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寄望於重大技術突破
能源行業(ye) 的重大技術創新需要耐下性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當前的能源轉型需要從(cong) 資源、資本主導型向技術主導型轉變。
對於(yu) 這兩(liang) 年的資本市場來說,新能源無疑是熱點之一。其中雖不乏炒作因素,但由此也能管窺到人們(men) 對能源轉型寄予的厚望。
但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一個(ge) 現實困境是,在能源可獲得性、能源價(jia) 格和綠色低碳三者之間,很難尋求平衡。人們(men) 通常稱之為(wei) 能源不可能三角,意指這三者之間隻能擇其二,幾乎不可能三者兼顧。
這是能源轉型麵臨(lin) 的最為(wei) 核心的問題。三者的不可兼得剛給我們(men) 上過一課:因全球傳(chuan) 統能源企業(ye) 削減油氣投資,實行綠色低碳轉型,使得能源供給收緊,天然氣等能源價(jia) 格一度飛漲。我國也因煤礦限產(chan) 等因素導致煤炭緊缺,多省曾出現拉閘限電現象。
也就是說,傳(chuan) 統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尚存一個(ge) 巨大的鴻溝。新能源雖被寄予厚望,但此時此刻,仍難作為(wei) 主體(ti) 能源擔當大任。在能源消費總量難以大幅削減的情況下,唯一可能的突破是技術上的重大創新。
這種創新須是跨時代和突破性的。創新理論開創者熊彼特認為(wei) ,技術創新可以破壞舊產(chan) 業(ye) ,創造新產(chan) 業(ye) ,同時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產(chan) 業(ye) 結構也隨之發生調整和演變。他就此有個(ge) 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馬車連續相加,也決(jue) 不可能得到一條鐵路。
正因如此,世界主要國家均把能源技術視為(wei)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的突破口。美國發布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歐盟製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法案》,日本出台了《麵向2030年能源創新戰略》。我國也陸續發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ti) 係規劃》等。
當前尤其要警惕的是,能源行業(ye) 的重大技術創新需要耐下性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但姑且不論資本市場的輪番炒作,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規劃也僅(jin) 停留在圈一塊地做產(chan) 業(ye) 園,在初級容易產(chan) 業(ye) 化的環節大幹快上,以致有重複建設、產(chan) 能過剩之憂,但對於(yu) 重大的技術攻關(guan) ,則因風險大、見效慢,投入略顯不足。比如,我們(men) 的原創性、顛覆性、引領性技術仍然偏少;我們(men) 的能源技術裝備尚存不少短板,關(guan) 鍵零部件、核心材料須大量依賴進口。
國際能源署曾評估認為(wei) ,為(wei) 實現碳中和,到2070年有35%的減排量所依靠的技術目前仍處於(yu) 原型或示範階段,有40%的技術尚未被開發出來,汽車運輸、海洋和航空運輸、冶金、水泥生產(chan) 和其他能源密集型產(chan) 業(ye) 所需要的突破性減排技術均不成熟。為(wei) 此,當前的能源轉型需要從(cong) 資源、資本主導型向技術主導型轉變,耐下性子,或是聚焦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或是加快戰略性、前瞻性電網核心技術攻關(guan) ,或是加大傳(chuan) 統能源綠色升級核心技術攻關(guan) 。唯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核心重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
黃曉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