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是誰遊走在AB貸灰產背後

發布時間:2023-08-24 16:15:00來源: 北京商報

  營銷電話的另一頭,是貸款中介。打著金融機構的旗號,貸款中介做的是幫助金融機構“拉客”的生意,通過為(wei) 用戶提供不同的貸款方案賺取傭(yong) 金。而“提供不同貸款方案”的模糊話術下實則暗流湧動,AB貸、轉貸、套貸的黑色產(chan) 業(ye) 鏈上,都活躍著貸款中介的身影。

  “貸款30萬(wan) 元,不算平台本身的貸款利率,我支付了4.1萬(wan) 元的中介費。”8月15日,讀者王偉(wei) (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反饋稱。高昂的傭(yong) 金推高了貸款用戶的資金成本,也將金融市場攪成了一灘渾水,背負債(zhai) 務的用戶在其中艱難地摸索著上岸。

  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銀行業(ye) 金融機構,這些不法貸款中介的目光也投向了助貸平台、消費金融機構等,引導用戶在平台高額借款,對於(yu) 其中可能產(chan) 生的風險與(yu) 業(ye) 務邏輯卻隻字不提。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金融領域的獲客市場上,還活躍著這樣一批“服務商”,他們(men) 充當著掮客的角色,在業(ye) 務許可範圍內(nei) 為(wei) 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助貸機構等市場主體(ti) 尋找新客源。

  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不讓劣幣驅逐良幣?隨著監管出手,這些問題終將找到答案。

  誰模糊了AB貸 傭(yong) 金比例高達13.67%

  AB貸,又被業(ye) 內(nei) 戲稱為(wei) “人情世故貸”,是不法貸款中介常用的套路之一。在尋求資金的過程中,A或因存在逾期無法正常從(cong) 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

  為(wei) 了完成這一筆交易,不法貸款中介常常會(hui) 轉換話術,提出需要A找一個(ge) 具備優(you) 質信用資質的擔保人B來進行貸款輔助,並表示該筆貸款不需要B承擔任何責任,也不影響征信。但實際上申請貸款所使用的真實資料,均為(wei) B所有。當B發現端倪,往往也會(hui) 礙於(yu) 人際關(guan) 係且貸款已經發放而騎虎難下。

  王偉(wei) 成為(wei) 了A,也在無形中為(wei) 自己找到了B,雙雙成為(wei) 了AB貸的主角。2021年4月初,自稱“北京銀行信貸專(zhuan) 員”的業(ye) 務員徐江(化名)找到王偉(wei) ,宣稱貸款產(chan) 品月利率5-6厘(0.5%-0.6%),授信5-25年。由於(yu) 王偉(wei) 本人征信存在逾期記錄,正常情況下無法在金融機構申請信用貸款,徐江提出了“找一名擔保人”的解決(jue) 方案。

  信用良好、有北京車牌,是擔保人必須具備的資質。“滿足這個(ge) 條件,就可以辦理貸款。此後3個(ge) 月,你隻要保證不查詢征信、不新增逾期,便可自動解除擔保。”徐江言之鑿鑿,王偉(wei) 帶著擔保人進了套。

  同年4月中旬,王偉(wei) 和擔保人在北京朝外Soho內(nei) 的北京華明匯財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明匯財”)辦公室,分別簽署了一份貸款委托服務合同並錄製視頻。幾番操作過後,貸款中介使用擔保人手機,在一家助貸機構App上申請了一筆貸款,放款金額為(wei) 30萬(wan) 元,收款賬戶也為(wei) 擔保人所有。

  實際上,這筆貸款的利率較貸款中介承諾的高出了許多,貸款金額也由王偉(wei) 預期的15萬(wan) 元變成了30萬(wan) 元。“15萬(wan) 元批不下來,多批的部分下個(ge) 月提前還款便不收額外費用,你征信不好所以利率變高了。”對於(yu) 這些變化,徐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而在貸款發放後,王偉(wei) 按照合同約定向貸款中介指定賬戶支付了中介費4.1萬(wan) 元。由此計算,在王偉(wei) 的這筆貸款中,貸款中介收取的傭(yong) 金比例高達13.67%。

