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口小碗”帶動2400戶民眾增收 地方小吃賣到大城市

發布時間:2023-08-23 10: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呂梁8月22日電 題:“一口小碗”帶動2400戶民眾(zhong) 增收 地方小吃賣到大城市

  作者 劉小紅

  曾經的汽車修理廠老板李子勇,為(wei) 了讓家鄉(xiang) 特色小吃碗團“走出去”,他運用自己的學識反複試驗,最終研發出一台全智能製作碗團的流水線機器。經過數年發展,他讓“地攤式”傳(chuan) 統小吃碗團,實現連鎖門店化經營的同時,讓更多的人品嚐到山西柳林的獨特美味——碗團。

  碗團也被稱為(wei) 碗脫或碗禿,是柳林縣傳(chuan) 統麵食小吃,更是柳林人每日必吃的美味。在當地大街小巷,處處都有賣碗團商販的身影。

  由於(yu) 碗團製作工藝複雜、耗時長、勞動強度較大,商家都是早晨做好,下午賣完就不再做了。李子勇回憶稱:“小時候,下午晚一點的時候想吃就吃不上了。”

  記者了解到,製作碗團的原材料蕎麥麵蒸製後易變質,且配以食用的陳醋、辣油等佐料不易攜帶,因此柳林美食碗團多年來一直未曾“走遠”。

  自幼喜歡琢磨、搗鼓機械的李子勇,長大後成為(wei) 一名汽車維修師,精通機械原理。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李子勇萌生了設計一台減輕勞動強度、簡化工藝的製作碗團機器,以便全天候生產(chan) 碗團,滿足人們(men) 隨時吃碗團的心願。

  經過考察與(yu) 鑽研,李子勇於(yu) 2006年完成了第一台碗團機器的製作。伴隨著一次次碗團製作的成功,漸漸地,李子勇有了將柳林碗團推向全國的想法。

  為(wei) 了讓碗團及其佐料的口感更好,李子勇總是抽時間去各個(ge) 賣碗團的地方轉悠,研究他們(men) 的辣椒工藝、配料、口味等,並做詳細記錄。有了一定了解的李子勇,在家裏擺放上百個(ge) 裝有原料、調料、辣椒的瓶瓶罐罐,不斷試驗溫度與(yu) 調料配比,終於(yu) 研製出獨有的辣椒油、山西陳醋以及配料。

  2007年,李子勇的第一個(ge) 碗團店“蕎歌碗團”順利開業(ye) 。5年後,“蕎歌碗團”已從(cong) 一個(ge) 店擴展到100多個(ge) 加盟店,並進行統一加工、配送,以此保證碗團質量與(yu) 風味統一。

  隨著碗團店越開越多,碗團數量的需求也急劇增加,李子勇不僅(jin) 開辦了2000平方米的碗團加工廠,擁有5條碗團生產(chan) 線,並在發展中不斷改良機器,如今的第四代機器已實現了從(cong) 和麵到方便碗團製作的全自動化,碗團也走向全國更多城市。

  當前,李子勇成立了多個(ge) 電商銷售專(zhuan) 營店,並在太原、上海等地建立運營中心。據悉,“蕎歌碗團”自創立以來,生產(chan) 規模不斷擴大,年銷售2000萬(wan) 個(ge) 碗團以上,年產(chan) 值2000餘(yu) 萬(wan) 元,不僅(jin) 為(wei) 300餘(yu) 名工廠工人提供就業(ye) 崗位,更帶動周邊2400戶農(nong) 戶實現增收,戶均收入6500元。

  “為(wei) 了讓碗團走向更多城市,我們(men) 在工藝和技術上不斷完善,讓口感和味蕾適合不同的人群。”李子勇說,讓更多國人喜歡上碗團的願景一定會(hui) 實現。(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