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多歲盧溝橋何以扛住140年罕見暴雨?
830多歲盧溝橋何以扛住140年罕見暴雨?最新探訪——
北京剛剛遭遇了有儀(yi) 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最大降雨,洪水從(cong) 永定河河道奔流而下。先人營造智慧加現代防汛措施,讓永定河上有著830多年曆史的盧溝橋安然如故。
8月3日,記者來到經受暴雨和洪水洗禮的盧溝橋。橋東(dong) 頭,兩(liang) 米來高的防洪沙袋牆依舊矗立著。翻過沙袋牆,盧溝橋橋麵經過暴雨的衝(chong) 刷,顯得更加幹淨通透。橋下的永定河河水緩緩地流淌著,已經沒有前幾天的波濤洶湧。河道兩(liang) 側(ce) ,泄洪帶下來的泥沙堆積著,露出水麵,三棵大樹倒在橋北一二百米的水麵上。永定河盧溝橋以北的水麵已經大幅回落,橋墩迎水麵上的“斬龍劍”也露了出來,還掛著一些樹枝、雜物。
“洪水最大時,水麵距離橋洞頂部也就40厘米左右!”盧溝橋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盧劼介紹,目前盧溝橋以北的永定河水位已經比最高時下降了3米左右。
盧溝橋是迄今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厚墩厚拱多孔連拱石橋,經受暴雨洪水考驗而安然如故,得益於(yu) 盧溝橋建造中蘊含的先人“治水”的智慧。
盧劼介紹,盧溝橋橋墩呈船型,迎水麵是“船頭”,砌有分水尖,每個(ge) 分水尖前都雕築了一根三棱形鐵柱保護,俗稱“斬龍劍”,洪水期間可以分流水流,保護橋墩,也使橋洞不易被堵塞,讓橋的行洪能力和承載能力更加強大。此外,盧溝橋建造時采用的“鐵柱穿石”“銀錠鎖石”等技藝,也大大提高了橋體(ti) 的牢固度。
豐(feng) 台區采取的多項措施也是確保盧溝橋未遭水害的重要因素。
7月29日11時45分,北京市氣象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景區為(wei) 確保遊客的人身安全,於(yu) 7月29日13時緊急關(guan) 閉景區,保障了遊客的人身安全。豐(feng) 台區水務局也在雨前對園博湖、曉月湖、宛平湖、園博園這“三湖一濕地”進行閉園,拆除湖岸浮台碼頭,將打草船等設施全部轉移上岸,並在重點入河道口安排人員值守,嚴(yan) 防無關(guan) 人員進入河道範圍。
為(wei) 了保護古橋安全,景區安排了專(zhuan) 人24小時值守盧溝橋,觀測水位及水流情況。此外,與(yu)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密切聯係,實時對接橋體(ti) 監測專(zhuan) 業(ye) 設備數據,及時研判水情。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現場技術人員劉通介紹,大雨前他們(men) 現場對各監測設備進行了檢查調試,確保其運轉正常。降雨和行洪期間提取了盧溝橋應力應變、傾(qing) 斜和相對位移、沉降數據。各組數據顯示,雖然在暴雨前後存在一定程度上變化,但遠小於(yu) 一年期內(nei) 由於(yu) 溫度改變造成的變化,盧溝橋橋體(ti) 結構穩定。
記者了解到,為(wei) 確保盧溝橋安全度汛,豐(feng) 台區還製定了應急預案,即如果洪水流速達到每秒8米,盧溝橋橋體(ti) 全麵被淹沒,有被衝(chong) 毀危險時,在10個(ge) 橋墩處進行配重,每個(ge) 橋墩配重50噸,總計配重500噸,保證橋體(ti) 不被衝(chong) 垮。
“很慶幸,這個(ge) 緊急預案沒有達到啟動標準!”盧劼介紹,目前永定河流域流量已回落至洪水預警標準以下,後續盧溝橋文化發展中心將聯合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及相關(guan) 單位對盧溝橋進行檢查評估,在確認橋體(ti) 安全和遊客安全的前提下,再重新對外開放。(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穎 劉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