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火火的“鄉村賽事”,醉了農人美了貴州

發布時間:2023-08-14 11:30:00來源: 光明日報

  【大調研,我們(men) 在行動】

  編者按

  這個(ge) 夏天,比天氣更火熱的,是在黔貴大地精彩上演的“村BA”“村超”賽事!

  一個(ge) “村”字,點透了這兩(liang) 項賽事“熱”的原因。由鄉(xiang) 村自發組織,以村民為(wei) 比拚主體(ti) ——今日中國鄉(xiang) 村的激情,盡情奔湧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路上。

  “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孕育農(nong) 村社會(hui) 好風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指明了方向。

  孕育好風尚,離不開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積極參與(yu) 。確實,沒有主動性,又哪裏來的創造性?沒有創造性,又哪裏來的“村BA”“村超”這些“村字號”?

  “村味賽事”魅力何在?能否興(xing) 盛不衰?會(hui) 為(wei) 鄉(xiang) 村帶來哪些變化?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哪些啟迪?本報調研組深入貴州鄉(xiang) 村展開調研。

  宛若輝光四射的“雙子星”,幾個(ge) 月來,貴州台江“村BA”、榕江“村超”燦耀全國。

  就在不久前,兩(liang) 項“村賽”接連迎來決(jue) 勝時刻——

  7月29日晚,“村超”在現場數萬(wan) 人的歡慶中落幕。曆時兩(liang) 個(ge) 半月,20支足球隊捉對“廝殺”98場,有人評價(jia) :整場賽事驚豔震撼,就像踢向山外的一記“世界波”!

  7月30日晚,“村BA”在龍騰虎躍的拚搶中收官。從(cong) 去年“六月六”到今年“吃新節”,這項“出圈”已一年的籃球賽擁躉無數,甚至引來NBA球星參與(yu) 互動……

  “村級賽事”,何以萬(wan) 眾(zhong) 矚目?是因為(wei) ,純粹的群眾(zhong) 體(ti) 育所特有的恣意揮灑、忘情投入;多彩的民族文化所展現的綺麗(li) 風姿、動人情韻;淳樸的鄉(xiang) 俗民風浸潤下的濃濃感動、鬱鬱鄉(xiang) 情……

  這一切,展露出新時代廣袤鄉(xiang) 村的勃勃生機,詮釋著體(ti) 育強國夢的深厚內(nei) 涵。

  近日,本報調研組奔赴榕江縣、台江縣,在賽場內(nei) 外、村頭寨尾走訪體(ti) 驗,探尋“兩(liang) 江賽事”衍生出的一個(ge) 個(ge) 和美鄉(xiang) 村故事。

  一、“村味賽事”之火

  苗山侗水深處的業(ye) 餘(yu) 球賽,卻打出了國際大賽的氣勢,其火爆程度、參與(yu) 熱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1.“火”在全村老少齊上陣

  加速、衝(chong) 刺、突入小禁區;急停、觀察、尋找射門空間。當低平傳(chuan) 球穿過三名防守球員來到身前,左邊鋒董永恒用右腳尖輕巧一挑,左腳發力抽射。足球打著旋兒(er) 砸進球門,激起山呼海嘯般的歡聲。

  “球進了!是‘卷粉射手王’董永恒!忠誠村反超啦!”伴著近乎嘶吼的“貴普”解說,董永恒被隊友們(men) 緊緊抱住。農(nong) 民、建築工、小學教師、快遞小哥……為(wei) 村寨榮譽而戰的他們(men) ,來自各行各業(ye) 。

  和董永恒“脫下球衣就去賣卷粉”一樣,朗洞平地村隊隊長吳化勇上場前幾個(ge) 鍾頭,還一身泥水下田勞作。誰能想到,35歲的他披掛出戰,即技驚四座——快速奔跑中後仰接球,右腳停球,左腳一個(ge) “倒掛金鉤”,皮球擦著立柱、飛入網窩!

  “都是從(cong) 小比照著電視轉播,一次次在泥地上摔砸滾打練出來的。”他靦腆地告訴調研組,從(cong) 泥水工、技術員到村幹部,是內(nei) 心的熱愛讓自己從(cong) 未遠離球場。

  見到“歐牛王”歐明輝時,他正在小河邊放牛。這位“村BA”最有價(jia) 值球員主業(ye) 是務農(nong) 養(yang) 牛,上場後因“比鬥牛還猛”,便得了這個(ge) 響當當的名號。

  調研組了解到,根據“村BA”“村超”賽事規則,參賽球員必須為(wei) 真正的村民身份。就是這樣的“全業(ye) 餘(yu) 陣容”,在“村超”球場上踢出了彩虹過人、圓月彎刀、電梯球、貼地斬;在“村BA”籃架下騰挪跳躍、搶斷絕殺,勇猛無畏化身“夢之隊”……

  賽事解說員,同樣由本鄉(xiang) 本土的人擔任。

  “看!1號跑得飛起,不愧是咱台江‘小跑車’”“開車不能超速,打球你可要加速”……隻要“‘村BA’氣氛組組長”王再貴一開腔,場上氣氛便高漲起來。這位壯實健談的95後是台盤派出所民警,因熟悉本地球員、了解戰術規則,總能臨(lin) 場發揮、感染全場。