  故事後麵的走向,並不難預測。走出華明匯財辦公室後,王偉(wei) 漸漸回過神來。經該助貸平台方麵確認,王偉(wei) 本人未在公司申請貸款,實際的貸款人為(wei) 擔保人。同時,該公司也並沒有所謂擔保人為(wei) 貸款人擔保3個(ge) 月的相關(guan) 政策,提前還款也需要繳納一定的手續費。

  否認、拖延,是包括徐江在內(nei) 的華明匯財工作人員的新態度。等到避無可避,華明匯財為(wei) 王偉(wei) 補償(chang) 了8500餘(yu) 元,作為(wei) 多申請的15萬(wan) 元貸款的利率和提前還款的服務費。對於(yu) 收取的傭(yong) 金,華明匯財隻字未提。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進一步搜索發現,華明匯財已於(yu) 2022年6月完成注銷。幸運的是,在華明匯財注銷前,王偉(wei) 帶著完整的證據信息向金融監管部門、工商部門等進行了多次投訴,華明匯財最終於(yu) 2022年4月退回了收取的4.1萬(wan) 元傭(yong) 金。

  誰是真正放款人 貸款金額動輒數十萬(wan)

  正是在與(yu) 線下貸款中介長達一年的交涉中,王偉(wei) 漸漸了解到,分散在全國不同省市,還有大量與(yu) 他經曆相似的“天涯淪落人”。而這類騙局,甚至也擁有自己的名字,它叫AB貸。

  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銀行業(ye) 機構上,也有貸款中介會(hui) 引導用戶在少數消費金融機構和助貸機構進行貸款。

  王偉(wei) 所在的交流群裏,大量AB貸受害者自發對貸款金額進行了登記。經北京商報記者初步統計,完成信息登記的50人通過貸款中介,合計貸款金額超過2230萬(wan) 元。其中,貸款金額最少的是4.8萬(wan) 元,也是唯一一個(ge) 貸款金額低於(yu) 10萬(wan) 元的用戶;貸款金額最高的達到110萬(wan) 元。剩餘(yu) 的用戶,貸款金額多集中在30萬(wan) -70萬(wan) 元間,這些用戶在放款機構的單筆貸款也多集中在20萬(wan) -40萬(wan) 元間。

  綜合多家受訪機構反饋的信息來看,在個(ge) 人消費信貸領域,業(ye) 內(nei) 知名助貸平台發放的單筆平均額度大多集中在5000-1.2萬(wan) 元間,即便額度較大的小微貸款放款平均額度也僅(jin) 集中在2萬(wan) -3萬(wan) 元間,並且需要結合貸款人納稅、流水等信息進行核驗。另有消費金融機構方麵指出,僅(jin) 通過線上信用授信,對個(ge) 人用戶發放單筆超過10萬(wan) 元的消費貸款,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樣的放款額度,自然不會(hui) 成為(wei) 不法貸款中介的目標,對於(yu) 他們(men) 而言,傭(yong) 金收入太低了。他們(men) 想要的一定是大額消費場景的貸款。對於(yu) 助貸機構而言,傭(yong) 金結算與(yu) 支付均由平台與(yu) 資金方協商決(jue) 定,本質上也沒有必要推高用戶成本。”有助貸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指出。

  在這場AB貸款中介、放款機構多方交織的貸款迷局中,相較於(yu) 本身有貸款需求的A,囿於(yu) 人情世故、成為(wei) 真正貸款人的B顯得更為(wei) 沉重。多位受訪用戶指出,在貸款轉至A的賬戶後,A便消失無蹤。原本他們(men) 或是親(qin) 友,或是同學、同事,但最終隻剩下B麵對沉重的債(zhai) 務。

  獲得貸款4個(ge) 月後,王偉(wei) 進行了貸款結清,結清證明上赫然寫(xie) 著放款機構為(wei) 浙商銀行。彼時,王偉(wei) 對於(yu) 助貸並不了解,也不明白為(wei) 何憑空又冒出了一家浙商銀行。實際上,助貸平台作為(wei) 中間方,溝通資金方和借款人。

