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的強大力量
凝聚起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的強大力量(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北京房山區張坊鎮穆家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穆希懷——
“路電網水都通了,我們(men) 再加把勁”
本報記者 潘俊強
“今天請來外援,幫咱清淤!”8月14日清晨,穆家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穆希懷召集開早會(hui) ,布置災後重建工作。屋外,傳(chuan) 來陣陣轟鳴聲,近30台大型機械設備開到了村裏。簡單溝通後,機械清淤工作有序開展起來。
穆家口村位於(yu) 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拒馬河畔。此次受強降雨影響,拒馬河張坊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達6200立方米/秒,山區徑流匯水形成巨量山洪,村子一度被洪水圍困。
7月30日下午,暴雨如注。此前,收到上級預警,穆希懷帶著村級防汛搶險隊轉移險戶,布設沙袋、擋板,清理行洪河道。眼看洪水來襲,穆希懷當機立斷,“村主街西側(ce) 56戶,也得趕緊轉移!”低窪戶的老人和小孩被一一轉移到高處地帶。
7月31日淩晨,穆家口村通信信號、供電線路、供水設備陸續中斷。穆希懷在通信中斷前收到信息——“今晚將有持續大暴雨”。他立即帶領村兩(liang) 委幹部將全村264戶、460餘(yu) 名村民向更高處轉移,包片聯戶、逐戶摸排,確保不落下一人。
洪水中,穆家口村成了一座“孤島”。在村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黨(dang) 員、幹部統籌分配物資,穩定群眾(zhong) 情緒,帶動群眾(zhong) 自救,熬過了最艱難的幾天。“看到救援車了,終於(yu) 來了!”8月2日,救援車開到三渡橋頭,救援人員第一時間從(cong) 斷橋上順下一條十幾米長的直梯,為(wei) 受困群眾(zhong) 送來物資。
洪水漸漸退去。看著被毀的房屋、倒伏的莊稼,穆希懷沒有時間難過。“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指著村兩(liang) 委拿主意,人在就有希望,咱們(men) 把失去的再掙回來!”穆希懷召集黨(dang) 員、幹部開會(hui) ,給大夥(huo) 兒(er) 鼓勁兒(er) 。
為(wei) 盡快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村黨(dang) 支部建立“8小時、3班倒”應急搶險機製,成立黨(dang) 支部搶險突擊隊和黨(dang) 員先鋒隊,調動挖掘機、鏟車等機械設備,發動村民以“門前三包”的方式,開展主路和各家各戶清淤工作,同時聯係配合相關(guan) 部門搶修水、電、道路。
一身汙泥,滿臉汗水,黨(dang) 員突擊隊的紅馬甲緊緊貼在黨(dang) 員穆希來身上。連日來,穆希來組織穆家口村三渡、四渡兩(liang) 個(ge) 自然片區黨(dang) 員群眾(zhong) ,開展清淤清潔作業(ye) 。村婦女主任孫月紅、黨(dang) 員穆術敏主動承擔起防疫消殺工作,宣傳(chuan) 做好災後防疫和衛生清潔。
8月15日,當自來水嘩嘩地從(cong) 水龍頭流出時,穆希懷大聲給在場的幹部群眾(zhong) 打氣,“路電網水都通了,我們(men) 再加把勁,把家園重新建設好!”