  “‘村超’是‘泥巴地裏長起來的’,隻說專(zhuan) 業(ye) 術語哪行?大家不接受。”建設銀行天柱支行行長、家住口寨村的“村超”解說員楊兵很有想法。他試著用方言土語解說,當吼出標誌性的“汗巴拉、嗚嗚,顏巴拉、嗚嗚嗚”(侗語,意為(wei) “歡呼起來吧,再次歡呼吧”),球迷們(men) 都會(hui) 跟著忘情高喊。

  更多人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我們(men) 的賽事”——“讚助方”,全是本村村民,你10塊、他20塊,湊份子為(wei) 隊員們(men) 買(mai) 裝備、出路費;啦啦隊,同樣是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男女老少搖旗呐喊,鑼鼓不夠鍋瓢湊,敲癟了一堆蓋和盆……

  “村味”,無處不在。從(cong) 參賽隊伍、賽程安排到頒獎儀(yi) 式,所有環節都由群眾(zhong) 自發組織、商議決(jue) 定。正如車江一村隊球員、“球場洪金寶”陳興(xing) 洋所說:“為(wei) 自己村子踢球,肯定要全力拚,平時再好的兄弟夥(huo) ,球場相見都是‘搞硬的’。什麽(me) 虛的假的,絕對來不得!”

  2.“火”在民族文化綻華彩

  看到榕江樂(le) 裏鎮近百位侗家女兒(er) 盛裝入場,來自雲(yun) 南紅河的餘(yu) 秋妮半天挪不開眼——百褶布裙綴滿彩絲(si) ,滾龍袖套遍繡花鳥,烏(wu) 黑盤發典雅華貴,周身銀飾剔透精美……

  服飾秀還未品夠,更大的驚喜開始了:姑娘們(men) 走進“吊腳樓”,幾個(ge) 小夥(huo) 子爬上木梯、拉起牛腿琴,在窗下唱起情歌……

  “爬窗探妹!這是我們(men) 侗族的戀愛習(xi) 俗,我爺爺輩都這樣的嘞!”激動的“解說”從(cong) 人堆裏響起。

  “這麽(me) 美的原生態,誰能不愛呐?”餘(yu) 秋妮感慨。她已是第四次來“村超”了,每次坐六七個(ge) 小時高鐵,吸引她的除了球賽,就是“怎麽(me) 也嚐不夠”的鄉(xiang) 土文化大餐。

  “榕江父老太有才!征集令一發出,報名參演的節目就排滿了!”兼任表演環節總導演的縣足協副主席、車民小學校長楊亞(ya) 江感歎。

  開賽熱場、中場表演、賽後狂歡……“村BA”“村超”刮起的“最炫民族風”,成為(wei) 很多人心動的一大理由。

  要看歌舞?安排!這裏有恢宏優(you) 美的侗族大歌、排山倒海的水族木鼓、搖曳多姿的苗族蘆笙舞、剛健歡快的瑤族舂杵舞;

  想品民俗?管夠!村民們(men) 身背茅人、舉(ju) 著番布,帶來了神秘水書(shu) 、素雅蠟染,舞起發光的稻草龍、走起古樸的農(nong) 具秀……

  氣氛達到沸點,場上便成了“民族大聯歡”。7月1日,正值黨(dang) 的生日,調研組在“村超”現場看到,漢、侗雙語的《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引發全場5萬(wan) 名觀眾(zhong) 大合唱;漫天煙花下,人們(men) 手拉手同跳多耶舞、激情蹦“苗迪”,歡樂(le) 的聲浪響徹夜空……

  就連獎品,也充滿濃濃的農(nong) 耕文化味。

  “車寨,冠軍(jun) !車寨,冠軍(jun) !”決(jue) 賽之夜,本屆“村超”冠軍(jun) 車江一村隊在村民簇擁下燃起鞭炮、繞寨慶祝,身後跟著“超級大獎”——一頭小黃牛。第二到第四名球隊的獎品,依次是黑毛山豬、塔石香羊、本地大鵝。“村BA”的獎品,同樣是香米、鱘鰉魚、三穗麻鴨等農(nong) 產(chan) 品。

  “一場場藝術秀、民俗秀和風物秀,體(ti) 現了鄉(xiang) 土味、鄉(xiang) 情味和鄉(xiang) 愁味。”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榕江縣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顧問由守義(yi) 認為(wei) ,“現代足球與(yu) 傳(chuan) 統民族文化的融合表達,最接地氣,也最有感染力。”

  3.“火”在真誠熱情待遠客

  7月8日下午2點,又一個(ge) “超級星期六”即將開賽。車流沿榕江東(dong) 濱江大道緩緩挪動。眺望賽場,隻見鄰近的大橋步道上擠滿了村民。“瞧,本地人都在那兒(er) 遠遠‘看球’呢!”出租車司機石師傅自豪地告訴調研組,把賽場看台讓給遊客,這是榕江人的待客之道。

  “單子多得拉不完!車一天充好幾次電。”石師傅說,縣裏的幾百輛出租車、網約車根本不夠用,群眾(zhong) 自發組織“誌願車隊”,在高鐵站免費接送遊客。

  會(hui) 不會(hui) 影響自己跑生意?他爽朗地笑:“啥生意能比家鄉(xiang) 的形象重要?!”

