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質量發展,廣州文藝要這麽做

發布時間:2023-07-25 15:08:00來源: 廣州日報

  高質量發展,廣州文藝要這麽(me) 做

  推出更多展現時代氣質和嶺南風情的精品力作

  廣州文化建設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今年上半年,廣州圓滿舉(ju) 辦了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廣州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嘉宜憑新編粵劇《文成公主》榮獲梅花獎;芭蕾舞劇《旗幟》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另外,2部廣州作品榮獲中宣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優(you) 秀作品獎;由廣州市委宣傳(chuan) 部推薦的14部廣州作品榮獲廣東(dong) 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優(you) 秀作品獎,由廣東(dong) 省廣播電視局、廣東(dong) 省文聯推薦的4部廣州作品也獲此榮譽……

  接下來,廣州將打造更多彰顯中國精神、時代氣象、廣州風韻的扛鼎之作,推出更多展現時代氣質和嶺南風情的精品力作,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譜寫(xie) 文藝新篇章,努力成為(wei) 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黃岸、張素芹 圖/受訪者提供(除署名外)

  用心傳(chuan) 承發展粵劇 凸顯嶺南文化血脈

  廣州粵劇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事長花利紅表示,近一年來,廣州粵劇院共有3部劇目入選市委宣傳(chuan) 部文藝精品扶持項目,分別是2022年度大型新編曆史粵劇《文成公主》、現代粵劇《隆平稻香園》,2023年度重點扶持項目、大型新編粵劇《百鳥朝鳳》。

  今年5月,廣州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嘉宜憑著在粵劇《文成公主》中的出色表現,成功摘得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wei) 該院的第11朵“梅花”。回顧“摘梅”之旅,李嘉宜直言:“這不僅(jin) 是我個(ge) 人的榮譽,更是屬於(yu) 廣州這座富有溫度的城市。粵劇這條路,凝聚了眾(zhong) 多前輩的心血,永無止境,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花利紅介紹,粵劇《百鳥朝鳳》通過演繹“粵繡始祖”盧眉娘的故事,講述廣府優(you) 秀傳(chuan) 統工藝“廣繡”萌芽生根成長的故事,凸顯“廣繡”所承載的嶺南文化血脈。

  粵劇《百鳥朝鳳》已完成主創團隊建組工作,並召開劇本研討會(hui) ,也已按照專(zhuan) 家意見完善劇本,現正開展粵劇劇本移植,粵劇劇本預計在8月完成,計劃11月-12月排練。

  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 開拓文化藝術新境界

  廣州話劇藝術中心一直以“用具有審美品格的戲劇作品滋養(yang) 人的精神世界”為(wei) 藝術追求。據廣州話劇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廣話”)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經理鍾琴介紹,2023年,廣話將繼續創作多部原創精品劇目,包括紅色題材劇目《鋼鐵戰士》《狙擊手》、現實題材劇目《索愛》等。

  話劇《日出》為(wei) 廣話“一年一名著”係列劇目,由著名青年導演李伯男執導,將於(yu) 9月在十三號劇院演出;話劇《索愛》為(wei) 現實題材劇目,由著名作家張欣執筆編劇,計劃9月創排,11月首演;話劇《狙擊手》改編自張藝謀同名電影,目前已完成劇本改編、舞美構思,計劃下半年建組, 2024年首演。

  廣州芭蕾舞劇院一直在創作上潛心專(zhuan) 研,拓展藝術境界,中西結合,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具有時代印記的好作品。

  廣州芭蕾舞團(以下簡稱“廣芭”)團長兼藝術總監鄒罡介紹,以1927年廣州起義(yi) 為(wei) 背景創作的紅色題材舞台藝術作品——芭蕾舞劇《旗幟》於(yu) 6月12日赴上海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終評,成功問鼎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

  除《旗幟》外,廣芭計劃在2023年-2024年創排芭蕾舞劇《灣區人家》和中小型舞台作品《黃河》。《灣區人家》試圖描述曾參與(yu) 改革開放建設的父輩和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子輩的故事,《黃河》則是歌頌黃河母親(qin) ,歌頌中華英雄兒(er) 女。

  堅持守正創新,通過文藝作品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廣芭打造了芭蕾舞劇《白蛇傳(chuan) 》——一部用足尖藝術寫(xie) 給世界的“中國式情書(shu) ”。7月12日-13日,《白蛇傳(chuan) 》在廣州大劇院成功演出2場,現場座無虛席。接下來,廣芭將攜《白蛇傳(chuan) 》《旗幟》於(yu) 8月-12月展開全國巡演。