天津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郝慶水——
“盡快幫助村民們(men) 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
本報記者 靳 博
雨停了。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六埠新橋東(dong) 側(ce) ,堤岸上碼放著防洪沙袋,喇叭裏循環播放著安全提示。“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第六埠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郝慶水一刻也停不下來。
第六埠村地處大清河、子牙河和獨流減河三河交匯處。8月1日淩晨2時,國家防總正式啟用“大清河東(dong) 澱蓄滯洪區”,第六埠村的黨(dang) 員、幹部也瞬時進入“戰時狀態”。
7月29日上午,第六埠村召開動員會(hui) ,全村黨(dang) 員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討防汛對策。“這波雨情來勢洶洶,萬(wan) 萬(wan) 不能大意。作為(wei) 基層黨(dang) 組織,咱們(men) 的責任就是護好鄉(xiang) 親(qin) 、護好家!”郝慶水說。
“東(dong) 澱蓄滯洪區全體(ti) 人員務必於(yu) 8月3日中午12時前全部轉移完畢。”8月1日,第六埠村接到上級通知,此時轉移的時間隻剩不到60個(ge) 小時。“大家加把勁兒(er) !”郝慶水帶領第六埠村黨(dang) 委班子迅速完成蔬菜大棚種植戶轉移安置、巡查河堤、加固堤壩、搶運農(nong) 用物資等一係列工作。
2日下午,第六埠村位於(yu) 東(dong) 澱蓄滯洪區內(nei) 的全體(ti) 人員167人提前完成轉移安置,為(wei) 蓄滯洪工作爭(zheng) 取了寶貴的時間。“村幹部逐人清點後,郝書(shu) 記又數了一遍。”村民郝洪起告訴記者。“群眾(zhong) 安全是頭等大事!”提到村民一切安全,郝慶水的表情難得輕鬆。
6日晚上10時,大清河上遊分泄的洪水水頭抵達第六埠村。全體(ti) 黨(dang) 員、幹部“釘”在大堤上,組建100餘(yu) 人的黨(dang) 員、幹部以及誌願者隊伍在大堤上輪流巡查。
每個(ge) 觀測點都是臨(lin) 時黨(dang) 支部。郝洪起是第十一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的早班值班員之一,“早晨8點值到下午4點,每隔20分鍾巡查一次,發現險情第一時間應對處置,並與(yu) 接班人員做好交接。”
“全村土地麵積1.6萬(wan) 多畝(mu) ,耕地占到1.2萬(wan) 畝(mu) ,東(dong) 澱蓄滯洪區裏差不多是9000畝(mu) ,3000多個(ge) 大棚在裏麵。全村共有4878口人,蓄滯洪區範圍內(nei) 沒有常住人口。”郝慶水梳理著家底。目前,村兩(liang) 委正在摸底,全麵掌握村民受災情況。
“越是關(guan) 鍵時刻,我們(men) 黨(dang) 員、幹部越要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放心。這兩(liang) 天,村裏黨(dang) 員、幹部已經開始研究洪水退去的重建方案。”郝慶水說,“要發揮黨(dang) 組織的力量做好災後重建,盡快幫助村民們(men) 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
河北石家莊市讚皇縣西陳家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俊輝——
“力爭(zheng) 把損失降到最低,盡快恢複生產(chan) ”
本報記者 張騰揚
8月13日,驅車駛入太行山東(dong) 麓的石家莊市讚皇縣西陳家莊村。村口,一台挖掘機正在清理河道,旁邊十幾名村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忙著修整道路。