  群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的善意,讓遊客記住了“甜甜榕江,熱情的城”。

  豐(feng) 樂(le) 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開華給調研組看了一封感謝信,署名新疆遊客凝曉露。她在信上說,帶家人來看“村超”,訂不上旅店。試著聯係當地文旅局,豐(feng) 樂(le) 村幹部滕大姐很快趕來,接她們(men) 去村民家。一進門,熱騰騰的飯菜已擺好。住了兩(liang) 天,離開時想付錢,大哥大姐執意不收,臉上滿是笑意。

  調研組在台盤村的見聞,同樣溫暖。

  中場休息,人山人海的“村BA”看台上,從(cong) 1600多公裏外的蘇州趕來的胡新光,正和當地球迷聊著賽況,這時,“美食派送”開始了。“五彩姊妹”飯、玉米粑粑、粽子、楊梅、李子……被苗家孃孃、阿妹不斷塞給觀眾(zhong) ,胡新光們(men) 接過來的又何止是美食!

  “場外才感人呐!好多村民自發在停車場維持秩序、在道口做向導、在路上撿垃圾。守著球場不能看,誰心裏不癢癢?可他們(men) 說,沒辦法呀,誰讓咱是東(dong) 道主呢!”台盤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李正彪感慨不已。

  4.“火”在千行百業(ye) 煥新機

  “超級村賽”拉動“超能經濟”。截至7月底,“村BA”“村超”全網累計瀏覽量超300億(yi) 人次。線上大流量轉化為(wei) 線下客流量,帶來沉甸甸的“真金白銀”。

  “從(cong) 去年7月至今,在‘村BA’帶動下,台江縣共接待遊客200餘(yu) 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億(yi) 多元;榕江縣在今年‘村超’期間,接待遊客250餘(yu) 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28億(yi) 多元。”黔東(dong) 南州文旅局體(ti) 育科負責人楊家華介紹。

  “村超”球場周圍望不到頭的小食攤,1元一條的卷粉、5元一碗的冰楊梅湯、8元一盤的折耳根涼拌麵……各色小吃物美價(jia) 廉,引得遊客趕忙掃碼。忠誠村村民“龍小妹妹”忙得直不起腰:“別看我這攤位小,一天能賣出400多碗冰楊梅嘞!”

  “來,嚐嚐咱榕江的瓜,超甜的!”招呼調研組的,是豐(feng) 樂(le) 村瓜農(nong) 、人稱“西瓜妹”的熊竹青。問起生意,她掩不住興(xing) 奮:“以前幾天才能賣完的量,現在幾小時就搶空嘍!最多一晚上,賣了三四千塊錢……”

  一個(ge) 個(ge) 火爆的小攤,折射出地方經濟發展的活力。隨著藏在深山的“村味好物”映入大眾(zhong) 視野,陸續有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兩(liang) 江”,前來洽談投資的企業(ye) 明顯增多。

  新的業(ye) 態,也應運而生。

  緊鄰“村BA”球場的主題商店裏,一撥撥遊客在興(xing) 致勃勃地挑選紀念品。調研組看到,店裏全是“村BA”文創產(chan) 品和苗族銀飾等非遺手工藝品,印有“村BA”標誌和苗族圖騰的籃球、球衣球襪最受歡迎,吉祥物“村寶寶”毛絨玩具銷量也不錯。

  單價(jia) 幾十上百元的小物件,一天總能賣大幾千元。據介紹,台江縣已獲批“村BA”係列商標6個(ge) ,申報“村BA”係列商標139件。

  “村BA”的輻射效應也很明顯。“看球在台盤,吃住在陽芳。我們(men) 村離台盤六七裏地,很多客人住在這兒(er) ,還能體(ti) 驗農(nong) 業(ye) 生態特色遊!”陽芳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楊美告訴調研組,在台盤村帶動下,周邊不少村寨吃上了“村BA”飯。

  “這正是體(ti) 育打頭、文化助陣、經濟唱戲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引擎。”北京體(ti) 育大學體(ti) 育商學院副院長白宇飛分析,通過賽事引流,“兩(liang) 江”實現了體(ti) 文互促、體(ti) 文助產(chan) 、產(chan) 業(ye) 興(xing) 賽的良性循環。

  二、“村味賽事”之根

  小小“村賽”,何以突然爆火?調研發現,答案,絕非“機緣巧合”那麽(me) 簡單。

  1.運動傳(chuan) 統,“根”在基底深厚

  無論從(cong) 曆史厚度還是覆蓋廣度看,足球之於(yu) 榕江、籃球之於(yu) 台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yi) 。

  92歲的“初代球迷”、退休幹部楊朝富,翻開《榕江縣誌》《榕江文史資料》相關(guan) 記載告訴調研組:“榕江人抗戰時就接觸足球了。那年月,為(wei) 避戰火,先後有三所學校遷到榕江。”

  1939年冬,貴州師範學校最先遷入,組織師生勞動建校,短短幾天,一個(ge) 簡陋的足球場就建好了。

  “一踢球,哨子聲、呐喊聲震天響。我們(men) 圍攏來看,眼睛發直,腳板板發癢。”楊朝富說。

  1944年,隨著廣西大學和桂林漢民中學遷來,更多年輕學生把熱愛足球的種子撒在這個(ge) 偏遠小城。此後,足球與(yu) 榕江緊緊相連,成為(wei) 當地引以為(wei) 傲的運動強項。1965年,榕江縣足球隊還在黔東(dong) 南州足球賽中奪冠……

  近十年來,榕江先後成為(wei) 省級校園足球試點縣、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縣、全國體(ti) 育事業(ye) 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ti) 。榕江縣體(ti) 訓中心主任吳方錦滿臉自豪:“我們(men) 從(cong) 娃娃抓起,全縣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4所,縣級足球特色學校41所。有群眾(zhong) 性業(ye) 餘(yu) 足球隊35支,平均每10個(ge) 榕江人,就有1個(ge) 會(hui) 踢球!”

