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
推動融合賦能 提升算力水平 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
貴州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
戴上特製眼鏡,穿梭於(yu) 寨頭巷尾,每到特定景點,眼前便呈現與(yu) 實景完美融合的動畫特效。虛擬景象+實地場景賦能,少數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迸發魅力,這是貴州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新推出的“智慧旅遊”應用場景。
VR/AR導覽、雲(yun) 直播、AI互動、景區智能管理,貴州發揮5G高網速、低延遲優(you) 勢,開發出一係列文旅應用場景,數字經濟助力文旅市場快速複蘇。今年“五一”假期,貴州接待遊客3114.6萬(wan) 人次、總收入185.88億(yi) 元。
2021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希望貴州“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2022年1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出台,賦予貴州“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戰略定位。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貴州持續推動大數據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以數字技術賦能高質量發展。
依托大數據先行優(you) 勢,貴州深入實施“萬(wan) 企融合”行動,以數字化融合改造賦能企業(ye) 轉型升級。走進貴陽中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和生產(chan) 線上有高清攝像頭、工控機、傳(chuan) 感器,機器和員工工作動態在屏幕上實時呈現。“通過生產(chan) 經營數據雲(yun) 端一體(ti) 化,係統實時自動匯總產(chan) 銷全流程數據,生產(chan) 效率提高50%,成本降低三成。”變化之大,讓企業(ye) 負責人王傳(chuan) 福感觸頗深。通過數字化賦能,公司從(cong) 傳(chuan) 統電纜生產(chan) 企業(ye) 轉型為(wei) 智慧工廠,2022年完成工貿產(chan) 值28.6億(yi) 元。
“產(chan) 業(ye) 數字化立足於(yu) 各行各業(ye) 需求,針對企業(ye) 特點開展個(ge) 性化服務。”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胡建華介紹,截至目前,貴州實施數字化融合改造的企業(ye) 超過1萬(wan) 家,累計帶動2.5萬(wan) 家企業(ye) “上雲(yun) 用雲(yun) ”,大數據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指數達44.5%,較2017年提高10.7個(ge) 百分點。
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貴州建強“東(dong) 數西算”樞紐節點,建設麵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氣勢恢宏的太空場景、酷炫逼真的機械元素……今年多部國產(chan) 影片的特效渲染,出自貴州貴安新區超級計算中心。“去年,我們(men) 為(wei) 超過20萬(wan) 用戶提供了雲(yun) 渲染服務算力支撐,覆蓋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超算中心技術研發部部長彭本黔說。
2022年,貴州成功躋身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序列,貴陽市和貴安新區也入選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貴州成為(wei) 集聚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目前貴州在建及投運的重點數據中心達37個(ge) ,其中超大型數據中心14個(ge) ,投資10億(yi) 元的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項目正加快建設。
著力培育核心競爭(zheng) 力,貴州打造大數據產(chan) 業(ye) 集群,構建數字經濟生態圈。為(wei) 建設貴州數字產(chan) 業(ye) 和人才集聚區、數字場景應用示範區,貴陽大數據科創城應運而生,一年多時間已吸引488家大數據企業(ye) 落戶。“看重這裏的產(chan) 業(ye) 生態,許多產(chan) 品不出園區就能找到應用場景。”西能電科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奎說。入駐貴陽大數據科創城不到一年,公司主營業(ye) 務從(cong) 以通信技術服務為(wei) 主轉向開發大數據信息化產(chan) 品、服務,正著手孵化一批創新項目。
眼下,貴州正在打造數據中心、智能終端、數據應用3個(ge) 千億(yi) 元級主導產(chan) 業(ye) 集群,圍繞人工智能、5G、物聯網、雲(yun) 計算、信息安全、區塊鏈六大領域深入實施“百企引領”行動,培育工業(ye) 互聯網、智慧文旅、數據交易等12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生態,以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推進大數據創新應用。
2022年,貴州產(chan) 業(ye) 數字化規模占數字經濟比重已超過90%,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收入同比增長90.5%,數字經濟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汪誌球 黃 嫻 程 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