能不符合相應的貸款資質或者風險意識未達到要求,如果將這些受眾(zhong) 納入銀行信貸服務的對象範圍之內(nei) ,就會(hui) 累積金融風險。”在王韌看來,這也是消費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之一,即渠道過度下沉帶來產(chan) 品與(yu) 客戶的錯配。

  馬思超也提到,傳(chuan) 統銀行在渠道下沉提供金融產(chan) 品的同時,首先在內(nei) 容審核方麵就要做到信息的充分披露與(yu) 風險提示,同時增強合規經營意識,嚴(yan) 格把控直播主體(ti) 投顧資質。他說,數字普惠金融的紅利正惠及更多小微企業(ye) 、老少邊窮地區人群,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字鴻溝依舊存在,“在獲取金融服務或產(chan) 品時,一些金融知識不夠多的消費者,可能就會(hui) 被誤導,並承受較大風險。”

  他還補充說,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銀行也要對風險防範保持審慎態度,“如果貸款放出去了收不回,也會(hui) 形成壞賬,最後導致係統性的金融風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