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 架起民心相通橋梁
在塔吉克斯坦建成中亞(ya) 地區首家魯班工坊——
弘揚工匠精神 架起民心相通橋梁(共建“一帶一路”·第一現場)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高山冰雪融水匯聚而成的小杜尚別河宛若一條玉帶,串起這片山脈環繞的綠洲。在中塔兩(liang) 國領導人親(qin) 自關(guan) 心下,中亞(ya) 首家魯班工坊——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去年在塔吉克斯坦第一所高等技術教育機構——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以下簡稱“塔技術大學”)啟動運營。
作為(wei) 魯班工坊中方合作學校,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塔技術大學共建城市熱能應用技術和工程測量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建成綠色能源實訓中心和智能測繪實訓中心兩(liang) 個(ge) 教學區,總占地麵積1138平方米,並捐贈教學設備377套、教學資源84件、裝飾物品217件。在中方教師的帶動下,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已成為(wei) 中國與(yu) 其他國家分享職業(ye) 教育經驗的生動實踐,為(wei) 中塔架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橋梁。
從(cong) 無到有——
“為(wei) 當地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夏日的杜尚別最是炎熱,地表溫度甚至能達到50攝氏度。去年7月魯班工坊建設期間,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吳正鵬和其他幾位來自中國的老師就在這樣的高溫下,組裝出教室內(nei) 的每一張桌子、每一把椅子、每一套儀(yi) 器設備。
“從(cong) 無到有,真是一點點看著這個(ge) 工坊‘長大’。”吳正鵬說,從(cong) 空蕩蕩的體(ti) 育館變成配備了頂尖學科設備的教室,中國老師們(men) 很用心、很盡心。
“我們(men) 來了之後,切身感受到當地政府和學校對建設魯班工坊的熱情。塔方看到了這些年中國的快速發展,打心底認可我們(men) 的技術、理念。”另一位參與(yu) 魯班工坊建設的中方教師鄒小雨的神情中滿是自豪,“我們(men) 希望盡自己所能把魯班工坊建設好,利用魯班工坊為(wei) 當地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塔吉克斯坦境內(nei) 多山,素有“高山之國”之稱,超過90%的國土麵積為(wei) 山區。全程參與(yu) 魯班工坊建設的塔技術大學副校長沙赫裏約爾告訴記者,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塔吉克斯坦城市供暖需求大,急需城市熱能應用技術專(zhuan) 業(ye) 人才,升級基礎設施、修路架橋也需要工程測量人才。以前學生學技術隻能單純依靠課本,如今在魯班工坊,學生們(men) 可以接觸到各種儀(yi) 器設備,學技術更加方便快捷。
“毫不誇張地說,全塔吉克斯坦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學校或機構擁有這麽(me) 好的設備了。塔國家測繪部門也向我們(men) 表達了合作意向,希望以後能為(wei) 他們(men) 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沙赫裏約爾告訴記者,魯班工坊培養(yang) 的人才正是塔吉克斯坦目前國家發展、產(chan) 業(ye) 升級最稀缺的,“魯班工坊為(wei) 塔吉克斯坦未來發展培養(yang) 人才,大家都非常珍惜”。
設備先進——
“有機會(hui) 了解最前沿的技術發展”
立在教室中央的數字水準儀(yi) 、智能全站儀(yi) 和全球導航衛星係統接收機等儀(yi) 器,代表著目前中國乃至全球頂尖技術的測繪設備,供學生們(men) 學習(xi) 和練習(xi) 測繪實際操作。靠近教室門口的工作台上,30台電腦全部配備了4套虛擬仿真學習(xi) 軟件,能夠應用3D等技術,模擬數十個(ge) 實際場景,讓學生們(men) 通過遊戲般的操作方式進行測繪練習(xi) 。
“以我們(men) 麵積4公頃的校園為(wei) 例,如果用以前的舊設備進行測繪,需要15天才能完成測繪製圖,使用魯班工坊裏的新設備隻需3個(ge) 小時。”塔技術大學工程測量與(yu) 製圖教研室副教授托希爾·紮利洛夫是該國測繪領域的權威專(zhuan) 家,年逾古稀的他依然活躍在教學一線。