  在貸款中介的營銷宣傳(chuan) 中,“××銀行信貸中心”“助貸中心”是貸款中介們(men) 模糊自身身份的重要話術。不僅(jin) 如此,貸款中介也時常會(hui) 提及,自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渠道之一,以此來獲取用戶的信任。

  也正是在B角色尋求還款方案的過程中,他們(men) 漸漸發現了端倪。北京地區讀者劉清(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22年3月,自己受一位朋友委托在北京一家線下中介處為(wei) 其“增加信用分”,稀裏糊塗間就成為(wei) 了真正的借款人,貸款金額27.2萬(wan) 元,並為(wei) 此支付了5.3萬(wan) 餘(yu) 元的中介費。

  劉清的這筆貸款,同樣由助貸平台撮合而成。而被引導至助貸平台貸款,也讓用戶逐漸對助貸平台是否知情產(chan) 生了質疑。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e) 高級谘詢顧問蘇筱芮表示,助貸機構卷入AB貸事件,表明其風控流程仍存有漏洞,未能核查到相關(guan) 人員申請的真實意願。而這類不法貸款中介混跡市場,擾亂(luan) 了貸款市場的正常秩序,而且會(hui) 對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

  不過,另有從(cong) 業(ye) 人員在采訪中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從(cong) 公司層麵必然是不希望與(yu) 這類貸款中介有所關(guan) 聯的,但落到業(ye) 務員身上,不排除為(wei) 了個(ge) 人業(ye) 績與(yu) 不法貸款中介產(chan) 生業(ye) 務往來的可能。一定程度上來看,公司也是受害者,但也有義(yi) 務對業(ye) 務員進行約束和管控。”

  誰獲取了“我”的信息 瘋狂電銷

  助貸,通常被理解為(wei) 第三方機構通過發揮自身的場景、數據和科技等優(you) 勢,撮合資金方與(yu) 用戶達成貸款,其本身並不具備放貸資質。一方麵幫助資金方篩選目標客戶,另一方麵也為(wei) 借款人提供更廣闊的信息渠道。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科技服務類企業(ye) 成為(wei) 助貸市場的主力軍(jun) 。

  而當線上流量紅利逐漸見頂,線下也成為(wei) 助貸平台發力的重要領域。本身便具備放貸資質的消費金融亦是如此,線上線下兩(liang) 手抓。這類平台會(hui) 和貸款中介合作嗎?北京商報記者也在多方采訪中找到了答案——會(hui) ,隻是貸款中介與(yu) 貸款中介之間,也有著千差萬(wan) 別。

  另一方麵,當我們(men) 更為(wei) 廣義(yi) 地理解助貸,大數據時代,從(cong) 資金方到地推業(ye) 務員,金融貸款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遊擠滿了參與(yu) 者。各類玩家中,不乏線下跑業(ye) 務的小公司,也有無數扮演中介角色的業(ye) 務員,他們(men) 都是助貸的一環。

  在一金融科技公司線下業(ye) 務負責人孫遠(化名)看來,貸款產(chan) 業(ye) 鏈上的貸款中介更像是服務商,他的存在十分必要。孫遠舉(ju) 例稱,傳(chuan) 統銀行機構擁有大量高學曆的客戶經理,但即便是拿到授權過的用戶數據,這些客戶經理也很難通過邀約實現客戶轉化。依舊需要服務商幫助機構提升效率,包括電話聯絡客戶、熟悉銀行進件規則、整理貸款材料等。

  孫遠表示,當前不論是在頭部助貸平台還是消費金融公司,除了本身的自營渠道外,線下業(ye) 務都有大量活躍的中介,去幫助機構拓展銷售渠道和業(ye) 務版圖。他們(men) 不被允許在前置業(ye) 務環節向用戶收取費用,收入來源是甲方返傭(yong) 。在對應業(ye) 務中,數據安全不容忽視,這類中介也隻能經用戶授權後獲取數據。

