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生產體係具有強韌性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夏賓)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部分國家試圖“去中國化”,言行舉(ju) 止透露著與(yu) 中國“脫鉤斷鏈”的想法,如此行為(wei) 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有何影響?中國市場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又處於(yu) 什麽(me) 樣的位置?
匯豐(feng) 銀行環球研究首席亞(ya) 洲經濟學家範力民(Fred Neumann)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關(guan) 於(yu) “脫鉤”有很多討論,但我們(men) 看到的經濟數據表明,現實情況可能更為(wei) 複雜微妙一些。例如,中國在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方麵的全球份額仍在提升,而中國也正在成為(wei) 其他地區生產(chan) 商日益重要的零部件供應來源地。
“確實,有一些投資轉移到中國以外的例子受到外界關(guan) 注,例如在半導體(ti) 製造領域,但總體(ti) 而言,中國在全球製造業(ye) 的中心地位還在繼續擴大。”範力民還提到,有一些行業(ye) 的投資從(cong) 中國轉移到東(dong) 盟或拉丁美洲,這類投資變化往往與(yu) 勞動力成本考慮有關(guan) ,隨著當地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些投資的遷出某種程度上會(hui) 自然會(hui) 發生。反過來,中國也正在更加高端的製造業(ye) 領域取得進展,例如電動汽車的生產(chan) 。
在他看來,盡管有很多報道,但從(cong) 大部分貿易和投資來看很難能證明全球經濟正在“脫鉤”。“事實上,考慮到近年來我們(men) 所麵臨(lin) 的各種挑戰,以中國為(wei) 中心的全球生產(chan) 體(ti) 係可以說具有非常強的韌性。”
對於(yu) 中國經濟上半年的表現,範力民認為(wei) ,今年第二季度之初,經濟增長開始出現較為(wei) 明顯的放緩跡象,但中國政府當時就已啟動了一係列針對性的穩定措施,預計這些措施的效果會(hui) 逐漸顯現。
“然而,經濟複蘇的阻力依然存在。”範力民舉(ju) 例說,在全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出口難以出現大幅反彈。在內(nei) 需方麵,房地產(chan) 作為(wei) 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現更強的複蘇,但好消息是我們(men) 應該已經過了周期的底部。
他進一步稱,中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應具備足夠動力,推動全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5%以上。目前主要麵臨(lin) 的挑戰來自於(yu) 外部環境,全球需求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這也是本周期內(nei) 來自製造業(ye) 生產(chan) 商的投資相對疲弱的原因之一。“今年到現在為(wei) 止,消費者在服務方麵的支出一直是一個(ge) 亮點,我們(men) 預計持續改善的勞動力市場將會(hui) 有助於(yu) 商品支出以及整體(ti) 信心的回升。”
範力民還特別提到,房地產(chan) 市場仍在中國經濟當中占有舉(ju) 足輕重的位置,因此市場近期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會(hui) 對經濟增長產(chan) 生影響。近期中國政府出台的一係列措施應該有助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重新站穩腳跟,但全麵複蘇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或許要等到2024年才會(hui) 開始顯現。
“需要理解的是,本輪政策放鬆的本意並不是要刺激房地產(chan) 的投機活動。迄今為(wei) 止出台的政策措施都旨在令房地產(chan) 市場得到逐步改善,而非快速、大幅刺激房價(jia) ,因此其效果也因此會(hui)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來。”範力民說。
從(cong) 外部環境看,美聯儲(chu) 加息進入尾聲是重要事件之一,範力民認為(wei) ,美聯儲(chu) 結束加息周期對新興(xing) 市場來說總體(ti) 上是個(ge) 好消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聯儲(chu) 會(hui) 很快開始降息。對於(yu) 許多利率遠低於(yu) 美國的亞(ya) 洲經濟體(ti) 來說,這意味著處於(yu) 高位的聯邦基金利率仍將是經濟增長的阻力。
範力民表示,對於(yu) 中國來說,上述問題並不那麽(me) 緊迫,因為(wei) 與(yu) 典型的新興(xing) 市場相比,中國經濟較少受到美元融資利率的直接影響。而與(yu) 較小的鄰國經濟體(ti) 相比,中國龐大的國內(nei) 金融體(ti) 係為(wei) 其提供了一個(ge) 更大的緩衝(chong) 地帶,來應對美元利率的變化。但這也意味著,美國降息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推動作用也將小於(yu) 對其他新興(xing) 市場的影響。
他認為(wei) ,歸根結底,中國經濟規模如此之大,其經濟增速主要由國內(nei) 情況決(jue) 定,美聯儲(chu) 的利率變化整體(ti) 來看影響並不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