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娃”收費,套住了誰?
深論
8月2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有關(guan) 單位,在京召開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複雜工作動員部署會(hui) 。表示要下大氣力解決(jue) “看電視難、看電視煩”的問題,切實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看電視的滿意度。(8月22日《人民日報》)
技術與(yu) 貪婪聯手,足以把一個(ge) 市場玩殘,家庭智能電視就是一個(ge) 活例。如今,智能電視屏幕越來越大、清晰度越來越高、內(nei) 容越來越豐(feng) 富,按照技術演進邏輯,觀眾(zhong) 看電視應該越看越享受、越來越喜歡才是,現實卻是:看智能電視成了一門“技術活”,是對觀眾(zhong) 能力和耐心的雙重考驗。
當你打開智能電視機,正常流程是:先彈出兩(liang) 個(ge) 開機廣告,隻有按“返回”才能關(guan) 閉(有的不接受關(guan) 閉)。進入“菜單”之後,電視頻道就藏在眾(zhong) 多頻道當中,想迅速找到並非易事(視力不佳的老人尤為(wei) 困難),一旦按錯,就會(hui) 進入其他頻道,繞半天也走不出來。一番操作下來,不花幾分鍾是看不到電視畫麵的。對於(yu) 電視的主流觀眾(zhong) 老年人來說,如此煩瑣的操作,實在不夠友好,以至於(yu) 許多老年人開始懷念“一鍵開機”時代。
至於(yu) “套娃”收費,更是心機重重、套路滿滿。之所以說是“套娃”收費,一方麵是“娃娃”真多,別說增值服務需要付費,一些原本屬於(yu) 有線電視本應提供的服務,有時也被納入收費行列;另一方麵是“一娃套一娃”,用戶成為(wei) 會(hui) 員之後,還有不同等級會(hui) 員、不同細分領域會(hui) 員等著,一層套一層,壓根看不到盡頭。總之,一個(ge) 字就是“亂(luan) ”。
“套娃”收費,套住了誰?作為(wei) 商家,當然希望用這種方法套牢用戶,讓用戶不停地往外掏錢,從(cong) 長遠來看,被套牢的不僅(jin) 是用戶。先說智能電視本身,在收費模式上“玩花活”,以限製用戶選擇、犧牲用戶體(ti) 驗、提高觀看成本的方式換取短期利益,無異於(yu) 與(yu) 用戶作對。其必然結果是,觀眾(zhong) 不斷流失、收視率持續下滑。再說傳(chuan) 播效果,電視是一個(ge) 信息傳(chuan) 播、政策宣傳(chuan) 、成風化人的重要載體(ti) ,觀眾(zhong) 流失直接導致傳(chuan) 播效果打折扣。
顯然,這不是電視技術發展的初心。無論是應用技術發展曆史,還是電視技術創新曆程,都可以推導出:科技當以人為(wei) 本。隻有服務於(yu) 人、滿足於(yu) 人的技術創新,才可能擁有更為(wei) 廣闊的前景、更可持續的空間。智能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複雜,在某種意義(yi) 上說,是技術創新背離初衷、誤入歧途的表現,被管理部門納入治理視野實屬咎由自取。對於(yu) 行業(ye) 而言,這也是一個(ge) 自我糾偏、重塑生態的契機,要在社會(hui) 效益與(yu) 行業(ye) 利益之間找到結合點、平衡點,力爭(zheng) 實現一榮俱榮,避免出現一損俱損。
把遙控器交回用戶手上,讓智能電視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不過,還是需要各方多花點心思、多用點力氣。
(廣州日報 練洪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