  隻是不法貸款中介混入其中,擾亂(luan) 了市場。孫遠指出,不法貸款中介展業(ye) 風險主要在數據和話術兩(liang) 個(ge) 層麵。不法貸款中介的獲客環節離不開電銷,存在使用常規手段購買(mai) 用戶數據的情況,涉及到非常嚴(yan) 重的個(ge) 人信息泄露。在話術層麵,不法貸款中介往往打著銀行機構旗號,隱瞞貸款關(guan) 鍵信息,AB貸就是典型的案例,也存在欺詐風險。

  “弄不清楚,他們(men) 到底是在哪裏獲取了我的信息。”事實上,回憶起通過不法中介辦理貸款的經曆,這也是劉清等人解不開的疑惑。對於(yu) 擾人的不法貸款中介營銷,蘇筱芮直言,這類行為(wei) 嚴(yan) 重侵害了消費者隱私。

  博通谘詢金融業(ye) 資深研究員王蓬博指出,不法貸款中介不僅(jin) 侵犯了借款人的合法知情權,造成真正借款人的極大損失,長此以往對行業(ye) 發展也存在不利,會(hui) 讓正常合法經營的助貸機構喪(sang) 失客源,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誰來保護貸款人 不法中介“人去樓空”

  劉清強勢要回中介費的兩(liang) 個(ge) 小時後,其遭遇AB貸的不法貸款中介辦公室已人去樓空,隻留下滿地狼藉。“他們(men) 向我展示的公司主體(ti) ,在我辦理貸款業(ye) 務前已經注銷。但是我知道,他們(men) 還有更多的‘殼’。我要鼓勵其他跟我一樣遭遇的人,別害怕,勇敢去報警。”劉清強調。

  王偉(wei) 在感歎,華明匯財雖然注銷了,但市場上還有很多這樣的貸款中介機構,但願以後不要再出現這樣的受害者。助貸、消費金融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同樣在期待,良幣驅逐劣幣,讓線下貸款中介在合規範圍內(nei) 有序發展。

  對於(yu) 不法貸款中介,監管已經出手。2023年3月,原銀保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zhuan) 項治理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部署開展為(wei) 期六個(ge) 月(2023年3月15日-9月15日)的不法貸款中介專(zhuan) 項治理行動。近幾個(ge) 月以來,各地銀行業(ye) 金融機構陸續傳(chuan) 出自檢消息,也有多地對線下不法貸款中介進行了整頓打擊。

  2023年7月,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突擊35家貸款中介公司,初步發現25家企業(ye) 存在涉嫌非法收集使用個(ge) 人信息、虛假宣傳(chuan) 、商業(ye) 賄賂等違法行為(wei) ,在貸款中介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上,上遊企業(ye) 鑽營“話術”模板,開發AI語音群呼係統;下遊企業(ye) 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信息,利用外呼人工AI語音,冒充信貸部門誘導貸款。

  而今,距離專(zhuan) 項整治結束不足一個(ge) 月,不法貸款中介生存空間正在被急速壓縮。蘇筱芮指出,不法貸款中介作為(wei) 非持牌機構,本身並不直接受到金融監管部門管理,而根據此前的部分法律起訴案件來看,AB貸隻涉及A與(yu) B的糾紛,沒有涉及貸款中介公司。這也意味著對於(yu) 不法貸款中介的管理還需強化。

  “不良貸款中介長期處於(yu) 黑灰地帶,已成為(wei) 危害貸款行業(ye) 發展的一顆毒瘤,建議後續參照支付收單外包機構的備案方式,將助貸機構、貸款中介機構納入到清單管理中來,從(cong) 源頭把控不良貸款中介的風險。”蘇筱芮說道。

  王蓬博則指出,個(ge) 人用戶辦理貸款業(ye) 務,不應抱有僥(jiao) 幸心理,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進行操作。對於(yu) 各類貸款營銷保持警惕,愛惜自身的信用價(jia) 值,以免被騙。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