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成經濟增長重要驅動
在日前召開的2023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大會(hui) 新聞發布會(hui) 上,工信部副部長張雲(yun) 明表示,算力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正在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在用標準機架超過650萬(wan) 架,算力總規模已達180EFLOPS,排名全球第二位,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wan) 億(yi) GB)。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透露,工信部計劃結合算力行業(ye) 最新發展情況,出台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提升算力綜合供給能力,並加速推進網絡設施與(yu) 算力設施配套部署,進一步優(you) 化升級網絡體(ti) 係架構,加強算力網絡監測,打造滿足各類算力應用需求的運力體(ti) 係。
算力規模增速領跑
近日發布的多份報告都認為(wei)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經成為(wei) 繼熱力、電力之後新的生產(chan) 力,能有效帶動GDP增長。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元至4元的GDP增長。IDC(國際數據公司)聯合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chan) 業(ye) 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提出,盡管全球GDP增長普遍放緩,但數字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算力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15個(ge) 重點國家的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6‰和1.7‰,預計該趨勢在2023年至2026年將繼續保持。
IDC中國副總裁周震剛介紹,測算發現,當一個(ge) 國家的計算力指數達到40分以上時,國家計算力指數每提升1點,其對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40分以下的1.3倍;而當計算力指數達到60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1點,其對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40分以下的3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加顯著。
清華大學全球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李東(dong) 紅表示,從(cong) 研究來看,提高算力對一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非常顯著,且隨著計算力指數的增加,提升效應會(hui) 越來越明顯。算力先發國家優(you) 勢會(hui) 隨著算力投資的增加而增強,加大算力投資已成為(wei) 驅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規模正迅速擴大。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1.8萬(wan) 億(yi) 元。畢馬威與(yu) 聯想集團近日聯合發布的《普慧算力開啟新計算時代》報告預計,到2025年,我國算力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將不低於(yu) 4.4萬(wan) 億(yi) 元,算力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規模可達24萬(wan) 億(yi) 元,算力有望成為(wei) 國家數字經濟藍圖中繼電子信息製造業(ye) 和軟件業(ye) 之後的又一超級賽道。
多份報告都認為(wei) ,中國居於(yu) 全球算力領跑者位置。“當前,美、中、歐、日基本穩居全球算力產(chan) 業(ye) 規模前四位,美、中兩(liang) 國處在領先地位且中國算力規模增速明顯領跑。各國算力投資或補貼計劃均超千億(yi) 元。”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主管合夥(huo) 人張慶傑說。
周震剛介紹,從(cong) 計算力指數國家排名看,美國和中國分列前兩(liang) 位。在中國市場,2022年,整體(ti) 服務器市場規模仍然保持6.9%的正增長,達到270億(yi) 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5%,僅(jin) 次於(yu) 美國,穩居第二位。
IDC統計,2022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達70.7億(yi) 美元,在整體(ti) 服務器市場規模中占比超過20%。2017年至2022年複合增長率達48.8%,增速居全球第一位。預計2027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相比2022年還會(hui) 有2倍以上的增長。
賦能產(chan) 業(ye) 效應明顯
