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廈門暢談兩岸交流與融合發展
中新社廈門7月23日電 (記者 楊伏山 張曉曦)《一海同心》兩(liang) 岸青年海洋文化交流座談會(hui) 23日在廈門沙坡尾舉(ju) 辦,近百名兩(liang) 岸同胞麵對麵展開交流座談,回顧“小三通”的曆史及其對兩(liang) 岸和平發展的曆史意義(yi) 。
台灣前民意代表,當年“小三通”重要推手、如今已是75歲古稀老人的曹原彰先生,在現場回溯了2001年1月2日兩(liang) 岸“小三通”終於(yu) 實現首航的曆史。
他說,今年7月4日迎來兩(liang) 岸“小三通”廈金航線第2000萬(wan) 人次的旅客,自己雖已是古稀老人,但永遠心係兩(liang) 岸,期待奉獻一己之力,持續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作出貢獻。
廈門台商協會(hui) 監事長、大城鋼結構(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誌功,早在1992年就前來廈門創業(ye) ,在談到與(yu) 兩(liang) 岸“小三通”的緣分時,講述了2005年自己有幸成為(wei) 兩(liang) 岸“小三通”廈金航線第100萬(wan) 位旅客的往事。
他說,兩(liang) 岸“小三通”在過去22年裏一直是台灣同胞往返兩(liang) 岸的“黃金水道”。他來到廈門投資興(xing) 業(ye) 才知道自己的祖上來自廈門,根就在廈門,因此時常跟自己的子女說:“我們(men) 的根就在大陸,就在廈門。”他希望將自己的故事傳(chuan) 遞給在座的兩(liang) 岸青年特別是台灣青年,期待兩(liang) 岸交流合作與(yu)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能夠持續深化。
在廈台青、沙坡尾活態展示館負責人王伸豪說,他祖上來自泉州安溪,後來到台北汐止,根本溯源也是地道的閩南人、同宗同源的一家人。
王伸豪2016年第一次到廈門,2019年正式在沙坡尾工作,作為(wei) 一名在地的“新沙坡尾人”,王伸豪分享了沙坡尾與(yu) 台灣的曆史淵源,原來這裏曾是兩(liang) 岸唯一的合法的渡口。
如今,王伸豪負責的沙尾坡工作坊已成為(wei) 街道社區與(yu) 居民之間溝通的新橋梁,他更成為(wei) 社區居民心中的“廈港好鄰居”。
“希望通過新穎的文創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廈港的文化曆史,讓年輕一代投入到文化的傳(chuan) 承工作中。”王伸豪表示,期盼未來也有更多的台灣有誌青年來到大陸,勇於(yu) 做兩(liang) 岸融合的“溝通者”和兩(liang) 岸正能量的“傳(chuan) 播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