7月29日,讚皇縣暴雨如注。西陳家莊村位於(yu) 半山腰,村西的河道連著山上的一座水庫和五座塘壩。雖然幾天前已將低窪地段的村民轉移完畢,西陳家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俊輝依然放心不下,驅車趕到水庫邊上盯守水位。
到了午夜,雨勢不減。隻見平日四五米深的水庫,水位急速飆升至10餘(yu) 米。“照這個(ge) 上漲速度,一旦水漫過堤壩,沿岸村民將岌岌可危!”想到這兒(er) ,王俊輝拔腿回到車裏,一腳油門就向村裏開去。
路上伸手不見五指,車燈照在路上,兩(liang) 側(ce) 的山坡上還不時有石塊滾落。回到村裏,王俊輝早已渾身濕透,“快,趕緊組織河道邊的群眾(zhong) 轉移!”村兩(liang) 委的5名幹部立刻行動,通知河道邊的村民緊急轉移。
可此時村民們(men) 早已睡下,電話打不通,隻能挨家挨戶敲門。村民範雪瑛家裏有兩(liang) 個(ge) 年幼的孩子和一名老人,王俊輝催她走時,一家人還有些猶豫。“再不走一會(hui) 兒(er) 就來不及了!”一旁的村幹部杜喜軍(jun) 急得直跺腳,抱起孩子拉著老人就往外跑。一家人剛走到高處,就看到水沒過了家門口的橋麵。
山頂水庫的水還是漫過了堤壩,沿著泄洪口傾(qing) 瀉而下,下遊四座塘壩被灌滿,河道內(nei) 的水位噌噌上漲。所幸轉移及時,前後不到一個(ge) 小時,危險地帶的35名村民就全部轉移到了山頂上。
8月1日,雨勢減緩,可村裏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主幹道被衝(chong) 毀,6000多米的供水管道損壞1/3,不但物資進不來,村裏還麵臨(lin) 斷水的困境。王俊輝抓緊聯係從(cong) 山外購置管道,還請來了工程隊維修。
“我是退伍兵,還是黨(dang) 員,我來!”50多歲的康連貞,幾天沒睡過一個(ge) 整覺,可還是第一個(ge) 扛起水管往山上走。村裏的20名黨(dang) 員和村民代表也組成應急搶險隊,投入到搶修道路和管道的工作中來。
一天後,村民家中的水管重新流出了自來水;三天後,村裏通往外界的道路被打通。“危難時刻,黨(dang) 員、幹部是大夥(huo) 兒(er) 的主心骨。”端著一盆剛接好的自來水,正準備做午飯的村民樊雪環說。
王俊輝介紹,這次洪水導致山上的果園和莊稼不同程度受損,縣裏已經派出了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團隊和技術小組,開展定損並指導村民進行補救,“力爭(zheng) 把損失降到最低,盡快恢複生產(chan) 。”
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隊長梅宏剛——
“恢複送電,爭(zheng) 分奪秒”
本報記者 方 圓
“我家電線讓水泡了,不敢動,咋整啊?”8月12日,黑龍江省五常市安家鎮東(dong) 升村村口,聽說黨(dang) 員服務隊來了,村民們(men) 激動不已。“大娘您別著急,咱們(men) 挨家挨戶都會(hui) 走到,保證讓大家都能安全地用上電。”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隊長梅宏剛說。
這已經是梅宏剛和隊員們(men) 奮戰在一線的第六天。6天時間裏,梅宏剛帶著隊員趕赴不同村屯,到上百戶村民家中,逐一排查用電安全隱患。
自8月2日起,五常市連續多日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地勢低窪地區的群眾(zhong) 被安全轉移到集中安置點。7日開始,水位陸續下降,部分達到安全標準地區的居民可以返家。為(wei) 了讓大家盡快恢複用電,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一行7人淩晨便從(cong) 哈爾濱出發,前往洪水重災區。
行車路上,連根拔起的大樹不時擋住去路,一些地方路基甚至出現了鬆動。“快刹車!”梅宏剛感到不對勁兒(er) 。借著車燈,他們(men) 才看清:眼前竟是一座斷橋,再往前行半寸,後果不堪設想。
雨還在下,亟待搶修的村莊就在不遠處。梅宏剛把心一橫:村民等著咱呢,這路還得接著趕!蹚著汙水,挑著發電設備,梅宏剛和隊友深一腳淺一腳走向村莊。
“現在正是抽穗揚花的關(guan) 鍵時期,地裏再這麽(me) 泡著就全完了。多虧(kui) 隊員們(men) 第一時間帶著發電機過來,用水泵往外抽水,保住了地裏的收成!”在自家稻田旁,村民張剛哽咽著,緊緊握住梅宏剛的手。