  於(yu) 是,調研組看到了這樣一幕幕——

  7月16日晚,平均年齡14.5歲的小瑞村隊逼平老牌勁旅車江二村隊,闖入本屆“村超”八強。少年們(men) 奔跑歡慶的瞬間,曾代表黔東(dong) 南出征1972年全省少年足球賽的黃加望濕了眼眶。當年的他們(men) 載譽歸來,正是這般年紀;

  平均年齡45歲的“老男孩足球隊”,隊員們(men) 仍在場上拚搶。“我們(men) 的‘油箱’裏還有油,還不到‘掛靴’的時候!”雖然戰績不再驕人,但楊亞(ya) 江仍感欣慰——他組建的車民小學“小男孩足球隊”已接過衣缽,蓄勢猛長。

  百公裏外的台盤村,代代相繼的故事也在傳(chuan) 揚。

  邰昌芝,半世紀前享譽全國的苗寨“東(dong) 風女籃”第一代球員。70多歲的孃孃頭戴苗帕、耳佩銀飾,沒事總會(hui) 來球場邊坐坐。

  “那時候,一幫十來歲的小姐妹,跟著夜校老師練打球。開始還有人咕叨:女娃家穿著背心短褲在壩壩裏上躥下跳,羞人呐!後來,我們(men) 打出了名堂,省體(ti) 委召開現場會(hui) ,號召各地向我們(men) 學習(xi) 。”她笑著回憶。在她們(men) 帶動下,上世紀80年代,台江縣苗寨女籃由1支增至68支。

  今天,“女娃娃打球”已不稀罕。

  台盤鄉(xiang) 中心小學籃球場上,六年級女生李秋香正和五六個(ge) 同學趁著課間“練練手”,過人、突破、上籃,一連串動作行雲(yun) 流水,颯爽利落。

  這個(ge) 普通的鄉(xiang) 間學校,有自己的籃球隊,有雷打不動的籃球課,有舉(ju) 辦了9年的“校BA”。這讓李秋香很是興(xing) 奮。她告訴調研組,自己家住陽芳村,幾天前,村裏的女籃獲得“村BA”女子組冠軍(jun) ,“以後,我也要像她們(men) 那樣!”

  “在台盤,幾乎每家娃崽都是跟著大人在球場上跑大的。”台盤村村委會(hui) 主任岑江龍告訴調研組,“有了這樣的‘老底子’,我們(men) 的‘吃新節’籃球賽才一口氣辦了七八十年。”

  “隻有把對體(ti) 育的熱愛深植鄉(xiang) 土,夯實人人參與(yu) 的深厚根基,才能一有機會(hui) ,便大放光彩。”北京師範大學農(nong) 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章文光認為(wei) ,正是由於(yu) 兩(liang) 地體(ti) 育幾十年來的不懈蓄力,才有了今日“村BA”“村超”現象級火爆場麵。

  2.賽事興(xing) 盛,“根”在脫貧奔富

  站在台盤村村委會(hui) 門前,俯瞰下沉式的“村BA”籃球場。青山環繞下,21層U形看台被刷成天藍色,中心處紅綠相間的塑膠球場分外醒目。

  一年間,球場擴大了麵積、新鋪了地麵、加高了看台、裝上了電子記分牌,觀眾(zhong) 容量從(cong) 一萬(wan) 人擴展到兩(liang) 萬(wan) 人,還添置了更衣室、淋浴間,“蠻有‘國際範’了”。操持這些時,李正彪總想起老輩人口中的光景。

  1936年,假期回鄉(xiang) 的幾個(ge) 青年學生在台江縣城關(guan) 街門鋪了一塊簡易球場。台盤村人看著眼饞,在村頭寬敞處照著樣子忙活起來——用石灰劃出邊線,樹幹搭塊木板當籃架,配上竹編籃筐。沒球衣,就直接在衣服上寫(xie) 號碼。比賽,就這樣興(xing) 高采烈地開始了。轉年,“吃新節”有了新節目——籃球賽。

  今天,台江156個(ge) 自然村寨共有205個(ge) 籃球場,實現了全覆蓋。榕江經過多年投入,全縣也有了14個(ge) 標準足球場,全部免費開放。

  39歲的岑江龍記得,小時候,台盤村是個(ge) 遠近聞名的窮寨子。其他村寨“搞熱鬧”(辦節慶),他和夥(huo) 伴們(men) 得來回步行四五十裏山路。“再看看現在!十分鍾上高速,半小時坐上高鐵,從(cong) 凱裏過來隻要20分鍾。要不,咋接得住那麽(me) 多朋友從(cong) 各地來看球呢?”他笑著說。

  “贏豬腳嘍!今晚全村‘打平夥(huo) ’!”看著“村超”小組賽發獎,70歲的車江二村村民孫文仙歡喜得直拍手。她告訴調研組,一隻豬腳,早年間可是稀罕物,“人都說,‘幾個(ge) 南瓜坐月子,一隻豬腳過大年’!”

