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任性探險者“全額承擔”救援費釋放的信號
據8月22日極目新聞報道,暑假期間,人們(men) 出遊熱情高漲,但因盲目跟風前往網紅打卡地導致人員被困,甚至發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情況層出不窮。近日,青海文旅廳發布公告稱,嚴(yan) 禁遊客擅自進入無人區、未開放和未開發景區開展探險、旅遊,各類人員和團體(ti) 因私自探險、穿越自然保護區、無人區等被困,救援費用由相關(guan) 人員和團隊全額承擔。
近年來,一些人因在毫無準備和預案的情況下,亂(luan) 闖禁區、違規探險,或者在正規景區遊玩時無視警告,非法穿越到未開發區域探險,頻頻遇險。相關(guan) 救援給地方政府部門和民間救援團隊帶來巨大風險和成本,有的甚至造成了人身傷(shang) 亡。比如,去年有人在北京因攀爬野長城被困,一民間救援隊員在營救時遇難。如此現實語境下,青海上述公告明確任性探險者承擔全部救援費用,釋放出了一種強烈信號。
有人陷入危險境地後,政府部門當然有救助責任,問題是,這種因盲目探險而遇險的救援,難度往往很大,成本也很高。幾年前便有媒體(ti) 報道,在四川一知名景區,租用百姓的馬一天最少要300元,救援人員的補貼淡季每人每天500元左右,旺季則要1000元以上;每次搜救平均派出30人,時間為(wei) 2至3天。而除了經濟成本,一些驢友未經許可或備案擅自進入禁區、無人區而遇險,救援人員也很難預判險情程度,同樣麵臨(lin) 著相當高的人身危險。
現代法治的一個(ge) 重要原則是權責一致,無視規則和警告的違規者要對自己的行為(wei) 承擔相應的責任、付出相應的代價(jia) 和成本,否則就可能形成負麵示範,從(cong) 而導致更多人任性妄為(wei) ,不把自己的性命和救援人員的安危當回事,導致更多公共資源被無端浪費。
在權利與(yu) 義(yi) 務對等的法治社會(hui) ,景區及相關(guan) 部門對其管理範疇內(nei) 的遊客遇險情形,有救助義(yi) 務。但任性者刻意突破紅線等行為(wei) ,往往會(hui) 超出救援團隊的能力。因而,應遵循自甘風險者自擔損失原則,由冒險者承擔相關(guan) 救援費用。對此,旅遊法明確規定,旅遊者接受相關(guan) 組織或者機構的救助後,應當支付應由個(ge) 人承擔的費用。
當然,還需考慮另外的可能性,比如,如果有償(chang) 救援費用過高,一些遇險人員可能會(hui) 等到迫不得已時才求救,由此很可能錯過最佳救援時機,或者遇險人員明確拒絕有償(chang) 救援,轉而尋求公安機關(guan) 的幫助。此時,該如何在堅持生命第一的原則下協調收費與(yu) 救援的關(guan) 係,是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
應該認識到,戶外活動是享受生活,而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近年來,不少地方和景區都陸續公布了有償(chang) 救援的方案,也有不少景區在救援行動結束後向肇事者發起追償(chang) 的案例,這些都釋放了倒逼任性遊客約束自身行為(wei) 、遵守相關(guan) 法律和規定的強烈信號。當然,收費不是目的,還應平衡好各方關(guan) 係。隻要有人遇險,均應先行救援,事後再綜合評判過錯程度進而追償(chang) 。這種“兩(liang) 筆賬分開算”的做法,是生命至上的要求,也是兼顧情與(yu) 法的實踐。
總之,希望更多人能夠從(cong) 相關(guan) 案例和舉(ju) 措中凝聚敬畏自然、愛護生命、遵守規則的共識,主動減少和杜絕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wei) 。(工人日報 史洪舉(j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