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站上灣區數字化C位
數字孿生站上灣區數字化C位
數字孿生技術被列入廣深等多地科技創新規劃 正在重塑我們(men) 的生活
今年,隨著各個(ge) 重磅政策的發布,數字經濟迎來一波浪潮,這次被推上C位的是——數字孿生技術。
智慧工地裏,工地、工人、設備在一塊大屏下實現了互聯互通;智慧工廠裏,設備、儀(yi) 器、數據實現了數實互融;智慧交通裏,實時路況被塑造成平行的數字世界,為(wei) 真實交通的管理和決(jue) 策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輔助……在各種科技展會(hui) 裏數字孿生技術都被擺上最顯眼的位置,成為(wei) 各個(ge) 企業(ye) 和科研機構展示自己技術能力的重點。是技術成熟後的厚積薄發?在未來將如何重塑我們(men) 的生活?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近了“這位”數字經濟圈的當紅炸子雞。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王納 實習(xi) 生蔡燁琳
行業(ye) 現狀
數字孿生成為(wei) 數字浪潮的新寵兒(er)
科幻電影愛好者一定還記得《蜘蛛俠(xia) ·英雄遠征》裏的那個(ge) 數字世界,彼得·帕克為(wei) “數實融合”世界代言了一把。數字孿生,就是以模擬仿真、AI、雲(yun) 計算等技術構建數字空間,通過對數字空間的精準描述,反饋到物理空間進行診斷、預測,最終形成智能決(jue) 策影響物理世界,這一過程是動態的、實時的。
從(cong) 2015年開始,我國關(guan) 於(yu) “互聯網+”或者“+互聯網”的討論和實踐方興(xing) 未艾,各行各業(ye) 都在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改造升級和創新,這是“數字化”的前身。進入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廣東(dong) 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等文件相繼發布,再次給“數字化”加了一把火。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裏,數字中國建設被提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的新高度。
數字化建設也給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各個(ge) 城市相繼推出數字經濟建設方案。為(wei) 了發展數字經濟,廣州連年放出大招,2020年出台首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綱領性文件,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開建人工智能與(yu) 數字經濟試驗區;2021年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2022年廣州在全國率先出台首部城市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其中數字孿生技術被列入需要攻關(guan) 的前沿技術領域。
深圳也加快了數字經濟步伐,今年6月出台了《深圳市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提出要建設“數實融合、同生共長、實時交互、秒級響應”的數字孿生先鋒城市。東(dong) 莞為(wei)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發布《東(dong) 莞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要打造多層次行業(ye) 賦能生態體(ti) 係。佛山為(wei) 了提升中小企業(ye) 數字化率,發布《佛山市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幹措施》,提出未來3年將投入100億(yi) 元支持企業(ye) 數字化轉型……
這一波數字化浪潮之中,數字孿生火了。作為(wei) 數字化產(chan) 業(ye) 核心技術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2022年,共有20多個(ge) 省份出台的超150份文件提及“數字孿生”,數字孿生作為(wei) 需突破的信息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被列入廣州、深圳等地的科技創新規劃裏。
對話技術大咖
問題1:數字孿生為(wei) 什麽(me) 火了?