  “曾經的貴州,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後發趕超,實現了‘黃金十年’的快速發展,也讓一個(ge) 個(ge) 榕江、台江華麗(li) 轉身!”黔東(dong) 南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幹部楊建福滿是感慨。

  “衣食足才有精力玩、設施好才有地方賽、交通暢才有人來看。撕下貧困標簽的小山村,才能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在貴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高剛看來,物質生活的保障、基礎設施的改善,是“村BA”“村超”火爆的基本支撐。

  3.人人參與(yu) ,“根”在政通人和

  越來越好的小康生活、還會(hui) 更好的硬實底氣,帶來的是更寬廣的精神世界,更豐(feng) 富的精神追求,更積極的精神麵貌。

  “黔東(dong) 南是‘百節之鄉(xiang) ’,33個(ge) 民族的節日加起來,可以說‘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榕江縣文旅局副局長曾德重告訴調研組,節慶傳(chuan) 統、民情風俗、非遺文化,為(wei) “村BA”“村超”提供了土壤。

  人們(men) 感覺到,隨著生活好起來,這些年的節慶習(xi) 俗也在變。

  “就拿‘吃新節’來說,這是苗家人每年稻穀抽穗時的大日子。以前靠天吃飯憂心收成,‘吃新節’是為(wei) 了祈願豐(feng) 收;現在呢?好年景讓人心裏安寧,過節更多是圖個(ge) 高興(xing) !”岑江龍介紹。

  讓台盤村第一書(shu) 記張德深有感觸的是,火熱球賽背後,蘊藏著這個(ge) 苗族村落文明善治的“秘訣”。

  “‘多一塊球場,少一桌麻將’,球賽在鄉(xiang) 風文明中的作用非常明顯。鄰裏幾乎都是‘球友’,當然和睦。起爭(zheng) 執鬧口角?不如球場上決(jue) 勝負。更難得的是,球場上的規則,已進入村規民約——不管球員還是觀眾(zhong) ,隻要鬧事、不尊重裁判或打架鬥毆,都將列入球場黑名單,不得踏入球場。”張德說。效果也是立竿見影:“以前,大多是罰點酒、肉、米等,很多村民不太在乎。現在,不讓進球場?那可不行,生活裏的大樂(le) 趣被剝奪了,還會(hui) 落單。”

  走進陽芳村,村委會(hui) 門口的標準籃球場上“操練”正酣。

  “我們(men) 村也搞球賽,叫‘築夢大學’。為(wei) 啥呢?因為(wei) 每年正趕上高考放榜,村民們(men) 商量,趁著球賽為(wei) 考上的學生慶賀一下,鼓勵更多娃崽好好學習(xi) 。”楊美告訴調研組。

  令榕江縣古州鎮第四小學校長龍安波深感欣慰的,是“村超”折射出的“榕江新生代”精神麵貌。

  賽事期間,古州四小的孩子們(men) 活躍在賽場內(nei) 外:表演“民族服飾秀”;化身“小記者”采訪遠道而來的客人;學生代表與(yu) 運動員麵對麵交流……“瞧,孩子們(men) 多棒!自信、大氣、陽光開朗!”龍安波說得動情,“我們(men) 是一所易地扶貧搬遷學校,98%的學生來自脫貧家庭。剛從(cong) 山裏搬下來時,孩子們(men) 見了生人就緊張,總垂著小腦袋往後縮。”

  足球,對他們(men) 的改變功不可沒。

  在古州四小,每學期的足球聯賽開展得如火如荼。去年,校隊勇奪縣學生足球聯賽冠軍(jun) ,極大鼓舞了孩子們(men) 。“一下子感到被人重視,覺得自己行,信心也起來了。”龍安波說。

  “‘小榕江人’的身心變化,映射出全縣的精神麵貌。‘村超’正是紮根在這樣充滿自信和期待的熱土上,才這麽(me) 有活力。”榕江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李永中體(ti) 會(hui) 頗深。

  “這也解釋了,為(wei) 什麽(me) ‘村超’引發全國性的‘精神歸鄉(xiang) ’。”清華大學體(ti) 育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談道,“什麽(me)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僅(jin) 體(ti) 現在物質層麵富足充裕,更體(ti) 現在精神層麵健康向上,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孜孜追求。”

  4.長盛不衰,“根”在政府護航

  “商量‘村超’的事兒(er) ?找我們(men) 縣足協!”在榕江,調研組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由19人組成的縣足協,成員來自不同行業(ye) 。足協主席,是搞建築的;三位副主席,分別是小學校長、中學體(ti) 育教師、單位職員。足協代表全縣足球愛好者籌辦比賽,“大家的事大家說了算”。

  “村BA”的“決(jue) 策權”,同樣掌握在村民們(men) 手中。村籃協和村委會(hui) 一起召集全村議事,德高望重的寨老、見過世麵的後生,都有發言權。

  “州裏特別看重活動的群眾(zhong) 性、自發性,放手讓村民自己辦賽。”楊建福告訴調研組。政府“不上場但始終在場、不缺位更不越位”,為(wei) 賽事的舉(ju) 辦統籌協調、周到服務。

  湖南遊客龍剛告訴調研組,7月17日看到“‘村超’開啟網上預約”的消息,想帶上初中的兒(er) 子來看球賽。“村超”?安全有保證嗎?他心裏打鼓。

  到了現場,他放心了:從(cong) 辦賽之初手持儀(yi) 器進行安檢,到加裝人臉識別係統、刷身份證入場,再到網絡預約、調控人流量,一次次安檢升級背後,是當地對“全力做好安全‘守門員’”的清醒認知。

  這麽(me) 多人來看球賽,如何保障吃住行舒心順心?

