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甘肅技能大師工作室:洮硯藝人巧借敦煌元素塑千年品牌文化

發布時間:2023-08-01 11:3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7月31日電 (田鵬鶴)“敦煌是一個(ge) 寶庫,具有不可移動性,但是,可以融合。”洮硯雕刻藝人李江平說,他將敦煌元素與(yu) 洮硯文化相結合,讓洮硯作為(wei) 一個(ge) 載體(ti) ,傳(chuan) 播敦煌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甘肅。同時,也能塑造洮硯品牌。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蘭(lan) 州市的李江平洮硯工作室,雙飛天、反彈琵琶等各種具有敦煌元素的洮硯作品擺放其中,李江平出生於(yu)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一個(ge) 洮硯製作世家的第六代傳(chuan) 承人,因自幼受家人影響,熱愛洮硯藝術創作,從(cong) 此走上了“將硯石變成藝術品”的道路。

  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甘肅洮硯與(yu) 廣東(dong) 端硯、安徽歙硯、澄泥硯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名硯。甘肅洮硯以其石質溫潤滑膩、發墨快而不損毫、儲(chu) 墨久而不幹涸的特點稱譽文壇,為(wei) 曆代文人所青睞,製作洮硯最好的石料為(wei) 產(chan) 於(yu) 甘肅岷縣和卓尼縣交界處的“老坑石”,新發現的礦點分布範圍較為(wei) 廣泛,其中,極品“鴨頭綠”碧綠如藍,輕撫如嬰兒(er) 肌膚。

  李江平回憶說,由於(yu) 家裏祖輩都是“洮硯人”,耳濡目染之下,自小就熟知了從(cong) 選料、製坯、精雕、上光等十多道製作工序。

  在洮硯製作的過程中,李江平通常把製作分為(wei) 三個(ge) 過程,設計、雕刻,以及收尾環節。首先,要把硯麵磨平,再決(jue) 定把哪一塊作為(wei) 硯堂,加之點綴,就是所謂的“裝飾”。他說,洮硯的實用性決(jue) 定藝人要選其最好的石質留為(wei) 硯堂,雕刻時還要遵循“雕什麽(me) 像什麽(me) ”的原則,嚴(yan) 格依照實物等比例去下刀……

  20多年來,李江平堅持傳(chuan) 統製作工藝的同時,還融入各種具有甘肅特色的元素在洮硯上進行創新,在莫高窟多次觀摩學習(xi) 後,李江平將洮硯與(yu) 敦煌文化融合起來,先後雕刻出具有敦煌元素的洮硯作品100多件,讓這門傳(chuan) 統技藝散發出新的光彩。

  談及他最滿意的作品,李江平對一方雕有雙飛天敦煌元素的硯台愛不釋手。他說,這方硯雕了大概有半個(ge) 月,是以篆刻留邊的形式雕刻,就像飛天在空間裏麵,方寸之間有氣象萬(wan) 千的感覺。

  2023年,經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批準,“李江平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李江平成為(wei) 領辦人。他說,希望能把這個(ge) 技藝傳(chuan) 承給更多年輕人,讓更多人了解洮硯文化,延續傳(chuan) 統技藝,傳(chuan) 承工匠精神。

  基於(yu) 當地官方的支持和鼓勵,現在已有很多年輕人找李江平拜師學藝,他希望通過這些年輕人,把洮硯雕刻這門技藝,更好傳(chuan) 承發揚下去。(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