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軍隊的“審計尖兵”:如何推動財力轉化為戰鬥力?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題:訪中國軍(jun) 隊的“審計尖兵”:如何推動財力轉化為(wei) 戰鬥力?
作者 李純 聶豐(feng)
在審計作業(ye) 室裏,等待核驗的資料有時堆得比人還高。這樣的工作場景對於(yu) 中央軍(jun) 委審計署某審計中心參謀潘朝來說已是常態:“合同、招標、采購、驗收、出入庫、財務憑證,上千份憑證資料都在屋裏麵。”
2016年1月,軍(jun) 委機關(guan) 調整組建確定成立中央軍(jun) 委審計署,主要履行軍(jun) 隊審計監督職能,組織指導全軍(jun) 審計工作。軍(jun) 隊審計監督體(ti) 製改革增強了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能夠更好發揮審計監督效能。也是在那前後,潘朝轉隸到此,成為(wei) 中國軍(jun) 隊的一名“審計尖兵”。
監督“錢袋子”服務“槍杆子”
有一次,潘朝參加某部訓練條件建設審計。在對采購的上千台(件)數字化設備進行核查時,審計組發現部分設備沒有標識說明。進行拆解後才發現,這些設備是供應商采購其他廠家產(chan) 品後,套上自家企業(ye) “外殼”充當軍(jun) 供產(chan) 品,再加價(jia) 賣給部隊,從(cong) 中賺取高額差價(jia) 。
潘朝帶著審計組又對所有裝備進行核查,發現了一係列問題,不僅(jin) 挽回部隊的經費損失,也保證了武器裝備的質量。
軍(jun) 費是軍(jun) 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保障。“軍(jun) 費流向哪裏,審計監督就要去哪裏。”在潘朝看來,軍(jun) 隊審計工作是通過監督“錢袋子”來服務“槍杆子”,保證經費、資源用到部隊建設的“刀刃”上,向戰鬥力建設聚焦。
潘朝介紹說,審計監督已經從(cong) 單純的看賬本、看發票拓展到決(jue) 策製定、物資裝備、使用績效等方麵。軍(jun) 隊審計工作正在向效果、能力審計延伸,重點關(guan) 注投入產(chan) 出效益、建設質量進度等。“推動財力最大限度轉化為(wei) 戰鬥力,這是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cong) “治已病”到“防未病”
某部軍(jun) 官曾對審計人員說,過去基層部隊“怕審計”,現在卻是“盼審計”。為(wei) 何會(hui) 有如此轉變?潘朝談到,審計工作能夠對部隊管理不規範的情況及時預警、及時止損,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防範問題發生。
近年來,中國軍(jun) 隊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部隊風氣好轉為(wei) 基層官兵的訓練、生活營造舒心環境。潘朝也表示,傳(chuan) 導正風肅紀壓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生態”,這是審計工作追求的最終目標。“審計要發揮‘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從(cong) 戰備訓練、經費管理到物資保障、武器裝備乃至人才隊伍建設,中國軍(jun) 隊的審計工作對各行業(ye) 係統進行監督,並向行業(ye) 主管部門提出整改意見,促其出台整改政策與(yu) 配套措施,“以發現的問題為(wei) 支點,撬動成係統、成領域整治歸正”。
“審計不是要把查證出來多少問題作為(wei) 自己的成績,”潘朝說,“而是要在問題發生後追根溯源,查找出現這個(ge) 問題的原因是製度上存在哪些缺失?為(wei) 什麽(me) 沒有監管到位?是誰的責任?做好整改工作,堵住製度的漏洞,這是軍(jun) 隊審計要做好的‘下半篇文章’。”
“今天的審計工作已經不一樣了”
某年,潘朝帶領小組到某裝備承製企業(ye) 進行審計,發現某型裝備配套的一款軟件存在采購疑點。財務審計與(yu) 計算機編程“隔行如隔山”,如何對軟件係統進行查證成了橫在審計組麵前的一道關(guan) 。
麵對陌生的技術參數、設計語言,潘朝和同事們(men) 加班加點“啃下”200多份有關(guan) 軟件設計采購的文件資料,多次向軍(jun) 隊審價(jia) 專(zhuan) 家請教,詳細比對前後幾個(ge) 版本的技術方案,最終查明,該軟件設計公司編造技術方案,將軍(jun) 隊已有的軟件成果以商用軟件名義(yi) 進行二次收費。
“今天的審計工作已經不一樣了。”潘朝表示,近幾年審計涉及的陌生領域越來越多。工作開始前,審計人員需要學習(xi) 了解相關(guan) 行業(ye) 的規章製度和常見問題,深入研究受檢裝備、部隊的特點,把審前調查的功課做足做實。
“現場審計過程中,我們(men) 要和部隊的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員進一步了解溝通,請他們(men) 進行專(zhuan) 門授課。”潘朝表示,如果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把握不準的事項,審計組還會(hui) 專(zhuan) 門向軍(jun) 內(nei) 外的行業(ye) 專(zhuan) 家或院校教授請教,“要審一行,學一行,鑽一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