  榕江縣工信商務局副局長王福剛扳著手指一項一項向調研組介紹:規範物價(jia) ,嚴(yan) 禁餐飲住宿借機漲價(jia) ,鼓勵推出“村超優(you) 惠”;出租車保持4元起步,協調公司給每輛車以適當補助;將暑假空置的校園利用起來,緩解遊客入住難題……

  既要服務八方來客,也要惠澤一域百姓。

  “村BA”賽場外的“深山集市”,由當地群眾(zhong) 供應特色餐飲、農(nong) 特產(chan) 品,幾百個(ge) 攤位人氣爆棚;“村超”賽場周邊的“美食街”,細分為(wei) 燒烤區、點心區、瓜果區……

  “攤位是政府規劃場地,免費提供給群眾(zhong) 使用的,這樣既能增加百姓收入,又不影響交通與(yu) 環境。隨著‘村超’越來越火,攤位也從(cong) 最初的百十個(ge) ,逐漸增加到2000多個(ge) 。”王福剛說。

  政府護航賽事的又一舉(ju) 措是:“讓手機變成新農(nong) 具、讓數據變成新農(nong) 資、讓直播變成新農(nong) 活。”

  “最火爆的民間主場,最純粹的民族熱情,我在這裏等你來。”這是身穿藍染服裝、頭戴閃亮銀飾的花店店主戴瑤瑤每次開播的開場白。別小看這幾句開場白,因為(wei) 有“村超”加持,每次開播她都能“圈粉”無數;

  “5月13日開幕賽,我一口氣發了11條視頻,點讚數2000多萬(wan) !”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唐勝忠帶著20人團隊直播助農(nong) ,“村超”一開始,便成了“超級推薦官”……

  走在榕江,隨處可見這樣的鄉(xiang) 土主播。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申敏告訴調研組,近年來,榕江“用數字賦能千行百業(ye) 精彩蝶變”,打造新媒體(ti) 電商產(chan) 業(ye) 園,培育1萬(wan) 多個(ge) 新媒體(ti) 賬號、1萬(wan) 多名“村寨代言人”。這支隊伍,成為(wei) “村超”迅速走紅的重要力量。

  “可以看出,在處理‘群眾(zhong) 主體(ti) ’和‘政府作為(wei) ’之間的關(guan) 係上,兩(liang) 地政府方向走得對、步子邁得穩,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提供了有益借鑒。”章文光認為(wei) 。

  三、“村味賽事”之思

  蓬勃可喜的“村BA”“村超”,同樣麵臨(lin) “成長的煩惱”。調研組將大家的“煩惱”歸納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

  1.如何保持“村味”不走樣?

  “村BA”驟然火爆,各種合作邀約很快找上門來。

  “好多品牌提出搞讚助,有的報價(jia) 60萬(wan) 元,說是30萬(wan) 冠名比賽,30萬(wan) 給村集體(ti) 。”張德告訴調研組。

  可觀的合作資金、巨大的流量變現誘惑,不時撩撥著台盤這個(ge) 小山村的神經……

  村民內(nei) 部,也出現一些討論。

  “要不要收門票?”“直播權能不能換收益?”“把籃球場圍起來加個(ge) 頂,會(hui) 不會(hui) 更有排麵?”……

  幾場熱烈的院壩會(hui) 後,“‘保持原味’”的聲音占據上風。大家決(jue) 定:遠離商業(ye) 化,杜絕資本介入,賽事姓“村”不能變。

  而另一麵,當“村BA”升級為(wei) “全國和美鄉(xiang) 村籃球大賽”,當“村超”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又一種擔憂隨之出現:與(yu) 賽事升格相匹配的規範管理、標準化操作,是否會(hui) 削弱原本的“土味”快樂(le) ?

  在白宇飛看來,要想“不變味”,首先得明確何為(wei) “村味”:“簡單說來,就是鄉(xiang) 土氣、接地氣、有人氣;保持‘村味’,就是真正以農(nong) 民為(wei) 中心,減少行政不當幹預,避免過度包裝炒作,堅持社會(hui) 效益優(you) 先。”他同時提醒,“村味”的原生態,必須有嚴(yan) 格的安全規程來保障,“賽場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等,要想方設法不斷強化,這是一切精彩的前提”。

  中國旅遊研究院總統計師馬儀(yi) 亮認為(wei) ,把本地人喜歡的活動呈現給遊客,和專(zhuan) 門辦活動吸引遊客,效果大不相同——“前者是分享生活方式,後者是商業(ye) 活動”。而最打動人的,正是這種生活方式及其蘊含的文化傳(chuan) 統。“就比如,村裏球場不見得多氣派,即便是泥巴地、木籃架,隻要每個(ge) 村頭都有、出門就能打球,村民就會(hui) 樂(le) 在其中。不能一味追求設施的‘高大上’,忽略了快樂(le) 源頭。”他說。

  中國社科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付偉(wei) 提醒,各地打造“村字號”文化品牌,不能“拷貝粘貼”,更不能搞形式主義(yi) 、政績思維,“要因地製宜,深挖比較優(you) 勢,真正找到既有本地紮實基礎,又能觸發群眾(zhong) 參與(yu) 熱情的活動”。

  “加強活動策劃和內(nei) 容供給,盤活鄉(xiang) 村曆史文化資源,積極提煉屬於(yu) 本地的文化基因和美學密碼。”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強調,“由此喚醒的鄉(xiang) 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將促動人們(men) 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2.如何讓更多人有獲得感?