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
專(zhuan) 注於(yu) 自動駕駛產(chan) 品的業(ye) 務總經理蘇奎峰認為(wei) ,數字孿生應該有幾十年的發展曆史了,最早是在上世紀70年代NASA用它來做航空航天領域的數字孿生體(ti) ,去做一些測試和驗證。所以它並不是突然爆火的概念,已經沉澱了很多年,現在重新煥發了第二春。
這其實是數字孿生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an) 物,是伴隨著經濟發展以及數字化產(chan) 業(ye) 發展而必然產(chan) 生的。如今我們(men) 更強調高質量發展和降本增效,降本增效衍生出對數字孿生的大量需求。我們(men) 發現,凡是在數字化發展比較快的行業(ye) 裏,數字孿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是最大的。所以,數字孿生是未來企業(ye) 或者政府數字化轉型的一個(ge) 關(guan) 鍵路徑和願景,數實融合、實時交互,這是一個(ge) 很必然的手段。
匹配我國經濟發展時間節點
在高級規劃師王鵬看來,數字孿生並不是一個(ge) TO C(麵對終端客戶)的技術,甚至不是一個(ge) 單一的技術,而是一係列技術和方法論的集合。資本沒必要去炒作這樣一個(ge) TO B(麵對企業(ye) 客戶)的技術概念。從(cong) 更大的層麵來說,數字孿生概念其實代表了城市文明和社會(hui) 經濟形態一次新的革命。
原來我們(men) 工業(ye) 時代是通過生產(chan) 更多的產(chan) 品、創造更多的空間去解決(jue) 我們(men) 的需求問題。現在是通過數字孿生去描述人的需求、設施與(yu) 服務的供給,並通過計算高效地去匹配這種需求與(yu) 供給,無論對產(chan) 業(ye) 還是城市發展都是一種新的範式。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存量階段,剛好數字技術的革命或者說一係列技術的成熟同步發生,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數字孿生的機遇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時間節點特別匹配,所以數字孿生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關(guan) 注。
問題2:未來數字孿生技術會(hui) 取代機器人嗎?
兩(liang) 者協同共生將催生新範式
“我覺得機器人更多的是執行的角色。隨著技術的發展,它不光是一個(ge) 決(jue) 策之後的執行者,也可能是前置的信息采集者。”高級研究員李南表示,機器人是硬件,數字孿生更多是在軟件層麵,它倆(lia) 是非常好的一個(ge) 協同的作用。比如說在電力巡檢過程中,機器人可以把數據采集回來,通過數字孿生的仿真、模擬和推演去判斷設備的運行情況。
這是一種很好的軟硬協同,並沒有明顯的一個(ge) 替代的關(guan) 係。它會(hui) 催生一種新範式,以軟硬協同的方式共同在一些複雜場景實現價(jia) 值。
典型案例
數字孿生從(cong) 後端走向了前台
地下60米的數字化
在獅子洋最深處水下60米,一台重超千噸的“巨無霸”盾構機從(cong) 獅子洋畔虎門鎮出發、曆經449天由西往東(dong) 掘進;而另一台“巨無霸”盾構機,則從(cong) 廣州南沙東(dong) 湧鎮,下穿蓮花山水道掘進,最終兩(liang) 台“巨無霸”穿江過洋,順利抵達位於(yu) 廣州番禺的海鷗島接收井,實現了穿越獅子洋的“海底鵲橋會(hui) ”。
與(yu) 此同時,在幾十公裏外的廣州南沙,一塊長約10米、高約3米的智慧電子顯示屏上,這場“海底鵲橋會(hui) ”的數據閃爍:盾構機掘進速度、探頭溫度、壓力、硬度指標一目了然,甚至此前就可通過大數據分析預估距離隧洞掘進工作進程。這樣的記錄,隻是“百年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裏,串珠成鏈的100多個(ge) 標段中的其中兩(liang) 個(ge) 。
通過數字孿生操作係統,在一塊大屏下,建造工程中100多個(ge) 工地、6000名施工工人、上萬(wan) 台設備的數據都可實時傳(chuan) 進“互聯互通”。後台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對係統提出的警告進行處理,及時解決(jue) 問題。參與(yu) 項目的數字孿生資深技術專(zhuan) 家馬守強告訴記者,“百年工程”的主要特點是全程都在地下60米,項目團隊要通過數字孿生、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把整個(ge) 地下的工作孿生到地上的數字大屏上,大屏可以看到所有的數據信息,方便建設者做出決(jue) 策處理。
