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海外華文媒體“穿越”運城鹽湖古今:遊古廟、觀生態、看產業

發布時間:2023-07-20 16: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運城7月20日電 題:海外華文媒體(ti) “穿越”運城鹽湖古今:遊古廟、觀生態、看產(chan) 業(ye)

  作者 楊佩佩 李新鎖 楊傑英

  “以前隻知道運城鹽湖美的一麵,它是大自然的調色板。這次通過實地探訪,不僅(jin) 深入了解了它的美,還感受到千年鹽湖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作為(wei) 海外華文媒體(ti) ,本著植根異土、善傳(chuan) 生機,我會(hui) 通過鏡頭向海外傳(chuan) 播池鹽文化,讓更多民眾(zhong) 了解運城鹽湖。”《愛爾蘭(lan) 華人報》副社長周瑞琮親(qin) 眼看到運城鹽湖後如是感慨。

  “海外華文媒體(ti) 運城鹽湖行”活動20日正在山西運城舉(ju) 行,《歐洲時報》《愛爾蘭(lan) 華人報》《國際日報》、菲律賓亞(ya) 太通訊社、迪拜新聞網等海外華文媒體(ti) 遊古廟、觀生態、看產(chan) 業(ye) ,“穿越”運城鹽湖古今,感受其深厚人文底蘊和重要曆史價(jia) 值。

  運城鹽湖,古稱河東(dong) 鹽池,總麵積達132平方公裏,素有“千古中條一池雪”美譽,其具有4600多年的食鹽開采史和70年的無機鹽開發史。近年來,從(cong) 產(chan) 鹽池、工業(ye) 區到旅遊打卡地、生態保護區、科研基地,千年鹽湖實現從(cong) “一池雪”到“七彩光”的華麗(li) 變身。

  炎炎夏日,一望無垠的鹽湖色彩斑斕,仿佛一塊巨大的調色板;三五成群的水鳥不時掠過水麵,或覓食或飛翔;工人穿著防水衣,拖著長十餘(yu) 米的撈蟲網在鹽湖裏撈取鹵蟲……一幅生態畫卷引得海外華文媒體(ti) 采訪團頻頻點讚。

  其間,周瑞琮對鹽湖的鹵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很感興(xing) 趣,“運城因鹽湖而興(xing) ,鹽湖又因當地的保護、開發、利用而更加美麗(li) 。利用鹽湖的生態資源發展鹵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這也是鹽湖轉型發展的一次創新。”

  鹵蟲,也被稱為(wei) “豐(feng) 年蝦”,是鹽湖中的天然優(you) 勢物種,開發價(jia) 值極高,是魚蝦的重要餌料。近年來,隨著運城鹽湖生態環境的改善,原本就生活在運城鹽湖中的鹵蟲數量也不斷增加。鹵蟲作為(wei) 生態養(yang) 殖的一個(ge) 項目,每年產(chan) 值有2000多萬(wan) 元。

  菲律賓亞(ya) 太通訊社社長劉繼明對鹵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同樣很感興(xing) 趣,他告訴記者,沒想到運城鹽湖還有這麽(me) 古老的生物存在,更沒想到小小的鹵蟲還可以形成產(chan) 業(ye) ,在生態保護的同時,增加當地民眾(zhong) 收入。

  “此行讓我看到運城對鹽湖生態保護的重視,運城鹽湖過去是食用鹽、無機鹽的產(chan) 地,這座城市為(wei) 了讓鹽湖恢複應有的生態麵貌,全麵停止鹽湖範圍內(nei) 的工業(ye) 生產(chan) 活動,值得點讚。”劉繼明說,他會(hui) 利用海外華文媒體(ti) 的平台和傳(chuan) 播力量向海內(nei) 外展示運城鹽湖的變化。

  活動期間,劉繼明每到一個(ge) 參訪點,都用手機拍下他遇到的美好瞬間,讓他點讚的還有鹽池神廟。其建於(yu) 唐大曆十二年(777年),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為(wei) 主的神殿,是讚頌、禮拜大自然的神廟。作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鹽池神廟,也是河東(dong) 鹽文化的重要載體(ti) 。

  如今,千年鹽湖正在向生態保護、風貌重塑、產(chan) 業(ye) 轉型、全域旅遊的“綠色發展”轉變,加快建設全國知名文旅康養(yang) 示範區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