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馬依彤:用先進醫術讓邊疆人民有“醫靠”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8月3日電 (王小軍(jun) 毛琴)“我熱愛這片廣袤的土地,要像胡楊一樣深深紮根在這裏。”從(cong) 醫40年,新疆醫科大學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馬依彤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他帶領團隊率先在新疆開展一係列先進診療技術,填補了新疆乃至西部地區的空白,帶動了新疆心血管學科的發展。
日前,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等6部門發布了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來自全國不同領域科研生產(chan) 一線的10名科技工作者入選,新疆醫科大學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馬依彤獲此殊榮。他也是新疆目前唯一一位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心係家鄉(xiang) ,紮根邊疆醫療事業(ye)
馬依彤出生於(yu) 新疆克拉瑪依的一個(ge) 醫學世家,祖輩三代從(cong) 醫。他從(cong) 小就在家人的熏陶下對醫學感興(xing) 趣,從(cong) 新疆醫學院(現新疆醫科大學)臨(lin) 床醫療係畢業(ye) 後,就進入新疆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nei) 科心髒介入導管室工作。
90年代初在日本完成留學的馬依彤見識到了國外發達的醫療技術,他毅然回國,一心想要振興(xing) 家鄉(xiang) 的醫療事業(ye) 。多年來,他主持完成各類心導管介入手術上萬(wan) 台次,並率先引進推廣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與(yu) 國內(nei) 同步開展介入診療新技術,實現了“疑難危重不出疆”。
醫學研究需要大量的臨(lin) 床經驗和現場調研,馬依彤走村串戶,幾乎走遍了天山南北。過程中,他將先進的診療技術手把手傳(chuan) 授給落後鄉(xiang) 鎮、農(nong) 牧區的醫務人員,以提高基層醫療水平,讓當地老百姓有機會(hui) 得到更好治療。
堅守邊疆40年。馬依彤表示,自己深受導師汪師貞教授的感染,導師50年代從(cong) 上海主動請纓來到新疆,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導師晚年,我們(men) 去探望他,他都要詢問我們(men) 工作、學習(xi) 情況,關(guan) 心科室的發展和下一代青年醫生的培養(yang) 。”
醫者精神,代代相傳(chuan) 。馬依彤心係新疆醫療事業(ye) 、敬業(ye) 奉獻的精神也影響了一批批他的學生。“去國內(nei) 外權威醫院、機構學習(xi) ,學成歸來留在新疆,為(wei) 新疆各族人民提供更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到目前,馬依彤培養(yang) 的碩、博士研究生、介入醫師、臨(lin) 床實習(xi) 生等近千名,超過一半分布在全疆各地,多數已經成為(wei) 其領域的帶頭人。
行而不輟,醫教研“全麵開花”
馬依彤率先在新疆引進並推廣了“非開胸艾氏封堵器治療先天性心髒病的臨(lin) 床研究技術”等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新技術。在國內(nei) 首次成功開展了“妊娠合並重度二尖瓣狹窄的球囊擴張術”、完成西北地區首個(ge) 雙腔起搏除顫器的安裝術……使新疆心血管疾病診治水平得到了全麵提高。
馬依彤長期致力於(yu) 心血管疾病的臨(lin) 床和基礎研究。2018年6月與(yu) 武漢大學宋保亮教授為(wei) 共同作者,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科學)上發表論文,該成果入選2018年“國內(nei) 十大醫學研究”。2019年,馬依彤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資助,是新疆醫療衛生行業(ye) 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步履不停,深耕心血管領域研究
在崗位奮鬥了40多年的他,依然在科研上充滿鬥誌。馬依彤介紹,隨著中國社會(hui) 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心髒瓣膜病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我們(men) 計劃在二尖瓣、三尖瓣的微創介入治療上實現新的突破。
“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更大的動力。這不僅(jin) 是對我自己工作成績的認可,更是對我們(men) 在邊疆醫療衛生事業(ye) 中的付出和貢獻的認可,是對新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鼓舞和勉勵。未來我將盡己所能,繼續深耕心血管病研究,守正創新,為(wei) 健康中國貢獻才智和力量。”馬依彤說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