安家鎮緊鄰牤牛河,是五常大米的核心產(chan) 區。“恢複送電,爭(zheng) 分奪秒!”梅宏剛說,“洪水浸泡水稻,時間越短,對產(chan) 量影響越小。我們(men) 必須盡快架設水泵,幫助村民搶排田間積水,減少損失,這是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的責任。”
五常市豐(feng) 源綠色食品廠是該鎮受災較為(wei) 嚴(yan) 重的企業(ye) 之一。梅宏剛登上高處,仔細檢查大米縫包機的電箱,並叮囑及時更換開關(guan) 。“服務隊的隊員們(men) 在送電之前,幫我們(men) 細致檢查了辦公樓的所有線路、開關(guan) ,為(wei) 後續秋糧加工安全生產(chan) 打好了基礎,這次真是幫了我們(men) 大忙!”米廠經營者感激地說。
洪災發生後,電力搶修救援車每天都在鄉(xiang) 間疾馳,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的旗幟在稻田間隨風舒展。顧不得清理腿上的汙泥,梅宏剛快步走上救援車,奔赴下一個(ge) 需要排險的村莊。
吉林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員突擊隊——
“水退到哪,路修到哪”
本報記者 鄭智文
“路通了!太好了!”伴隨著村民的歡呼聲,吉林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員突擊隊隊員黃韜如釋重負。連續搶修多日,他的衣服上布滿了不規則的白色花紋,套鞋裏的泥已經擠到了腳踝處。短暫休息後,他們(men) 又趕往下一處水毀路段搶修。
吉林省舒蘭(lan) 市金馬鎮是本輪舒蘭(lan) 強降雨中受災較為(wei) 嚴(yan) 重的地區。8月4日淩晨1時,吉林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接到吉林市住建局搶險救援指令。淩晨2時許,一支16人的黨(dang) 員突擊隊成立。11輛自卸車、5台裝載機、5台挖掘機、10輛平板拖車迅速集結,出發趕往金馬鎮受災區。
“從(cong) 吉林市去往舒蘭(lan) 的路上,積水越來越深,出發時還能看見馬路牙子,快到集結地點時已經分不清路邊在哪。”集團副總經理、黨(dang) 員突擊隊隊長王亮回憶。
淩晨5時,黨(dang) 員突擊隊趕到舒蘭(lan) 市的集合地點。“勘察實際情況後,我們(men) 當即要求全體(ti) 黨(dang) 員隨時待命,等水退一些,立即開始搶修水毀道路。”與(yu) 此同時,王亮增調救援力量,調配物資,為(wei) 全力開展搶修工作做足準備。
從(cong) 舒蘭(lan) 市前往金馬鎮,勝利橋是必經之路。由於(yu) 強降水導致河水水位暴漲,兩(liang) 側(ce) 道路路基已基本被洪水衝(chong) 毀,勝利橋隨時有垮塌的風險。
5日7時許,水位下降,黨(dang) 員突擊隊立即開展工作。“通路是救援的先決(jue) 條件,路通了救援力量才能進得去,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王亮說。
挖掘機挖走碎石、自卸車運來物料……為(wei) 了盡早讓救援隊伍前往鎮裏開展救援,黨(dang) 員突擊隊成員幾乎沒合過眼。6日19時許,填築好3000餘(yu) 立方米山皮石後,勝利橋水毀路段搶通,滿載著救援物資的車輛向前方駛去。
“水退到哪,路修到哪。”在當地交通部門的指揮下,黨(dang) 員突擊隊帶領著搶險隊成員分赴受災嚴(yan) 重的七裏鄉(xiang) 、開原鎮等地,繼續進行搶修工作。
“修路時,有村民就站在斷路另一端看著我們(men) ,還有臨(lin) 時安置點的村民想回家看看,兩(liang) 邊的村民都盼著路啥時候能修好。”黃韜至今記憶猶新。
8月10日,舒蘭(lan) 市金馬鎮最後一段水毀路段搶修完畢。至此,舒蘭(lan) 市285公裏水毀公路、22處阻斷道路通行點全部搶通。“我是一名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王亮的目光格外堅定。(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