  7月15日晚,新一屆“村BA”開幕式上,岑江龍向全國球迷發出邀請:“球場也是你的主場,在這裏,每個(ge) 人都是主角!”

  然而,物理意義(yi) 上的“主場”畢竟空間有限。當天南海北的遊客蜂擁而至,他心裏也產(chan) 生了些許遺憾:為(wei) 保障遠客們(men) 觀賽,不少鄉(xiang) 親(qin) 選擇在場外看大屏幕,或捧著手機看直播。

  雖是自覺自願的禮讓之舉(ju) ,但,這樣久了,會(hui) 不會(hui) 影響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體(ti) 驗?賽事越來越火爆,怎樣讓他們(men) 始終有參與(yu) 感?

  楊亞(ya) 江也在琢磨同樣的問題。常年親(qin) 曆讓他深知,每支鄉(xiang) 村球隊都和村民是一體(ti) 的,“沒有了啦啦隊鼓勁、‘犒勞’,隊員們(men) 踢球怕是也猛不起來”。

  所以,當聽到各地“美食足球隊”8月即將來踢友誼賽時,他脫口而出:“大家都帶上啦啦隊和特色文化,一起亮個(ge) 相!”

  8月13日,“‘村超’全國美食足球友誼賽”拉開大幕,798支報名球隊中,276支最終參賽。這份“有味道”的名單吊足了網友的胃口。

  “這是個(ge) 好路子!”楊亞(ya) 江認為(wei) ,當體(ti) 育成為(wei) 媒介,串起與(yu) 人人相關(guan) 的飲食文化,“村賽”就能聯通更多人。

  “精心發掘、創設豐(feng) 富場景,讓更多人唱主角,享受身處‘C位’的榮耀感。”馬儀(yi) 亮表示,“從(cong) 這個(ge) 角度講,‘美食邀請賽’大有意趣,可以通過各地美食和足球文化的跨界鏈接,讓鄉(xiang) 村巧手們(men) 參與(yu) 進來,引起更加廣泛的共鳴共振。”

  3.“人才根基”怎樣越打越牢?

  每周六上午,是楊兵訓練口寨小學學生們(men) 踢球的日子。

  這座村小還是楊兵讀書(shu) 時的大模樣,雖然校舍翻新了,卻依舊隻有一塊水泥地的小操場。這樣的足球青訓,他和同伴們(men) 已堅持近十年,“娃娃球隊”也從(cong) 每屆十幾人擴容到了六七十人。

  “我們(men) 這代人衝(chong) 擊不了世界杯,但娃娃們(men) 有可能。畢竟,中國足球的金字塔底座越寬越厚,出現高水平球員的概率就越大。”楊兵說。

  榕江一中體(ti) 育教師、本屆“村超”四強新中村隊教練賴洪靜,也一直心存夢想:帶著孩子們(men) 踢進世界級賽場。為(wei) 此,他從(cong) 貴州師範大學足球專(zhuan) 業(ye) 畢業(ye) 近20年來,一心撲在足球青訓上。

  “基層教練急缺”,始終是他心頭大石:“很多年了,我一直被叫作‘全縣唯一的足球專(zhuan) 業(ye) 老師’,有些誇張,但師資之缺由此可見。”

  對體(ti) 育人才心懷渴望的,還有岑江龍:“缺教練、缺裁判、缺解說……總之,缺有證書(shu) 的‘正規軍(jun) ’。我們(men) 都被拉上場吹過哨,心裏發虛,生怕一不小心整出不公平。”

  優(you) 質人才從(cong) 何而來?

  “可發揮‘村BA’‘村超’品牌優(you) 勢,在‘兩(liang) 江’建立訓練基地,吸引專(zhuan) 業(ye) 體(ti) 訓隊到此紮營,提升當地運動專(zhuan) 業(ye) 化水平。”胡一峰支招,“還可與(yu) 體(ti) 育、藝術類院校加強聯動,設立大學生實踐實習(xi) 基地,引入師生為(wei) 當地體(ti) 育人才培養(yang) 提供誌願服務。”

  白宇飛認為(wei) ,“草根球隊”堅持多年的傳(chuan) 幫帶,符合鄉(xiang) 土體(ti) 育實際,“什麽(me) 時候也不能丟(diu) ”。與(yu) 此同時,政府部門應通過加大投入、動員返鄉(xiang) 、專(zhuan) 項引進等方式,為(wei) “兩(liang) 江”補上高水平師資之缺。

  令岑江龍振奮的是,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走:“州裏已經發了文,最近要組織12期體(ti) 育人才培訓班,占大頭的是籃球裁判員。村裏報名可積極了!”

  4.“搞熱鬧”怎樣帶來好日子?