談起魯班工坊帶來的教學變化,紮利洛夫感慨地說,此前學校上課使用的測繪設備大都十分陳舊,使用前需要進行繁瑣的調試,運算隻能通過人工進行。魯班工坊的中國設備實現了全自動化,還有電腦軟件進行輔助運算,操作簡便,容易上手。由於(yu) 設備改善,教學難度大幅降低,原本大學二年級才能開設的測繪課程,現在一年級也可以開設。
吳正鵬說:“測繪是一個(ge) 發展非常迅速甚至日新月異的學科。上世紀末我們(men) 可能還普遍采用以人工測量為(wei) 主的傳(chuan) 統方式,現在無人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都已經成為(wei) 了常見的測繪技術手段,產(chan) 業(ye) 、行業(ye) 交叉的特征越來越明顯,這對職業(ye) 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紮利洛夫對此很認同,他認為(wei) 魯班工坊將為(wei) 塔技術大學和整個(ge) 塔吉克斯坦相關(guan) 領域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men) 有機會(hui) 了解最前沿的技術發展,推動本國相關(guan) 學科加速發展。我很欣慰,因為(wei) 我們(men) 即將培養(yang) 出第一批掌握最新技能的現代測繪人才!”
塔技術大學校長達夫拉特佐達介紹,學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都有機會(hui) 在魯班工坊內(nei) 學習(xi) 。魯班工坊還受到當地工程師、技術人員的青睞,他們(men) 也紛紛要求到魯班工坊學習(xi) 。為(wei) 了更好地推廣中國職業(ye) 教育經驗,為(wei) 當地培養(yang) 技術人才,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和塔技術大學正考慮開展社會(hui) 培訓。雙方將共同選拔一批師生前往中國接受培訓。塔技術大學能源學院大三學生加尤爾佐德告訴記者,聽說今年學校要選拔優(you) 秀學生赴華學習(xi) ,所有的同學都鉚足了勁,希望能夠“到中國學習(xi) 最先進的技術”。
相互促進——
“中塔雙方教師成了貼心朋友”
采暖管道彎曲角度如何計算?以前,這對當地熱能學科老師來說是難題。老師們(men) 的普遍做法是:取一段塑料管,按照樣品的彎曲角度“大概”一掰,製成“幾乎一樣”的成品。當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的老師演示角度測量方法,並精準製作出彎管時,當地老師們(men) 讚歎不已,爭(zheng) 著學習(xi) 計算方法和製造工藝。
“第一節課,中方老師演示了煨彎計算的方法,並且按照計算的結果製作出非常精準的產(chan) 品。下課後,塔方老師特意把我們(men) 在筆記本上的計算過程拍攝下來帶回去研究學習(xi) 。”熱能專(zhuan) 業(ye) 中方教師魏旭春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將其稱為(wei) “中塔雙方老師友誼的起點”。
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相互啟迪,吳正鵬也深有體(ti) 會(hui) 。“塔方老師很願意學習(xi) 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為(wei) 了方便交流,每一名塔方老師都注冊(ce) 了微信,沒弄懂的地方會(hui) 隨時與(yu) 我們(men) 交流。我們(men) 盡全力,他們(men) 很努力。”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中,雙方老師因地製宜改進培訓內(nei) 容,同時調整本科生的教學計劃,鞏固學習(xi) 成果。
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項目負責人、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清彬說:“最高興(xing) 看到的就是中塔雙方教師成了貼心朋友。”當地教師經常盛情邀請中方老師“到家裏去坐坐”,讓遠赴他鄉(xiang) 的中國教師感受到家的溫暖。
以誠待人,以心換心,魯班工坊正是中塔合作蓬勃發展的縮影。中國駐塔吉克斯坦大使吉樹民說,相信魯班工坊將培養(yang) 出更多塔國家發展需要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推動塔工業(ye) 化建設進程,為(wei) 中國和中亞(ya) 國家務實合作提供新的示範。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顏 歡 謝亞(ya) 宏 邢 雪 於(yu) 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