算力是助力產(chan) 業(ye) 轉型、賦能科技創新的新動能。張雲(yun) 明表示,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企業(ye) 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ye) 、交通、醫療等各行業(ye) 各領域滲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政府、工業(ye) 互聯網、自動駕駛、智慧醫療、遠程教育、金融科技等新應用、新業(ye) 態不斷湧現,迸發出蓬勃生機,極大激發了數據要素創新活力。算力不僅(jin) 成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製造業(ye) 已成為(wei) 算力賦能的重點領域。《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提出,各行業(ye) 計算力發展水平總體(ti) 呈上升趨勢,計算力水平排名前五位的行業(ye) 為(wei) 互聯網、製造業(ye) 、金融、電子政務、電信。對比上一年度,製造業(ye) 超過金融業(ye) ,排名第二位,通過數字化變革推動製造業(ye) 發展,已經成為(wei) 各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重要手段。從(cong) 中國市場看,未來5年製造業(ye) IT支出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6.2%,顯著高於(yu) 全球其他地區。
《普慧算力開啟新計算時代》報告將各行業(ye) 的算力需求潛力分為(wei) 四類,分別是以信息通信業(ye) 和製造業(ye) 為(wei) 代表的“普慧雙驅型”,以汽車業(ye) 為(wei) 代表的“智慧拉動型”,以金融業(ye) 為(wei) 代表的“普適促進型”,以及以醫療和教育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發展醞釀型”。其中,製造業(ye) 將成為(wei) “普慧”算力最大的潛在市場;而醫療和教育的算力需求還在醞釀階段,當“普慧”算力降本後有望迎來爆發期。
周震剛分析,當前,各國都在搶奪製造強國的製高點,製造業(ye) 正處於(yu) 數字化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為(wei) 製造業(ye) 帶來重大變革。例如,在汽車生產(chan) 製造中,生產(chan) 車身、發動機、底盤和內(nei) 飾等方麵已廣泛使用機器人自動化生產(chan) 線。在供應鏈管理中,通過數字化的生產(chan) 係統和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可以更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
“IT投入帶來數字經濟倍數增長,不同行業(ye) 的IT投入對企業(ye) 營收與(yu) 利潤的創造有所不同。其中,製造業(ye) 的投入產(chan) 出比表現更好。”周震剛介紹,測算顯示,IT支出每投入1美元資金,可以拉動15美元的數字經濟產(chan) 出,拉動29美元的GDP產(chan) 出。其中,在製造業(ye) 全球前30名的企業(ye) 中,IT每投入1美元,可以拉動45美元的營收產(chan) 出以及6美元的利潤產(chan) 出。
李東(dong) 紅表示,算力投資流向實體(ti) 經濟,用於(yu) 實現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直接參與(yu) 最終生產(chan) 過程;流向數字產(chan) 業(ye) ,可以提供算力服務。製造業(ye) 是強國之基,各國都非常重視,領跑者要保持優(you) 勢,就要繼續加大在製造業(ye) 領域的算力投入。
浪潮信息副總裁張東(dong) 認為(wei) ,算力供給在基礎硬件方麵差別不大,到了軟件平台會(hui) 結合不同行業(ye) 提供差異化應用。浪潮信息推出元腦生態,目的就是攜手各個(ge) 行業(ye) 的合作夥(huo) 伴更好賦能行業(ye) 。其中,製造業(ye) 是近年來浪潮信息重點發展的行業(ye) ,聚集了很多在製造業(ye) 方麵有特長的算法供應商、應用供應商,和他們(men) 共同形成應對行業(ye) 難題的解決(jue) 方案。
普慧算力釋放數據紅利
“一方麵,算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應用對算力產(chan) 生巨大需求;另一方麵,摩爾定律接近極限,性能提升變緩,單純依靠芯片獲得算力增長的傳(chuan) 統模式需要重新思考。”張東(dong) 認為(wei) ,解決(jue) 當前算力發展存在的供需失衡問題,需要通過多元化的算力平台、係統化的設計思維、基建化的算力供給方式、生態化的協作模式來應對算力發展中存在的挑戰。
其中,多元化是指供給和需求的多元化,也包括技術的多元化;基建化則是要實現算力普惠,使算力像水和電一樣便捷地提供給千行百業(ye) ,讓大家都用得起、用得上。“比如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麵對算力當量巨大、模型訓練困難、算力成本高昂等算力挑戰,浪潮信息打造了極致高效的算力係統、智能的算力調度係統智算OS和隨需取用的算力服務。”張東(dong) 說。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在算力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下,傳(chuan) 統計算架構正失去競爭(zheng) 力,必須探索新的計算模式。普慧算力將開啟“萬(wan) 物皆數據”“無數不計算”“無算不智能”的新計算時代。
“普慧算力意味著算力要成為(wei) 像電力一樣的公共資源,其本質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讓算力更好用。”張慶傑解讀說,普慧是普適與(yu) 智慧。其中,“普適”意味著算力將成為(wei) 人人可得、人人可用、人人適用的基礎資源,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智慧”意味著算力將具備自適應、自學習(xi) 、自進化等智能,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推動數字經濟邁向更高階段的必然要求。普慧算力能強有力地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數據匯聚融合、共享交換和開發應用,充分盤活數據資產(chan) ,將中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wei) “數據紅利”。
“為(wei) 了推動普慧算力加速實現,聯想集團已構建起新IT全棧全周期的服務能力。在‘端’(智能終端/物聯網)方麵,聯想集團在服務器市場已步入全球前三名;聚焦‘邊雲(yun) 網’(智能基礎設施)帶來的算力流轉,聯想集團提出了‘融合化、場景化、訂閱化、綠色化’的四維算力,助力實現算力普及與(yu) 智慧賦能。”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
黃 鑫(來源:經濟日報)
黃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