  每年“吃新節”,是“候鳥”集體(ti) 歸巢的日子,台盤村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們(men) 總會(hui) 請假回鄉(xiang) 參加球賽。

  去年球賽的盛況,讓回鄉(xiang) 青年劉世誠大為(wei) 震動。“熱鬧”搞完,他決(jue) 定不走了。這位做過護士的小夥(huo) 子和球友合開了一家“籃球主題餐廳”,緊鄰球場入口,牆上滿滿的“村BA”元素很是搶眼。

  剛大學畢業(ye) 的“籃球兄弟”李紅保和王波也回到家鄉(xiang) 平水村。外號“小奔馳”的李紅保是村籃球隊的“靈魂人物”,也是球賽主事者之一。他和王波一心想在家門口就業(ye) 創業(ye) 。有錢可賺、有家人陪伴、有球可打,是他們(men) 想要的生活。

  不盡如人意的是,球場上的酣暢淋漓並沒能延續到場下。

  劉世誠的餐廳,有賽事時生意火爆,賽事一停便幾乎停擺。而因為(wei) 村裏乃至縣裏產(chan) 業(ye) 不發達,適配的工作崗位稀缺,“籃球兄弟”隻好把找工作的地理半徑一再延長。

  今天,台盤村返鄉(xiang) 和在外的村民比例,已從(cong) 以前的3∶7轉變為(wei) 7∶3。返鄉(xiang) 青年增加了,但困惑仍在:“村賽”火了,自己的發展機會(hui) 在哪裏?

  “賽事活動‘潮汐效應’明顯,客流時空集中性突出。”馬儀(yi) 亮開出藥方,“保持活動持續性,不能賽季一過就停擺。要注重創新,打造賽事品牌,盡快帶起其他業(ye) 態,讓遊客有多樣消費選擇。”

  “兩(liang) 江”豐(feng) 富的非遺文化和生態資源,為(wei) 開發文旅項目、拓展產(chan) 業(ye) 空間提供了基礎。貴州民族大學教授王富慧認為(wei) ,政府要積極主導、完善規劃,不斷延展吃、住、玩、購、體(ti) 產(chan) 業(ye) 鏈條,培育民宿露營、度假康養(yang) 等新業(ye) 態,持續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

  在章文光看來,“精準對症”仍是“兩(liang) 江”用好賽事紅利的關(guan) 鍵所在:“台盤村空間小、業(ye) 態單一,更適合打造體(ti) 驗感強的特定旅遊目的地,吸引強偏好、高黏性人群。比如,建好‘籃球小鎮’,讓遊客來這裏隨時打比賽、深度了解籃球文化。同時,聯動周邊村寨一起發展,既補上自身接待條件的不足,又能從(cong) ‘富一村’到‘富一片’。榕江可借‘村超’效應,發揮縣域協同優(you) 勢、統籌區域資源,把相近的旅遊景區連成線、織成網,打造旅遊集散中心。”

  尤其令專(zhuan) 家們(men) 看重的是,榕江、台江,正在走出一條脫貧地區因地製宜發揮優(you) 勢,變“後發”為(wei) “先發”的致富路。這條路上,留下了“兩(liang) 江”人致力於(yu)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文化振興(xing) 與(yu) 人才振興(xing) 共發力、夯實脫貧成果與(yu) 走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銜接的探索足跡……

  曆時一周的深入走訪中,調研組的心,始終被感動與(yu) 震動著。

  這是一種怎樣的熱愛?淩晨兩(liang) 三點的球場上,他們(men) 仍然在奔跑、在跳躍、在突破。不論性別年齡、不分職業(ye) 身份,他們(men) 手中的籃球、腳下的足球,其實都是心中的追求,是沸騰的生活,是熱烈的人生!

  這是一種怎樣的團結?為(wei) 了“我們(men) 的球隊”,村民們(men) 出錢、出力、出真情。當品味俱佳的美食溫暖了球員們(men) 的胃、精彩紛呈的表演驚豔了觀眾(zhong) 們(men) 的眼、傾(qing) 力相助的善意柔軟了遊客們(men) 的心,他們(men) ,便成為(wei) 今日中國鄉(xiang) 村最真實最樸素的代言人。

  這是一種怎樣的渴望?從(cong) 天南海北而來,挈婦將雛而來,為(wei) 夢想而來。當場上的激情呐喊與(yu) 場外的雷動歡聲合鳴、當鄉(xiang) 村賽事的蓬勃生長與(yu) 舉(ju) 國上下的熱切關(guan) 注共振,我們(men) 看到的,是一個(ge) 砥礪前行的國家和她勇毅自強的人民,是超越城鄉(xiang) 地域的發展熱望與(yu) 同力協契的奮進信心……

  在對美好的執著追尋中,我們(men) 共同詮釋著更盛大更恒久的美好。這,或許就是“村味賽事”最可貴的啟迪——

  以文化為(wei) 基石,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以人才為(wei) 關(guan) 鍵支撐,以產(chan) 業(ye) 為(wei) 重中之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我們(men) ”之中蘊藏著無窮智慧和巨大能量!

  “我們(men) 的比賽”,因“我們(men) ”而精彩!

  球員們(men) 說,最精彩的進球,永遠是下一個(ge) 。球場上的精彩,還會(hui) 繼續。我們(men) 相信!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常戍、田延輝、王斯敏、呂慎、王東(dong) 、王丹、陳冠合、周世祥、楊颯、張進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