  近年來,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始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例如,在《化·蝶》這部作品中,沒有無限製地追求雜技技術的高難度,而是讓技術動作為(wei) 劇情服務,形成雜技特有的肢體(ti) 語匯,從(cong) 而實現劇情推進的連貫性、人物塑造的準確性和雜技審美的戲劇性。

  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總經理兼藝術總監吳正丹表示,繼《化·蝶》之後,市雜技藝術劇院又創作了描寫(xie) 雜技藝術工作者不畏艱辛、努力拚搏、銳意創新的現實題材雜技劇《天鵝》。該劇運用現實主義(yi) 和浪漫主義(yi) 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營造出劇裏劇外相互交錯的多重敘事時空,讓世界看到中國雜技藝術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創造力。目前該劇已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23創作扶持資金,現正進行創作、修改與(yu) 排練,將於(yu) 8月27日試演,10月首演。

  帶領文藝院團形成合力和協同效應

  廣州市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前進表示,集團自成立以來,帶領下屬文藝院團,錨定“出精品、出名家、做強做大”工作目標,全力發展更具競爭(zheng) 力的文化演藝事業(ye) 。

  廣州市文化發展集團以精品創作為(wei) 核心任務和立身之本。高質量完成精品劇目創排、修改提升和首演工作,比如新創芭蕾舞劇《白蛇傳(chuan) 》的首演,雜技劇《天鵝》的修改提升;積極推進新創劇目的創排工作,比如推進與(yu) 廣州大劇院合作的音樂(le) 劇《雄獅少年》的創排演出,積極策劃創排海上絲(si) 綢之路主題新劇目《絲(si) 路雲(yun) 帆》,完成采風調研、創作、立項等前期工作;精心組織小型精品劇目創排演出,包括與(yu) 汕頭跨區域合作創排小舞劇《英歌》,創作肢體(ti) 創意舞台劇《西遊·悟空》等。

  今年以來,廣州市文化發展集團積極統籌組織下屬院團開展優(you) 秀劇目參展和巡演工作,比如舞劇《醒·獅》《芭蕾詩篇》等作品的全國巡演,舞劇《龍·舟》與(yu) 舞蹈《平湖秋月》參加第十四屆全國舞蹈展演等。

  未來,廣州市文化發展集團將繼續發揮好文藝院團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形成合力和協同效應,同時打造“廣州文化之夜”品牌效應,建立“集團聯盟”“劇場聯盟”機製,拓展原創精品劇目全國巡演。

  廣州群眾(zhong) 文藝創作生機勃勃

  去年9月,廣州市文化館“一團火”曲藝創作基地主創及主要演員楊婷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這是廣州市群文工作者首次獲得“牡丹獎”。在楊婷看來,這是廣州重視文化品牌建設和群眾(zhong) 文藝創作的成果,同時也展現了廣州群眾(zhong) 文藝創作的深厚底蘊與(yu) 勃勃生機。

  在獲獎作品《夢想成真》中,楊婷用單弦牌子曲貫穿,其中包含三弦、二胡、中阮、八角鼓四樣樂(le) 器,采用音樂(le) 快板、曲頭、太平年、歌舞等形式,自彈自唱講述廣東(dong) 援藏幹部幫助當地人民脫貧致富、實現夢想的故事。“這不是我一個(ge) 人的榮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結果。”楊婷說。

  據悉,“一團火”曲藝創作基地成立於(yu) 2018年,至今已創作了一批優(you) 秀作品,每年舉(ju) 辦多場惠民演出。《大營救》《讚讚我的國》《朋友,我愛你》等曲藝原創佳作演出形式多樣,內(nei) 容貼近百姓生活,廣受群眾(zhong) 好評。

  楊婷表示,接下來“一團火”打算創作曲藝劇,考慮兩(liang) 個(ge) 方向:一個(ge) 是紅色題材,另一個(ge) 是反映當下年輕人心靈生活的題材。

  以年輕人喜愛的形式講述傳(chuan) 統文化

  近年來,詠聲動漫不斷加強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題材的挖掘和創作,打造“國漫四部曲”——《落凡塵》《獅子學獅》《鳳凰與(yu) 我》與(yu) 《覺醒》,分別以中國民間傳(chuan) 說、醒獅文化、中國圖騰文化、中草藥文化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為(wei) 核心,傳(chuan) 遞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民族精神。首部科幻番劇《虛無邊境》在動作設計上參考了紅拳、詠春等中國武術的招式,場景設計中融入肇慶宋城牆等嶺南文化曆史元素,以“新國創”打響口碑。