智慧監管平台上線後,不僅(jin) 是盾構機,工地現場的吊塔、閘機、起降機等,甚至工人的安全帽,都裝上了物聯網感知設備,可以實時向後台傳(chuan) 輸數據。有了感知數據,施工安全把控和項目優(you) 良率得到有效提升。係統上線後的一段時間內(nei)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的工程單元工程優(you) 良率超過97%以上。如今,在數字孿生技術加持下,坐在辦公室,就能清晰看到盾構機的狀態實時數據,方便工程師們(men) 隨時對機器進行控製。智慧化的標簽印記,從(cong) 此鮮明地印在了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上。
實時治堵 秒級響應
惠州交警牽頭“暢通工程”,打造了全國首個(ge) 大範圍實施“融合感知+全息路網+數字孿生+C端服務”的創新交通治堵項目,當前已覆蓋140個(ge) 路口、300公裏路網。
據了解,交通事故處理過程中,存在這一些難題。一般來說,從(cong) 發現事故到上報再到處置,至少要十幾分鍾,甚至更長時間。這個(ge) 過程中,不僅(jin) 會(hui) 造成大麵積擁堵,每延誤一分鍾,發生二次事故的概率,會(hui) 上升2.8%。而在高速公路上,每年二次事故的數量,占到交通事故總量的40%到70%。
為(wei) 此,這個(ge) 項目通過高精度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設備,捕捉動態變化的路況,實時映射到“數字空間”,形成“交管實時孿生係統”。如此一來,當惠州的道路上有一輛車發生了交通事故,交警立刻就能知道事故位置、碰撞情況,快速預警、出警,事故處理時間從(cong) 原來的十幾分鍾縮短至幾分鍾。
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通過‘實時可操控’的數字孿生,助力精準、高效、有預判的調度管理。”截至目前,惠州已實現了重點區域的“全天候、全域”管理,達到了“快速發現、快速推演、快速決(jue) 策”的效果。
改變生活的方方麵麵
在2023深圳國際水務科技博覽會(hui) 上,基於(yu) 數字孿生技術的“智慧水廠”南沙黃閣水廠項目受到關(guan) 注。記者看到,所有的設備、儀(yi) 器、數據、運行情況等,都在數字世界裏纖毫畢現。工作人員介紹,該平台以水廠三維數據底板為(wei) 基礎,數學模型和知識庫為(wei) 支撐,集成生產(chan) 現場實時數據和視頻信息,對各工藝單元生產(chan) 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分析、優(you) 化控製。
在“智慧水廠”裏,工作人員通過“孿生場景”,結合現場具有AI視頻識別能力的軌道機器人等智能裝置,在中控室即可實現遠程巡檢、工藝仿真、智能監盤、全廠布防等一站式操作。人工巡檢取消了,工作人員減低了進入高風險場所的頻率,但發現和定位問題的時效性卻提升了,顯著提升了水廠運行管理效率。
在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巨大的顯示屏上,所有的充電設施、新型儲(chu) 能設備、光伏設備、電廠、電線都顯示得一清二楚。對比真實的電廠來看,虛擬電廠不生產(chan) 電,是電的搬運工,它更像是一個(ge) 電力服務的“管家”角色,數字孿生技術在這裏有了用武之地。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技術專(zhuan) 家李江南說,“不要小看這張網,這是深圳電網綠色發展的縮影。它是數字能源加原網荷儲(chu) 等能源管理係統,能助力電網的穩定運行,為(wei) 深圳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智慧樓宇也是一個(ge) 展示數字孿生技術的最好平台,每一個(ge) 訪客都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技術的魅力。騰訊濱海大廈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智慧建築”。技術團隊利用數字孿生、物聯網、AI等各項新技術,為(wei) 建築打造了一個(ge) 開放性的數字底座,統一接口標準,連接打通這些獨立的子係統。冰冷生硬的水泥建築因為(wei) 這個(ge) 係統變成了一個(ge) 可以不斷生長變化的科技載體(ti) :不同的子係統相互結合,不斷衍生出新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和服務。
在這裏,訪客會(hui) 發現大廈的電梯沒有任何實體(ti) 按鈕,在小屏幕上輸入樓層數據後,就會(hui) 被智能分配到最快最合理的梯位。南方多雨,訪客在濱海大廈廣場上行走卻不會(hui) 濕鞋,是因為(wei) 用“陶粒透水材料”替代硬底化的路麵,讓建築具備降雨調蓄、淨化、利用能力,後台還能借助傳(chuan) 感器,對氣象數據、雨水匯集量、排水管道流量、土壤濕度進行收集和建模,科學評估和優(you) 化大廈海綿設施的運行效果,動態調整來應對汛期。(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