  詠聲動漫公共事務總監龍金蓮表示,未來,詠聲動漫將不斷豐(feng) 富IP內(nei) 容,以當下年輕人喜歡的動畫形式和語言,加強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向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呈現中國優(you) 秀的原創故事,提升中國原創動漫內(nei) 容的國際影響力。

  奧飛娛樂(le) 利用知名動畫IP的品牌優(you) 勢,深挖中華曆史文化故事,將內(nei) 容創作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深度融合,創作出更多優(you) 秀動畫作品。

  奧飛娛樂(le) 製片人兼宣發商務總監魏琴表示,“喜羊羊與(yu) 灰太狼”這個(ge) IP誕生至今已18年,一直在不斷嚐試做好IP和故事的創新發展。在最新一季的動畫片中,故事由早期狼羊的對立衝(chong) 突,發展到合作互助冒險,並讓動畫角色性格緊貼時代主題。

  酷狗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聽(音樂(le) )、看(直播)、唱(K歌)” 一體(ti) 化數字音樂(le) 產(chan) 業(ye) 鏈平台,圍繞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以技術創新為(wei) 動力,加速構建“音樂(le) +” 泛娛樂(le) 生態。

  酷狗音樂(le) 總裁辦主任江明秦表示,酷狗在2015年就與(yu) 廣東(dong) 粵劇院聯合啟動粵劇“數字庫建設及數字化傳(chuan) 播”工程,並推出粵劇專(zhuan) 區和粵劇專(zhuan) 輯,邀請近萬(wan) 名大師將其作品上傳(chuan) 到平台,同時搭建國風直播的傳(chuan) 播渠道,並由此誕生眾(zhong) 多國風優(you) 秀作品。國風音樂(le) 獲得“Z世代”的喜愛。

  做好創新人才的培養(yang) 工作

  近年來,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先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龐貝和朱山坡,在引進當年就取得了良好成績。其中,龐貝的長征題材長篇小說《烏(wu) 江引》榮獲廣東(dong) 省“五個(ge) 一工程”獎,2022年度“中國好書(shu) ”文學藝術類榜首,2022年度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並入選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名單;朱山坡的《薩赫勒荒原》獲得首屆石峁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已經運作11年的“廣州市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共孵化了三十多部新創戲劇,為(wei) 廣州戲劇事業(ye) 的發展培養(yang) 和鍛煉了一批青年編、導、演以及其他藝術門類的人才。其中戲劇孵化劇目廣播劇《團一大在廣州》獲得廣東(dong) 省“五個(ge) 一工程”獎。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練行村表示,接下來,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大作品的孵化力度,實現從(cong) 作品孵化到精品創作的轉換。

  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羅麗(li) 表示,近年來,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推出“穗藝青評”品牌,邀請青年評論家對本土文藝作品進行助推,培養(yang) 了大批青年評論人才。

  廣州市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汪曉曙表示,廣州通過“青苗計劃”培養(yang) 了一批年輕畫家,通過“理想之光”主題創作,將美術、文學、曆史和文博專(zhuan) 家匯聚起來,吸引了全國知名畫家,培育了本土優(you) 秀美術人才,湧現一批有望參加全國美展的佳作,是難得的美術現象。廣州新美術館投入使用後,廣州有望承辦全國美展等高級別畫展,推動美術事業(ye) 繁榮發展。

  汪曉曙表示,接下來,廣州市美協將通過講學、培訓等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實現人才之間的交流,提升藝術創作水平,以精品回饋人民。同時,積極做好創新人才的培養(yang) 工作,包括殘疾人藝術家、年輕藝術家等創作群體(ti) ,目前,市美協已經成立了殘疾人藝術委員會(hui) 。

  廣州作協副主席陳崇正表示,廣州作協換屆以來,一批年輕作家成為(wei) 作協新生力量,活力十足,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創作和采風活動、寫(xie) 作訓練營、詩詞活動和詩詞文稿出版,歐陽山文學獎更是吸引和發現了一批有實力作家,廣州文壇蓬勃發展。(廣州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